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A是一名初三男孩,最近陷入深深的烦恼。因为近期学习成绩滑坡,父母对他开始严厉要求,首先不允许他晚上上网,又没收了他的手机,还给他规定了严格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这令他非常不满,在与父母发生多次冲突后,他给父母写了一份"最后通牒",在上学前偷偷放在爸爸每天放手机的茶几上。  相似文献   

2.
开口慢半拍     
正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段子:某人捡了一部苹果手机,正愁如何还给失主,电话响了。他接了电话还没等开口,失主就在电话那头说:"你最好把电话还给我,我手机有卫星定位,我已经知道你在哪儿了!"那人一听火爆脾气就上来了,买了十几个氢气球绑手机上,一撒手,爱飘哪儿就飘哪  相似文献   

3.
灵性格言     
单信 《天风》2011,(8):6-6
被试探是一件事,跌倒却是另一件事。——莎士比亚人人都愿意真理站在他的一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站在真理的一边。——怀特莱世界顶多能够说:"活着就有希望。"神的儿女却可以说:"死了仍有希望。"——礼顿"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这句话已经历久弥新,但人类却仍竭力用物质满足内心。——佚名一个骄傲的人很少是一个感恩的人因为他总认为他出的多,得的少。——毕辙尔·外来的试探并没有能力,除非里面有内应。——《阳光》  相似文献   

4.
难中恩藏     
陈恩准 《天风》2011,(7):22-23
感谢全能的天父上帝,他知道我有愿意侍奉他的心,更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使我可以成为他合用的器皿。虽然如今我经常会在国内外辗转奔波,甚至被开玩笑说是"空中飞人"。然而全家归主不久,上帝却像约伯所说的"把我的脚上了木狗,并窥察我一切的道路,为我的脚掌划定界限"(伯13:27),让我去经历他那"难中恩藏"的奇妙作为。  相似文献   

5.
雪峰 《天风》2012,(8):54-55
《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众人中有一个人"打断了他的话,迫不及待地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参路12:13)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纠纷时,习惯请求德高望重的拉比出面调解。因此,这个人找到了身为拉比的耶稣。不过,耶稣却不愿意卷入这个事件,因为这并不是他的使命,所以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相似文献   

6.
申亮是高中生.他学习一贯优秀,各科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十拿九稳,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雅号“秀才”。帮助同学,助人为乐同样是申亮的“强项”,特别是班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找他帮忙.他毫无保留的给同学讲题、解题。为这经常放学回家很晚,从无怨言,还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7.
朱鹂 《天风》2013,(10):57-57
说起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我们不能不提斯特拉文斯基。这位出生于俄罗斯,先后入了法国和美国籍的音乐家历经了一战和二战的洗礼,其创作风格受生活波折和地域性影响较强,音乐学家们习惯将其创作分为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而我更愿意将他的创作划分为"信仰旷野期"和"信仰归回期"。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有一个朋友,人际关系很好,谁都愿意跟他交朋友。我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于是留意起他来。手机来电显示,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响铃,二是振动,三是静音。我发现,朋友常常是把手机设置在振动状态。我问为什么,朋友说,手机来电的三种显示模式,就振动最好了,既不会因响铃而吵着别人,也不会因静音而没有发觉来电而误了别人的电话。经朋友一说,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一个时刻不忘为他人着想的人,人际关系怎么会不好呢?  相似文献   

9.
约拿单 《天风》2011,(6):26-27
一位年轻貌美的姊妹一心想嫁个好弟兄,但等了好久,他的"白马王子"迟迟没有出现。人问她:"你究竟要嫁怎样的人,才合你心意?"谁知姊妹干脆说:"最好能像耶稣那样的弟兄……"明知这是她的调皮与幽默,可是我并没笑出声来。我在想,假如我真的直接把耶稣介绍给她,她能穿上婚纱说"我愿意"吗?于是,我想象着自己真做一次"媒人",  相似文献   

10.
周神助 《天风》2013,(10):25-25
全球人口比例不到1%的犹太人,靠着合乎圣经的原则理财,神就保守他们"丰盛有余"。他强调,有钱并不是罪恶,但不是花费在个人的享乐、物质欲望上,而要愿意把神赏赐的金钱看作是"恩典",投资在服侍众人及让主耶稣的名在遍地被高举的永恒国度事工上,积财宝在天上,而非"落袋为安"。  相似文献   

11.
正老公是个手机达人,有什么好用的手机应用,他一定是第一个知道,他的手机里装了两三百个APP,琳琅满目。但我一直有点嫌弃他的手机,很长时间他手机都非常非常慢,开个微信的时间都可以去喝杯咖啡了。终于,前两天他的手机不堪重负,彻底死机,连开机都不行了。他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面,在给他的手机治病,心烦意乱。我在旁边看着他,默默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  相似文献   

