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戒律是佛教徒的基本行为规范,体现着佛教的基本精神。戒律一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产生了激烈冲突。在区分戒与礼异同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实现“道并行而不悖”,成为佛教徒努力的方向。本文将从“义”和“制””两个层面分析戒与礼各自的内容、性质,梳理戒与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从冲突斗争走向融和并存的主要发展阶段,考察戒与礼在互相影响下的双向扩充,在一个特定方面展现佛教中国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
陈志华 《天风》2010,(11):39-39
<正>《利未记》对以色列百姓信仰生活中的各类祭祀和礼仪,有着详尽的记载和要求。其中,在16章关于赎罪日的祭祀中有一颇为令人费解的记载:"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  相似文献   

3.
俗世与世俗     
俗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俗世的土壤中生长着真诚、善良、挚爱和梦想。在春天赏花,在夏天冲浪,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赏雪,四季轮回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自然。世俗是俗世的另一个极端,它消解崇高,扭曲浪漫,戏弄单纯,掩盖真相。世俗之人猥琐而贪婪,他们将小聪明当做大智慧,故弄玄虚,招摇撞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佛教建筑曾达到过难以想象的辉煌程度,但在经过4次大规模的灭法运动,佛教艺术及其辉煌的殿堂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没有发现过唐以前地面上的建筑。这使得人们相信,由于灭法、战乱、自然灾害和木构建筑的寿命等原因,唐代异彩纷呈的佛教建筑已经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但是在1937年,一对年轻的建筑师夫妇在山西五台山,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碗与人生     
不是养在深闺的千金,却同样锁在深深的寂寞中,浸泡在由空虚和黑暗构成的金屋里。不是吃糠咽菜的年月,但酸甜苦辣都已经品尝过。渴望内心充实的日子,渴望与你一起细细品味生活。她不是花瓶,摆在桌面上,让头顶的花开得五颜六色。  相似文献   

6.
关系与侍奉     
陈丰盛  吴新望 《天风》2018,(2):15-16
彼得是主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代表,在跟随主的所有时间里都是很积极主动的。当然,彼得也经常暴露出自己的软弱,甚至跌倒。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主耶稣被捕后曾三次不认主,成为他一生的污点。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软弱的门徒,主耶稣没有离弃他,反而在复活后特别向他显现,坚固他的信心。在本段经文里,他还三次询问“你爱我吗”,三次颁布使命,使彼得明确了侍奉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圣经与妇女     
吕志彬 《天风》2003,(6):46-47
按传统观念,女人一直是“软弱”的代名词,这种偏见和歧视使得女性总是处于弱势,遭受各种苦难。但在圣经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上帝对女性与男性是一视同仁的,在上帝眼中,她们是蒙怜悯,受重用的人。女性所做的贡献,在圣经中也有记载,加以弘扬。  相似文献   

8.
林凡与齐己     
叶梦 《佛教文化》1995,(3):16-18
世上的人和事,都有一定的机缘。 林凡与齐己,两个益阳人,相隔一千年。一个唐代高僧,诗歌巨子,一个是当代画家,以工笔重彩闻名于世。然而,林凡与齐己却有千年隔世之缘。 结缘的契机在白鹭,那是一只从晚唐飞来的千年不死的灵鸟白鹭。 在林先生的花鸟画中,白鹭很见功夫。林先生喜欢画白鹭。林凡童年在益阳乡居的日子,“漠漠水田飞白鹭”的诗境刻入他的心灵。他回忆:推窗一望,田里尽是白鹭,风一吹,稻叶一翻,白鹭就像一颗一颗的钉子。故乡的白鹭在林凡的心中已成一种永恒。  相似文献   

9.
船夫与老鼠     
一只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老鼠。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的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结果可想而知。这只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了洞,不仅毁了船,而且毁了自己。无论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相似文献   

10.
河豚与桥墩     
一只河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不小心撞在了水中的桥墩上。桥墩不能说话,始终静静地立在水中。但是河豚却发怒了,大声责怪桥墩没长眼睛,以至于越说越气,肚子胀得老高,浮在水面上半天不能动地方。这时一只从上空飞过的鹰看到了这只河豚,就俯冲下来,抓破它的肚子,把它给吃掉了。  相似文献   

