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3.
天风信箱     
《天风》2002,(1):45-45
《天风》编辑部: 最近从网上获悉中国教会所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结束了,丁主教的书统统被逐出书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江苏一信徒自1998年“济南会议”以来,中国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沪、苏、浙三地起步较早,其他省市也积极跟进,目前正呈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有人却说“神学思想建设结束了”,为什么?因为有人害怕中国教会觉醒,害怕中国教会思考,害怕中国教会强大,害怕自己“分化”和“西化”的言论无人肯听,企图造谣惑众,一手遮天,这正表明了造谣者底气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天风》2003,(9):F002-F002
9月23日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纪念日,当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感同身受上帝眷顾和带领,使中国教会5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时,我们会更多地体会到,从上帝丰沛的恩典中,所领受的丰盛的生命。 三自爱国运动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神学思想建设,而且神学思想建设必然带动着中国教会其它事工的发展。当我们在本期内容中,阅读丁主教在华东六省一市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和有关  相似文献   

5.
沈学彬 《天风》2001,(12):46-47
最近,拜读了已故沈以藩主教的第二本文集《论坛心声》,读后感受颇多。早在八十年代初,沈以藩主教已经意识到神学思想建设对办好中国教会,对进一步深入推动三自爱国运动有着重要性和指导性。为此,他于1983年写了“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考”一文,之后,于1985年又写了题为“中国教会在神学思考中”的文章。这两篇文章中有关教会处境化问题和对圣  相似文献   

6.
每当提及神学思想建设,都会让人想到丁光训的贡献。关于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方面,丁光训明确了神学思想建设之用意是针对中国的现实处境,建设中国教会自己的符合圣经的神学思想;关于神学思想建设的内容方面,丁光训主要从"淡化因信称义"、"正确的圣经观"、"建立人间宗教"三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在神学思想建设的本质一节,笔者透过分析,认清神学思想建设其实质是一场以服务信仰为本,政治或文化为辅的神学运动,而不是相反;在其贡献的形成一节,笔者试图从不断改变的中国现实,普世合一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圣公会三个外围因素,及丁主教的虔诚信仰,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三个内在因素共同来解读丁主教何以对神学思想建设产生这样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4,(12):20-21
丁光训主教说:中国基督教应向教会化、年轻化、神学化发展。 中国教会产生主教的问题,已经是进展到实质性的阶段,我也是协商一员,我很愿意中国基督教两会加强教会性。现在计划中国教会产生主教,这样可以使中国基督教更具备教会性。我希望将来中国教会产生的主教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的责任,即对教会负责,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开创中国教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发展与思考     
《天风》2001,(11)
什么叫神学?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就是教会的组成分子在思考。近年来,中国基督教有识之士对中国基督教会的现状作认真的反思,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使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日益活跃。以达到神学思想建设认识上的一致和提高,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团结。这正是中国教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陈永涛 《天风》2023,(9):20-22
<正>丁光训主教(1915—2012)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丁主教是继吴耀宗之后中国教会最重要的领袖和教会发言人,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教会最具代表性的神学家和神学教育家。他还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其影响力远超出中国教会的范围,并在普世教会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6,(15):16-17
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八年来,方法是得当的,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对中国教会的影响是深刻的。过去的保守落后、偏颇,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不符合圣经本意的神学思想得到了清理;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取得了很大、很好的成就。随着时代和中国教会的发展,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也在这次调研中提了出来。例如,如何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教育体系和培养适合中国教会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的机制,这是大家共同思考寻求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今天,敬爱的丁光训主教来到我们中间。丁主教长期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符合中国教会实际的神学思想,并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为中国教会广大教牧同工所仰慕,也赢得了许多外国教会人士的敬重。十年前,丁主  相似文献   

12.
丁光训(1915-2012)自1980年一直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的主席与会长(或名誉主席与会长)。他所倡导的"中国教会中国化"、中国神学思想建设尤其是"上帝就是爱"的神学诠释,一直深受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讨论甚至争议。今年适逢丁光训主教去世5周年、中国神学思想建设开展19周年、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等,系统且深入地研读丁光训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言论,不仅有助于化解以往研究中的碎片化、片面性、分歧性等现象,而且可使所有关注"中国教会命运"的海内外人士重新反思:这位饱经历史风雨的长者,是否比其后辈更谙熟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他对"中国教会的处境意识、神学思考与道路抉择"的不懈探索,是否至今仍值得大家一起沉思。  相似文献   

13.
刘金光 《中国宗教》2018,(12):28-32
今年是“神学思想建设”倡议提出20周年。20年前的1998年,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会议上,丁光训主教首次提出要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此后,中国基督教把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作一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20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结出不少果实。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基督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落实,中国基督教同沐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着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设施的反省"的过程,即从"教堂建设"到"教会建设"的过程。1998年"济南会议"发出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是办好中国教会的"神学的自我反思与觉醒"。梳理丁光训主教  相似文献   

15.
葛晋卿 《天风》2002,(8):53
非常高兴地看了6月份《天风》转载了丁主教在浙江省第五次神学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神学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一文,受益匪浅,令人茅塞顿开,心亮目明,卸掉了许久未能解决的疑虑和包袱。上帝恩待中国就体现在神学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中国教会前途堪忧,堪虑。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神学思想建设"倡议提出20周年。20年前的1998年,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会议上,丁光训主教首次提出要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此后,中国基督教把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作一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20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结出不少果实。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11)
<正>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丁光训主教研究专家魏克利博士在其《丁光训主教与中国教会——在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上的讲话》一文中说:"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魏博士肯定丁主教在世界教会的地位,原因是由于他对20世纪教会有深度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对丁主教做出如此评价。由于丁主教是世界教会伟大的领袖,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才有意义,对丁主教的神学思想和所建立事工所做的研究才有价值。丁主教既是"最伟大  相似文献   

18.
刘刚 《天风》2005,(8):22-23
加强当前神学思想建设的途径是加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对于任何一个教会来说,它的神学思想越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就越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神学思想建设是使中国教会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教会才能更好地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教会在信仰和神学上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3,(8):36-39
把中国教会和中国的发展告诉人们 北京娄光宇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基督教海外联络工作会议上,丁光训主教也强调指出:"在我们的外事接待中,要提高神学的含量,而不总是一般性的介绍.海外来宾越来越重视神学思想方面的分享."  相似文献   

20.
简讯     
会议 ▲1995年11月8至10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神学研究中心举行首次神学研讨会,围绕“从神学角度看中国教会如何对待计划生育问题”及“在当今社会现实中教会自身建设的反思”两个主题进行探讨。有14名神长、教友出席了会议。全国“一团一会”驻京的主要领导宗怀德、傅铁山、涂世华三位主教及刘柏年教友莅会指导。会议由涂主教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