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变水为酒"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充分显出了耶稣的能力和荣耀。对基督徒而言,凭着信心相信神迹的真实性毫无难处,但在行神迹的过程中,耶稣对马利亚的称呼和回答令人费解。圣经告诉我们:"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  相似文献   

2.
人生美酒     
王英 《天风》2006,(18):8-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约2:1-10)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4,(2):16-17
经文:《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说的是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故事的开始是说耶稣来到迦百农,那里有位百夫长,请求耶稣为他的一位仆人治病。按照圣经记载,在这之先,耶稣作了"登山宝训",下了山,一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求见耶稣,并说"主若肯,  相似文献   

4.
李栋  吴新望图 《天风》2014,(2):16-17
经文:《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说的是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故事的开始是说耶稣来到迦百农,那里有位百夫长,请求耶稣为他的一位仆人治病。按照圣经记载,在这之先,耶稣作了"登山宝训",下了山,一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求见耶稣,并说"主若肯,  相似文献   

5.
约拿单 《天风》2011,(6):26-27
一位年轻貌美的姊妹一心想嫁个好弟兄,但等了好久,他的"白马王子"迟迟没有出现。人问她:"你究竟要嫁怎样的人,才合你心意?"谁知姊妹干脆说:"最好能像耶稣那样的弟兄……"明知这是她的调皮与幽默,可是我并没笑出声来。我在想,假如我真的直接把耶稣介绍给她,她能穿上婚纱说"我愿意"吗?于是,我想象着自己真做一次"媒人",  相似文献   

6.
刘美纯 《天风》2018,(5):29-29
《马可福音》12章41节至44节记载了主耶稣对"好些财主"和一个"寡妇"的捐献所作的评论。经文记载:"耶稣面向圣殿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把钱投入银库。有好些财主投了许多钱。有一个穷寡妇来,投了两个小文钱,就是一个大文钱。耶稣叫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相似文献   

7.
陈志华 《天风》2013,8(8):47-47
耶稣在论及做其门徒代价的时候,说道:"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4-37)其中的意思让不少信徒费解,更是令初读圣经的教外人士产生严重误解。如清朝著名的学者王炳燮因误读《马太福音》12章46节至50节的经文而说道:"……犬羊不知有父,尚知有母,耶稣不认其母,犬羊不如。  相似文献   

8.
吴兵  吴新望 《天风》2018,(5):8-10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经文:约19:25-27每年5月第二个主日,是一个属于所有母亲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歌颂母爱、赞美母爱,并以不同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虽然这个节日来自国外,但它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了全人类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耶稣基督在迦拿变水为酒的神迹是主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其中意味深长!“酒”可代表喜乐,“酒用尽了”表明这个家庭失去喜乐、平安。就在这时,耶稣基督的大能挽救了这个面临困境的家庭。主耶稣使淡而无味、如水一般的家庭生活变成了醇香美酒般的幸福生活。本段经文可以用9个字概括“耶稣作客,酒用尽了;耶稣作主,好酒来了”。基  相似文献   

10.
夏新穗 《天风》2008,(21):12-14
这是《约翰福音》所记耶稣行的第一个神迹。使徒约翰在叙述耶稣生平事迹的时候,对耶稣所行的神迹进行认真的筛选,仅仅记了耶稣行的七大神迹,约翰明确指出:"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这里援引的第一个神迹发生在耶稣的家乡加利利的迦拿,一个地处偏僻的乡村婚筵上。当宴席上的酒用尽的时候,耶稣说了几句简单的话,使洁净的水变成了上好的美酒。那么"迦拿婚筵"水变酒的神迹,带给我们今天神的儿女什么样的属灵祝福呢?  相似文献   

11.
在圣殿次数 庆节已过了一半,耶稣就上圣殿里去施教。犹太人都惊讶说:“这人没有讲过学,怎么通晓经书呢?”耶稣回答他们说:“我的教训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者的。谁若愿意承行他的旨意,就会认出这教训是出于天主或是由我自己而讲的。由自己而讲的,是寻求自己的光荣;但谁若寻求派遣他来者的光荣,他便是诚实的,在他内没有不义。”(若7:14—19) 复活后的显现 一周的第一天,清早,耶稣复活后,首先显现给玛利亚玛达肋纳:耶稣曾从她身上逐出过七个魔鬼。她去报告那些一向同耶稣在一起的人,那时,他们正在哀号哭涕。他们听…  相似文献   

