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清华 《天风》2021,(1):37-39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与教会对牧者的生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教会牧者在基本信仰和属灵原则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其观念在某些方面必须与时代同步,其理念也不能落伍或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当代牧者当有所为,一个牧者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一间教会的兴衰.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思想当代牧者的当"所是"与当"所为".  相似文献   

2.
王艾明 《天风》2009,(3):27-28
教会是一个信徒的团契,因此,团契中的信众就构成了牧者信用的见证和衡定之基础.如何解读教会牧者的威信,联系着我们对圣经的领悟,对教会传统的承继,对蒙召身份的明确.牧者的威信主要是针对教会各类负责人而言,牧者威信之释义是特殊祭司权之责任和义务的界定,也是作为基督身体和圣徒团契的教会是否真正获得符合远象中的信仰方向的教义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恩平 《天风》2012,(3):52-5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怡情。读书使人摆脱愚昧,获得智性的愉悦,拥有真理和高尚,使生命丰厚。在这知识爆炸、信息雪崩的时代,作为一个教会的牧者,只有常常与书为伴,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生命内涵,更好地牧养教会群羊。  相似文献   

4.
牧者需自牧     
读了近两年的神学,有幸接触了一些地方的牧者、同工,了解了他们的处境以及侍奉的状态,再加上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我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牧者真的很需要注重自牧。在家庭里,牧者面对着与信徒一样的生活。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是父母,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责任,无论哪一种责任都无可推诿。正如《提摩太前书》3章里教导做监督的:"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所以牧者要忠于自己的另外一半,一起经营家庭.  相似文献   

5.
自牧就是调整和预备好自己,让圣灵更畅通无阻地在自己身上动工牧者是教会的"灵魂人物",决定了教会的发展和素质,因为什么样的牧者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会。牧者也是教会的"公众人物",信徒时时"听其言观其行",就如透明鱼缸中的金鱼一样被关注着。所以,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参提前4:16)。  相似文献   

6.
王从联 《天风》2022,(5):46-48
<正>圣经《创世记》2章记载上帝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入人的鼻孔里,使人成为了“有灵的活人”。因此,人有从上帝而来的灵命。既有灵命,就要留心灵命的健康。新约圣经多处提到灵命健康,施洗约翰是“心灵强健”的人(参路1∶80),使徒约翰劝勉信徒要“灵魂兴盛”(参约叁2),保罗说敬虔的灵性操练益处多多(参提前4∶8)。牧者受托牧养上帝的羊,灵命健康,尤其重要。牧者灵命健康的表现有敬畏上帝、渴慕上帝、顺服上帝等,虽然很难以明确的标准衡量,但大致上离不开与上帝和好的路径、喜乐的侍奉,以及建立生命成长的工作观。  相似文献   

7.
<正>"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经文:提前4:11-16葛优《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成为人人口中流传的经典。21世纪中国教会什么最贵?好牧人。我相信各教会的牧者对此都感同身受。因牧者的任务是要为教会培养好牧人,同时,这对牧者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塑造牧者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追寻圣经教导,探求良方。  相似文献   

8.
恩敏 《天风》2014,(11):36-37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1:8) 牧者在繁重的牧养工作中,不时遇到种种挑战和压力。牧者也是人,也会深陷压力、孤独,也会受伤。但是,牧者的困难、软弱、苦痛、委屈、重担,一般不便轻易向人吐露。这样,牧者所要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比信徒更大。当然,牧者可以向神祈祷,懂得将重担忧虑交托给神。但是,我还是要建议教会弟兄姊妹,要懂得关心、支持你的牧者。  相似文献   

9.
肖安平 《天风》2017,(9):10-11
老有所息感谢主,老有所为见证主牧者退休并不等于碌碌无为。事实上,许多牧者退休后都在做教牧等工作,有的在教会讲道,有的在神学院讲课,有的默默无闻地做着其他侍奉,发挥余热和光盐作用,并且为教会和社会做出了不少贡献。从心理层面上讲,许多年长的人与年轻人一样能干。因此他们是大有作为的,仍然可以见证主。我们要尊重和关怀他们。“退休”不应成为贬义词。对长期做主工的牧者来说,退休是光荣的,  相似文献   