12.
两双皮鞋神父在教堂对信徒们讲解圣经,一位信徒十分感动。在神父讲解完毕后,他告诉神父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于是神父问他:"假如你有一栋楼房,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说:"愿意。"神父又问:"假如你有一辆汽车,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又说:"愿意。"神父又接着问:"那么你愿意将你的皮鞋奉献给上帝吗?他却说:"不愿意。"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理性的圣门,同时也确定了"在场"的哲学特质。自然,"理性"、"主体性"、"自由"等术语在"现代性"那里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合法地位。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现代性"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因此,笔者更愿意把"现代性"视为福柯意义上的"一种态度"或者思维方式。诚然,作为在批判意义上出现的"后现代"概念,笔者也把其视为一种与"现代性"对位存在的"另一种态度",即"后现代性"。据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后现代性"如何在态度上批判了"现代性"以及两者在"批判"意义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空余时间多了。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资源,用活动充实学生的空余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深入探究,尽情创造,使空余时间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时间。  相似文献   

15.
13岁的他,还是一个放牛娃儿。这天下午,像过去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他把牛赶到野外的一块草地上吃草,自己则走进不远处的一处凉亭里休息。走进亭子,一个大大的蓝布包袱呈现在眼前,摸了摸硬邦邦的,掂了掂沉甸甸的。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他不禁傻了眼。但他很快镇静下来,把包袱藏入草丛,然后像没事儿一样,坐回那里等失主,一直等到太阳快下山了,终于,有一个人神色慌张地跑过来,问他有没有看到一个包袱?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很沉稳地反问他丢了什么?他听来人说得分毫不差,才将包袱取出还给了失主。包袱失而复得,失主从中拿出两件贵重礼品送给他作为酬谢。他坚决拒绝,让失主大为感动,真心愿意收他当徒弟,他没有马上答应,说要回去征求一下母亲意见才能答应他。晚上回到家,他把事情的整个经过告诉了母亲。母亲完全支持儿子有这么好的机会。于是13岁的他独自一人按照蒋老板提供的地址来到了他所经营的杂粮行,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相似文献   

16.
意雯 《天风》2014,(11):59-59
[兰州晨报]广西梧州一初中近日发生"暴力剪发"事件:一名副校长将几十名长发男生和一些被认为发型不合格的女生集合到校内的空地上,并广播让其他师生前来围观他对部分长发男生强行理发。此举引发学生在网络上吐槽,但却获得了学生家长和不少网友的支持。[随感]学校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初衷是好的,但老师当众强行剪发的做法简单粗暴,丝毫不顾学生的感受,如此行为,叫孩子们如何尊重、信任学校和老师呢?更不用说愿意听从教导了。  相似文献   

17.
林孔华 《天风》2011,(4):18-19
经文:创37:1-20"无梦"的人生空跑一场;"失梦"的人生迷失方向,"有梦"的人生充满希望。约瑟一生围绕着一个"梦"字,是梦"害"了他,也是梦成就了他。在父家做儿子时,他是"做梦的人",因两次做梦招致哥哥们嫉恨,结果被哥哥们出卖沦落异邦;在埃及护卫长波提乏家为奴时,他是"追梦的人",敬畏神不甘堕落,情愿蒙受不白之冤,承受牢狱之苦也不放弃心中的"梦":在监狱为囚犯时,他是"解梦的人",为膳长和酒政解梦的他,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5)
<正>[腾讯网]近日,为了让儿子能稳妥地进入一所著名小学,林先生可谓忙得焦头烂额。由于想购买学区房,又碍于限购政策,林先生与妻子商量后一致决定离婚买房。房屋过户后,为了儿子上名校"更保险",林先生又费尽周折将自己的户口迁入。当记者问他们这么做值得吗?林先生夫妇异口同声地说:"关系儿子前途,付出再多也值得。"[随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的择校竞争已经蔓延到了小学。林先生和妻子不计一切代价让孩子进名校,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11,(5):59-60
"被奉献"的尴尬 一位刚从神学院毕业的温州传道人,被邀请回到自己成长的教会服侍。毕业之前,母会就已将"邀请函"发到学院,要求他务必回母会侍奉。毕业典礼之后,他第一时间赶回家乡。母会遂召开堂务会决定正式聘任他为驻会传道。几个礼拜后,教会几位资深的负责同工来到他的住处,要与他签订驻会服侍的"协议书"。"协议书"上罗列了不少传道人服侍的范围和职责,显然是该传道乐意努力的。  相似文献   

20.
太原迎新街街道改造设计旨在将街道变为城市客厅,形成一条完全抛弃原本模式进行大胆尝试的街道,将街道彻底还给居民,让所有人都能在街道中获得交往的乐趣,从而使人们愿意关上手机、走出家门,去感受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因此,太原迎新街改造试图重新搭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儿童、青年和老年三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都能有更多的交流,从而将街道转变成为城市的交往客厅。通过对街区内历史建筑进行完整保护和更新,改造街区景观,增添城市配套设施,将迎新街打造成集自然资源、本土人文资源于一体的活力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