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2.
若霖 《天风》2010,(3):60-61
想要了解或研究基督教新教者,无人能跨过马丁·路德。因为路德的经历与思想对新教神学影响甚巨。路德的中文书籍有《路德脱离天主教前后》,香港浸信会出版的《黑暗中的亮光:马丁路德一生有趣的事迹》(在1975年三版时改名为《马丁路德伟大事迹》),  相似文献   

3.
陈贻圣 《天风》2012,(12):38-39
纵观圣经及教会历史,圣乐侍奉在教会中的主体性地位确凿无疑。旧约时期大卫在圣殿设立诗班(参代上25:1-8),及至新约《启示录》所描绘将来新天新地十四万四千人的诗班在主前侍奉(启14:1—3)。诸如教会历史记载,教皇格列高利(PopeGregoryI)以及其后的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等,均以圣乐来建造教会、改革教会、发展教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圣经》乃上帝所默示为其神圣性的核心,以芬兰学派的罗明嘉(Miikka Ruokanen)教授的研究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马丁·路德之前的历史上关于《圣经》默示论的不同理论、马丁·路德的《圣经》默示论以及马丁·路德之后的《圣经》默示论,着重探讨了马丁·路德的《圣经》观及其在《圣经》神学发展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幸平 《天风》2017,(10):30-32
他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16世纪最有影响的神学家,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开创人。他翻译的圣经译本迄今为止仍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译本。他被恩格斯称为16世纪的巨人。他就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相似文献   

6.
陈伟 《天风》2017,(6):43-44
正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威登堡城堡教堂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不但推动教会的改革,也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显著的发展,为西方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奠定了思想基础,至今仍影响着整个世界。马丁·路德(1483-1546)出生于德国艾斯勒本矿主家庭,父母对孩子们进行刻板的宗教教  相似文献   

7.
姜晓文 《天风》2017,(7):40-41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改革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普世教会共同纪念路德改教500周年之际,笔者尝试探讨路德的“唯独圣经”及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安平 《天风》2017,(11):37-39
在今年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时候,笔者特别感念著名的德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他在16世纪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宗教改革主张和神学思想,不仅对新教的建立,而且对今天教会及其神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贡献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鑫 《天风》2014,(2):46-47
伊拉斯谟:哲学家、神学家(约1466—1536)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1536),中世纪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神学家,北欧的人文主义者,对日耳曼、瑞士、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出生于鹿特丹,少年时父母双亡,16岁被监护人送往共同生活兄弟会所办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10.
林辰欣 《天风》2017,(9):31-31
你对宗教改革推手——马丁·路德了解有多少?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我们借此重新认识路德——这位外号“火山”、教会史上杰出的先辈。经常在英国、西班牙基督教杂志撰稿的传道、作家威尔葛雷汉(Will Graham),揭晓你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这位基督教信仰改革先驱的七项事迹:1.路德成为修士的原因多数人都知道路德是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界对马丁·路德的研究综述李长林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结束了天主教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他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教会改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路德成为了震撼欧洲、并...  相似文献   

12.
<正>导论:今年是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500周年。尽管引发宗教改革的因素包括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等,但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神学上的。为了对抗罗马天主教会,改教家们明确地维护唯靠恩典的教义或维护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信称义"是路德恩典教义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重要的改教家,马丁·路德总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要反对天主教的官方立场及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要反对改教阵营中的激进改教派。可以说,路  相似文献   

13.
陈志华 《天风》2018,(2):19-20
马丁·路德曾说:"在基督教崇拜中,应让亲爱之主自己通过其圣言与我们说话,以及让我们在祷告与歌颂赞美之中与他说话,舍此之外别无其他。"  相似文献   

14.
顾梦飞 《天风》2007,(19):36-38
2007年6月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德国期间,德国巴伐利亚福音信义会热情邀请我们参观访问了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一生经历的几个重要地方,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马丁·路德的生平和他所发起的宗教改革。一路走来,见物怀古,不但增长了见识,也在灵性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地考察了马丁·路德称义神学思考的理论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马丁·路德的神学突破实际上与中世纪末期称义神学构成了解蔽与遮蔽的关系。中世纪末期称义神学遮蔽了"因信称义"的圣经道理,路德受限于经院新学契约神学,发展出了谦卑神学,但是随着圣经篇章注释工作的展开,他逐渐抛弃了经院新学以及整个中世纪的称义神学框架。最终他发现了"上帝之义",恢复了《圣经》和保罗的教导,完成了称义神学上的突破,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丁·路德是一位对基督教新教教会成形和成长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作用和意义的伟大历史人物。作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制性地奠定了新教神学的教义基础,并为后世建立完全有别于罗马公教的新的教会形态厘清了基本问题。从改教者的最初思考中去认识和理解他的伦理思想之神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在今天的中国教会里作美好的见证和作有益于教会成长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12月16日,由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景学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马丁·路德著作集》翻译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众多高校和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书面或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发言,共同就马丁·路德的思想及其贡献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本届研讨会以更好地唤醒汉语学界对路德的关注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赵鑫 《天风》2014,(3):46-47
<正>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483年11月出生在日耳曼中部的艾斯里本。他是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对于新教来讲,他是回归圣经、渴慕恩典的属灵伟人。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人物。马丁·路德出生于一个德国农民家庭,他的父亲经营铜矿业,家境不富裕。路德在父亲的期望下,在爱尔福特接受大学教育,1505年开始学习法律。本来要成为律师的路德,在去往爱尔福特的路上,  相似文献   

19.
马丁·路德的改教主张与今天的神学宣讲有不少关联,作为改革后的教会,我们可以由此得到启发。马丁·路德阐发他神学主张的重要场所便是讲台,他也留下了不少的宣讲心得,值得后人反思。作为实践科的宣讲,本文拟通过简述的方式来思考今天的神学宣讲事工,尤其关注基层的宣讲。分两个部分阐述,即路德改教的特点和对当今宣讲的启发。最后,从实践出发提出地方特色的神学宣讲学的构思。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认为天主教的七圣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礼是耶稣基督亲口设立的,应该作为教会的圣礼来持守,而弥撒应废止。路德通过对圣经的专心研读,认为人神之间已有耶稣基督做了中保,不再需要一个祭司阶层,信徒人人都是祭司:‘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5)。对当时天主会的善切得救、守圣礼称义的信条,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书1:17),因为基督徒信仰的来源和标准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