10.
天声 《天风》2009,(4):52-53
几乎所有牧者都说自己忙,究竟他们在忙些什么?许多信徒对牧者的事奉和所负责任的认知并不太清楚,就是身为牧者的自己有时也不能说清楚在忙些什么抑或该忙些什么.因此很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对教会和牧者也许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1.
为牧者祈祷     
《天风》2015,(8)
<正>主耶稣基督,你是群羊的牧首,我们举目仰望,俯伏敬拜你!当日,你差遣门徒往普天下去传扬天国的福音;今天,有无数门徒的继承人依然在这个世界为你的福音做出美好的见证。求主祝福他们,使这些教会的牧者在不同的环境中荣耀你的名!求以马内利的主时刻眷顾日夜辛劳的牧者,使他们在宣扬福音的信息时能够被信任;在撒播你的爱时能够被爱;在安慰人时能被安慰;疲惫时的艰辛能够被了解;在全身心的奉献中能够被  相似文献   

12.
陈丰盛 《天风》2012,(6):15
在温州教会,有这样一个现象,那怕是一个已从神学院毕业多年并在教会牧会多年的同工,只要他未被按圣职,那么,他常常仍会被人称为"神学生"。称呼本来也不必较真,但我要反思的是,隐藏在这并不确切的称呼后面的那种对牧者"轻视"的现实。第一个值得反思的是:在温州教会,基督徒对"牧者"的概念较为淡薄。联合派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联合派工,是由于传道同工的缺乏,本  相似文献   

13.
张丽丽 《天风》2012,(9):13-15
近年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了新闻、网络上的热点词汇。可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关注老年人的牧养不仅是教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但现在却常听到一些牧者以教会中的“三多现象”(即老人多、妇女多、穷人多)自嘲,而缺少应有的牧者心肠,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5)
<正>"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这是利未人在圣殿里供职的年龄。据统计,这句话在《民数记》4章反复出现了七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由于利未人忠于神,没有参与拜金牛犊一事(参出32:25—26),因此被拣选出来,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并负责"办理帐幕的事"(参民3:5—13)。以色列人行走旷野,一路上,会幕中所有器具的拆装、遮盖、看守与扛抬,都是利未人的事,这是他们的服侍。会幕是神与人相会的地方,以色列人安营或行走都要以会幕为中心,因此利未人从事的是非常神圣的侍奉。神将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赐给他们为业,作为工作的酬  相似文献   

15.
天主在磐石之上建立了他的圣教会,这块磐石,就是我们的宗徒、神长,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教友。因此,我们自己就是教会的主人,紧密团结,共同办好我们的教会是我们每一位神长、教友的责任和本分。 耶稣降生为人,也正是为了我们所有的天主的儿女,就是为了使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充满关爱、充满温馨的美好乐园。 民主办教是实践这一本分和美好愿望的最好形式 民主办教是我们圣教会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今天,我们就应当以宗徒的精神来办好教会。而宗徒们传教的传统精神就是“民主办教”。宗徒大事录第一章记载…  相似文献   

16.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7.
吴恩平 《天风》2014,(6):40-41
作为基督的仆人、群羊的牧者,我们参与教会各项服侍工作,必须具有"四厚"。否则,有些侍奉只能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生命的活力,更谈不上产生良好的果效。  相似文献   

18.
吴恩平 《天风》2012,(10):42-43
教会的牧者是神的仆人,不是软弱无能的懦夫。是耶稣基督的精兵,应当刚强壮胆、勇敢无畏;是天国的勇士,就不能临阵退后,而为胆怯的逃兵;我们身为君尊的祭司,是在神的家中侍奉,所以为人就当坚强,而不能心怀二意。圣经告诉我们,塌鼻子的人不能当祭司,因为他身体残疾而有病(参利21:16-21),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坚固的骨节。有人说当今教会中"塌鼻子的人太多了"。但我们要靠主而坚强,在恩典中站立,在主的真道上站稳,要做大丈夫,要刚强,处世为人必须要坚。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2)
正一直以来——我说的是个人自小到如今——在教会里总会听到一些对牧者的评价。现在想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教会历史上,牧者总是被冠以"上帝的仆人"的尊称,其言行与其职分相关,所以基本上一般信徒都会认为牧者"应该"更加"属灵"。牧者是一个荣耀的职分,甚至有人会用"天国的使者"来形容,其特质可以概括为"高贵、荣耀、上帝的仆人"等。这些看起来很"荣耀"的光环,将它理解为对牧者的"期待"或"希望",我相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是或不是,那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20.
郭玲 《天风》2024,(3):53-55
<正>教牧人员通常是教会内负责牧养的牧者,自蒙召奉献开始,他们就担负起牧养、关怀和辅导基督群羊的责任,而教牧人员自身是否需要被牧养、关怀和辅导呢?如果需要,谁来牧养、关怀和辅导他们呢?教牧人员是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承接着超越身体的灵性生命工作的特殊人群,他们也会出现灵性低潮受伤(spiritual low tide injury)的经历,并且比普通信徒受到的影响更深。因此,教牧人员的灵性低潮受伤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现象,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