12.
王学富 《天风》2022,(3):58-59
<正>在《马太福音》9章20节至22节、《马可福音》5章25节至34节、《路加福音》8章43节至48节记载了同一个事件。事件中,一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四处求医,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病却没有医好。有一天,她听说耶稣行医治的事,就带着信心而来。当时耶稣身边跟了许多人,这个女人暗中伸手摸耶稣的衣裳?子,她心想:“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稣回头看她,对她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相似文献   

13.
与你何干?     
《天风》2020,(7)
正《约翰福音》21章20节至23节记载了耶稣与彼得的对话,这是在耶稣三问彼得,并预言彼得的结局之后。当耶稣讲论到彼得年轻及晚年的情况时,彼得对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没有在意,而是转身看到"主所爱的门徒"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参约21:21,和合本2010)耶稣没有回答彼得的问题,而是要他回到耶稣对他的呼召上来,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  相似文献   

14.
雪峰 《天风》2012,(8):54-55
《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众人中有一个人"打断了他的话,迫不及待地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参路12:13)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纠纷时,习惯请求德高望重的拉比出面调解。因此,这个人找到了身为拉比的耶稣。不过,耶稣却不愿意卷入这个事件,因为这并不是他的使命,所以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相似文献   

15.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6):47-47
看不见了一对基督徒母女第一次坐高铁,途中吃香蕉解饥。母亲刚吃了一口,此时火车正好驶入漆黑的隧道。母亲惊问女儿:"你吃了香蕉没有?"女儿答:"没有啊!"母亲说:"你千万别吃了,我才咬了一口,眼睛就看不见了!"[提示]时间上前后发生的事,不一定都有因果关系。神圣晚餐一位受洗不久的张先生,第一次听见牧师宣布下个主日礼拜后有圣餐,请大家预备参加。"  相似文献   

16.
加灵 《天风》2014,(2):38-39
在信仰生活中,诗歌中多次出现"在地如天"的类似语句。比如我个人所喜爱的诗歌《颂主歌》的副歌说:"主耶稣!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耶稣同在歌》的副歌也宣告:"哈利路亚!真是天堂!罪蒙赦免真是天堂;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这两首诗歌中"在地如天"的精髓就是耶稣基督。前者将耶稣视为至宝,认为得着耶稣得着一切,"在地如同在天"。后者有耶稣同在,就是天堂,  相似文献   

17.
加灵 《天风》2014,(2):38-39
在信仰生活中,诗歌中多次出现"在地如天"的类似语句。比如我个人所喜爱的诗歌《颂主歌》的副歌说:"主耶稣!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耶稣同在歌》的副歌也宣告:"哈利路亚!真是天堂!罪蒙赦免真是天堂;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这两首诗歌中"在地如天"的精髓就是耶稣基督。前者将耶稣视为至宝,认为得着耶稣得着一切,"在地如同在天"。后者有耶稣同在,就是天堂,  相似文献   

18.
羊与狗     
陈志华 《天风》2014,(2):29-29
耶稣无论走到哪里,有着不同需要的人们总是围绕着他。面对渴望医治的眼睛,如羊走迷的灵魂,耶稣总是"动了慈心",出手相救。一次,耶稣来到推罗、西顿境内,一位迦南妇人因为女儿被鬼附得甚苦,求助无门,便寻求耶稣的拯救。与往常不同的是,耶稣非但没有热情回应,满足其所求,倒是"一言不答",毫不理睬。在妇人持续的求救之下,耶稣更是讲出一句匪夷所思的话:"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参太15:24-26)以色列人自喻是神家的羊,为耶和华所牧养,这不难理解。但耶稣在此明显将外邦的迦南妇人比喻成狗,一般而言,这轻则是欺侮羞辱,重则是种族歧视。我们到底应如何理解耶稣口中的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03,(4):6-6
若望非常着眼圣母是“母亲”。在他的全部的二十一章的福音里(897节),有十六节有关圣母的短短记载居然有“十次”称圣母为母亲。无疑的,这是指圣母是人而天主的耶稣的母亲,所以母亲的身份参与了耶稣的整个生活;同时也愿意我们领悟人而天主的耶稣的心对自己的“母亲”所拥有的种种情怀。若望曾靠近耶稣的胸膛去探索他的心灵秘密(十三25),相信他比任何一位宗徒更了解耶稣对圣母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圣神是真理之神耶稣说:“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求父,他必会赐给你们另一位护慰者,使他永远与你们同在;他是世界所不能领受的真理之神,因为世界看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为他与你们同在,并在你们内。"(若14:15-17)耶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