11.
小钱与大钱     
陈志华 《天风》2014,(7):30-31
<正>圣经中记载的关于钱财的教训非常之多。有人曾计算过,在旧约中,大约平均每十节就有一节直接或间接论及钱财;在新约中则每十二节中有一节谈及钱财。耶稣也从不避讳直接论及金钱,在四福音中也有诸多他关于金钱的明训。其中,关于穷寡妇投两个小钱的故事被耶稣特别嘉许,甚至在教会历史中也被传为佳话,让我们一探究竟,看看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风险与信任     
现如今,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国外有些学者把当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满足需要的方法引出新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更多的问题。但是,不管是在宏观还在微观层面上,信任显然比不信任的管理成本低。信任(trust)与信心(confidence)又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信任包含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信任缺失的情况又普遍存在。不管政府或者个人,其实都需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这些策略会帮助政府或者个人看清潜在的危险,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云柱与火柱     
陈志华 《天风》2009,(12):41-41
以色列百姓在惊心动魄的“十灾”后昂首离开为奴之地,于断裂的约旦河干地中挺进自由之地。旷野之路虽是艰险不断,但更是神迹连连,云柱和火柱便是基督徒广为熟知的神迹之一。在《出埃及记》中记载:“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彼得与鸡叫     
陈志华 《天风》2014,(6):53-53
在耶稣十二门徒中,彼得无疑是认知度很高的一位,这不只因为彼得总列在门徒名单中的"头一个"(参太10:2:可3:16),也不只因为他"犹太人使徒"的身份,更不是因为其心直口快的性格。究其原因,乃在于他三次不认主的惨痛失败,以及在失败中的迅速转回。从在耶稣前的信誓旦旦,到小侍女前的逃之夭夭,最后在酷刑前的铮铮硬骨,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浮现其中,耶稣奇恩大爱更跃然纸上。而"鸡叫"也使彼得的名字平添了几许传奇色彩,圣经记载,当彼得第三次以发咒起誓否认主时,鸡就叫了(参太26:74)。但在释经中对于"鸡叫"却出现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5.
长寿与佛法     
佛法是出世法,长寿是世间法,哲学观点不同,一是唯心的,形而上的;一是唯物的,形而下的,我以亲身的感受把它统一了,达到实践发现真理。这种统一观点,在台湾佛门早已提出。我是在台湾南怀瑾教授的大作中学到的。我今年86岁,算不上长寿,有90岁的、100岁的。但以我的情况对比今昔,确实是健康长寿了。我在81岁以前。  相似文献   

16.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及其在五台山的活动作一简要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状况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彩虹与桥梁     
安妮 《天风》2009,(2):46-47
如果一天是一页,那时光就是页页沉积的厚书,如果一张脸是一幅画,那我在南方某教会遇见的那些年轻人就是书中的彩图。我和这些80后相遇在教会所办的青年事工“桥梁”团契,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精神面貌让我看见在“桥梁”的上空,闪烁着以彩虹立下的誓约。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和辩证法交织在一起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甚至在某些阶段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在科学发展史中包含着科学和伪科学的斗争,在辩证法的发展史上也同样包含着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斗争,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生剧烈冲突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尽管如此,但真理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却一直前进着,这盏照亮人类进步道路的指路明灯虽然时暗时亮,但却从来没有熄灭过,也将永远不会熄灭。反省人类的整个科技史,我们知道当科学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甚至是机械唯物主义辩证法相结合时,会…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与永生     
李栋 《天风》2012,(5):16-17
这首诗共有三小节。第一节《当代圣经译本》译为"弟兄和睦地住在一起"。这是早期希伯来人社会生活的状况:兄弟们即便是成家以后,仍然有住在一起的习俗。既然在一起生活,就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诗歌在这里以对"和睦同居"的赞许,并称这样生活在一起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如此溢美之词,表达出对同处于一个社会、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与妇女     
长期以来,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未被深入探究,妇女在佛教中的贡献也多被人忽视。其实,无论是佛教宗师的言论,还是佛教史上妇女的所作所为,以及她们对于佛教传播的贡献,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在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弘扬的今天,妇女应有一份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