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当无产阶级革命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冲刺、社会主义向着苏联走来的时候,列宁写下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名篇,提出了一个复杂、敏感,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安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兴衰存亡的政治难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如何对待宗教,宗教又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此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多方探索,经验丰富,教训深刻。21世纪初,当社会主义在中国站稳脚跟并蓬勃发展的时候,江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就宗教问题,作了一个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探索之大成的,全面、系统、深刻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9,(2)
我国机构改革内含着深刻的现代国家建设的意蕴。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打造一个有为且有限的政府,其中有为指向国家能力建设,有限指向国家权力的结构性配置。新中国在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前30年里,交织着革命逻辑和理性逻辑的张力,且革命逻辑占有压倒性的优势。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重返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政治体制改革化约为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落实为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承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以机构改革为载体,优化政治权力的内部配置,建设党政体制下的中国行政国家;厘清国家与市场的边界,建设中国监管国家;以央地关系的调整来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中国税收国家,这三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3.
韩禹锋 《美与时代》2016,(10):122-123
当前,油画艺术发展速度加快,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油画艺术看,具有独特的魅力,且在社会公众心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油画作为艺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观等,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思想价值观念的高度统一,且现代油画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国家艺术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马英林 《中国宗教》2014,(11):31-31
"为主的缘故,服从人立的一切制度",这是圣经的教导。该教导体现了天主教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必将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根本准则是确立《宪法》的法律地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是国家法律的根本,是政府依法处理宗教问题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5.
任剑涛 《学海》2014,(2):78-96
中国的现代建国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帝制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静态地展现了帝制中国、民族国家、政党国家与宪政国家四个国家面相。而动态地呈现出从帝制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变的、三次结构性变迁的复杂过程。其中,民族国家的国家形态昙花一现,政党国家成为国家建构的主流形式。20世纪中国出现了由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创制的两个政党国家实体。但两个政党国家实体在不同处境中遭遇到难以克服的运作困难。迈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规范运作形式———宪政国家,是中国国民党建构的政党国家实体既成的政治结局,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国家实体也以建构法治国家的形式,走向民族国家的立宪政体。  相似文献   

6.
在恩格斯晚期作品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重心是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存在根本性矛盾。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高效国家行政机制逐步完善,在削弱封建贵族特权的同时,促进了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驱动力。恩格斯和马克思都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迟早会触及自身不可逾越的边界,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恩格斯预言,西方国家在此情形下会承担起经济操控的职能,即作为“资本主义机器”施行国家职能。因此,不断升级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终将集中爆发,恩格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25年便预言了战争的到来。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空前灾难之后,资本主义发展有所复苏,但其发展态势却在近几十年中愈发颓败。恩格斯关于西方国家将由于系统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机器”施行国家职能的预言,完全契合当下形势。同样,恩格斯关于脱缰的军事冲突升级的警示,也极具当下意义。北约组织(NATO)的再定义,即从原来的“北大西洋防御共同体”到当下的“全球性干预力量”,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试图以军事力量维系摇摇欲坠的全球霸权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注定失败...  相似文献   

7.
拉斯基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忠  田明孝  黄宇 《学海》2008,(3):67-71
作为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费边社成员,拉斯基的国家观不同于一般社会民主主义者超阶级的国家学说,他反对一元主权,鼓吹多元主权说,认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国家的目的与实质是在经济上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阶级的工具,要改变国家的这种阶级属性,只有实现经济民主.但是,他又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而主张以改良的手段来实现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得其国家学说在付诸实际的国家实践中,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宗教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工作不可避免的要与世俗社会产生交集,并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工作范畴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成为国家依法对经济文化事业、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西蒙斯的政治正当性理论中,国家证成与国家正当性的区分是其核心内容。这一区分代表着对政治正当性基础的某种理解。按照这种理解,国家的正当性只能来自于个人真实的同意;国家所具备的客观道德成就无关于其正当性。这种理解过分强调了政治正当性基础的主观面向,忽视了客观面向的重要性。事实上,政治正当性必定同时存在主观与客观两个评价维度。主观维度指向的是民众真实的态度和意向,而客观维度指的是政治组织和机构呈现的客观道德业绩。正因此,国家正当性与国家证成的区分并不完全合理。国家正当性与国家证成并非两个全然独立的变量,确立国家正当性的道德根据包含了证成国家的道德根据。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的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的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的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的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的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的“无女人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8,(4):6-9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宗教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相互尊重、和睦桕处,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7,(4):94-100
国家的性别在政治社会学中是一个被忽略的命题,而在女性主义研究中则属于理论化程度比较低的主题。本文将选取西方女性主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理论——佩特曼的性别契约论、麦坚伦的国家物化论和布朗的国家创伤论——进行述评,分析性别在国家起源,结构以及运转中的形构作用;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来重新解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国家与女性的关系,以及在市场转型背景下实现性别平等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21,(1):5-13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陈祖洲  舒小昀 《学海》2002,2(6):135-138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始终是一对矛盾 ,王皖强博士以国家与市场作为撒切尔主义研究的切入点 ,抓住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性问题 ,揭示了撒切尔主义的精髓。在国家与市场这两个概念的背后 ,是集体与个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对立 ,这种对立最终归结为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对立。作者不仅言中肯綮 ,也将撒切尔主义研究提升到很高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15.
国富民强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是所有国家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国家富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举国齐心协力,才能抵御外寇,不受侵略和欺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凝心聚力的重大意义。其中“富强”居于国家层面的首位。富强即国富民强,既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早期政治思想史的核心概念,"国家理性"与现代早期西方世界的理性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意味着工具理性(国家理性是其重要表现)取代传统的"道德理性"居支配地位.在当代中国学术中,国家理性没有在中文语境下获得恰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21,(1):21-31
税收是现代国家形成的直接动因,基于纳税人同意的税收,使国家完成了从"掠夺之手"到"扶助之手"的转型。作为规范政府收支及运行的制度安排,财税体制集中体现了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以及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我国财税体制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变革,税制改革的历史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艰辛而恢弘的发展进程。一部税制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央与地方关系不断调整的历史,其最终的指向则是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税改表明:税收反映了国家的汲取能力,更体现了国家的再分配能力;税收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不仅在于为国家提供岁入,更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振明 《学海》2001,(6):81-84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类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同时,国家也正发生后现代转向.实际上,国家的后现代转向不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设想,而是已经来临的事实.国家的后现代转向表现为两个基本趋势其一是国家的某些职能让位给非国家组织,即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产生于社会的国家正在回归社会;其二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让渡给超国家机构,超国家机构及其活动--跨国政治与跨国行政正在发展.人类必须认清国家后现代转向的事实,以便科学确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湖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宗教在政治上认同、在文化上融合、在社会上适应,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频,成为社会建设的和谐因素和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民宗委围绕推进宗教中国化主题,吸取“本土化”的历史养分,紧扣“时代化”的根本要求,遵循“法治化”的基本方略,提升“组织化”的工作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从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看,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是为国家道德所不容的,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