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 《天风》2010,(2):53-53
笔者有一次到某个教会去圣乐培训,有天晚上,我听到教会弟兄姊妹在唱诗歌,我就想听听他们在唱什么诗歌,我越听越觉得这首诗歌的旋律非常熟悉,我仔细想了想,原来是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歌曲,是歌颂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是由青年歌唱家张也唱的《走进新的时代》;这首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歌曲;但把这首歌词的内容改了,旋律仍然不变,就变成我们信仰的表白,听后心里总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2.
沈以藩 《天风》2001,(7):40-42
我和陈泽民教授非常荣幸地代表中国基督教协会参加本次会议,并会见来自德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天主教和新教友人。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你们用祷告托住中国的教会,还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中国基督徒和中国人民大力支持,我们谨向你们致以真挚的谢意。同时,我们感谢你们筹办了本次会议,使得我们在面对现代化的前景和问题之际,有美好的机会在此分享各国的经验。应邀参加本次会议,我们将思考“在变化的中国和变化的欧洲中,我们的教会在神学上所遭遇的共同挑战”。我的发言旨在从中国的角度来思想中国基督教会和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是爸爸     
耿卫忠 《天风》2009,(7):10-11
作为一名教牧同工,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教会是牧师、长老、传道或是堂会的负责人,在家是儿女、父母、兄弟或姐妹。在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在家同样也要牧养好自己的家人。教会圣工重要,家庭责任也不能忽视。其实我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圣工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证道。在一次讲道之后,与几位同工和信徒交流了我的育女心经。他们很感兴趣,愿意我能有更多的分享。以下是我身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沐主恩。  相似文献   

4.
王作安 《天风》2011,(11):4-5
今天,中美两国基督教领袖聚集在这里,以“今日中美基督教会”为主题,就教会发展、牧养事工、神学教育、义工培训、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交流,对政教关系、教会在当今社会担当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讨论,彼此分享,增进理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借此机会,我就美国教会朋友关心的有关中国教会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史奇珪 《天风》2007,(8):42-43
去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在南京圣保罗堂小礼拜堂内,聚在一起的诗班弟兄姊妹们,要听我讲讲诗班的一些事情。四周很安静,街道上传来的杂声并没有干扰到我们,我的心情还好,就丝丝条例敞开述说下去。大家听得很认真。回上海后,有同工建议我把所讲的写出来供众位参考。由此,就根据在南京教会所讲的提纲写出本文。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主教、神父们,各位主内兄弟姐妹: 感谢天主的安排,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就“社会变迁与教会回应”进行交流,我愿借此机会就“回顾中国天主教五十年”谈点浅见,供大家分享,请允许我先从中国教会历史谈起。 一、中国教会历史的经验教训: 天主教于1294年由方济各会会士意大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2日,是我们天主教界第一个全国性爱国组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和全国神长教友一起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庆祝这个使中国天主教会走向新生的光辉节日,共同分享三十年来我们沿着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正确道路前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种种成绩和进一步为办好教会需要努力去做的许多工作,我这个年届九十五岁的牧羊老人,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从内心欢呼:“吾灵赞颂吾主”,这是天主上智指引着我们,天主圣神默导着我们,并给予我们办好自己教会的信心和力量所致。同时我也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天主教会和天主教界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基督教会在我们全县以至全川都发展很快,信教群众日益增多,教会的各项活动都开展正常。现在可说是解放后40年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 就目前来看,我们基督教会是发展兴旺了,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是静心一想,又确实觉得还有好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由于信徒素质偏低,对教会的声誉,教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傅先伟 《天风》2011,(11):6-8
尊敬的各位主内同工,各位朋友:感谢神的恩典,在这秋风送爽、充满收获的季节,我们中美两国的教会领袖相聚在美丽如画的华盛顿,举行旨在互相分享、共同感恩的论坛。在此,我首先要向神祷告,求主赐福中美两国,赐福中美两国人民,赐福中美两国的教会。同时,请允许我代表中国2300多万弟兄姊妹向各位美国教会领袖,并通过你们向美国弟兄姊妹致以诚挚的主内问候!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14,(4):64-64
问:我是一个刚从神学院毕业不久的青年传道,虽然我在教会的侍奉很努力,但教会非但不见复兴迹象.相反来礼拜的人日渐减少,信徒对此在背后也颇有微辞,这让我十分难过,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内心对这个教会还有深深的负担请问,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陈志华 《天风》2022,(3):13-15
编者按:牧养是教会事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最终必须落实到教会牧养中去。在后疫情时期,教会牧养如何把握时代处境、找准信徒需求,使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各地教会又有什么经验、成果与大家分享?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同工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詹海烈 《天风》2002,(11):28-29
汕头教会自从80年代初期复堂以来就一直重视查经。随着查经时间的延续,参加查经人数的增加,以及查经后分小组交通分享所显示出的良好效果,我们感觉到教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信徒对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灵性生命得到长进。一、查经栽培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教会不但要重视对广大信徒群体的牧养,同时  相似文献   

13.
黄幸平 《天风》2013,(9):21-23
今年,是我走进教会20年,服侍教会刚好10年整。据我观察:现在不少教会的牧养基本是“散打”或“大锅饭”,没有牧养计划,没有养育系统。对此,若找原因,能找出一箩筐来,比如忙于教产落实、硬件建设、人手不足、外部环境不许可等。笔者写此文的目的,乃是要和谋求教会发展的牧者共同分享感悟。  相似文献   

14.
正8.维肯·艾卡赞主教(Vicken Aykazian)世基联执委会成员、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普世办公室主任这次的中国之行,从酒店、交通,到遇到的人,都不能再好了,我非常满意。我要感谢中国教会的领袖邀请我们前来,他们有智慧、有担当、有能力。我要和我的朋友们分享这美丽的国家、人民和教会。我作为个人和代表团成员多次到访中国。我看到了这个国家、城市中发生的变化,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有感于贫困地区教会急需大家伸手帮扶,我于去年写成一文,刊于98年12期《天风>上(即《谁来关心贫困地区教会?》),许多弟兄姊妹读到此文后,深有同感,有好几位与我写信交通,内容令人感动,愿写出以供分享。 青岛市李沧区81岁的老姊妹李赎洁,她曾在当地发动扶贫活动,每月每人捐助5元,特殊  相似文献   

16.
《天风》1995,(1):2-5
我的题目有八个字:“独立自主,办好教会。”这是因为我们三自爱国运动坚持了几十年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现在受到威胁;二是因为我们讲办好教会,到现在为止。较多是口头上讲讲,较少付诸实践。 1、关于独立自主 最近我有三个早期在美国访问,在这三个星期中我去参加了两个会。  相似文献   

17.
任聪 《天风》2016,(8):13-14
正教会的牧养必须顾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信徒,针对他们独特的背景与需要,给予适切的牧养。我们会为教会信徒人数的增长而向上帝感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当信徒人数增长后,教会也会出现牧养工作不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冷静分析原因,并思考如何改善。在此,笔者将通过三点和大家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8.
布什:我期待你再来●阚学卿“今天有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和夫人借访问中国机会来参加我们的晨祷会,我代表北京教会向他们表示欢迎与感谢。布什总统和夫人是我们的老朋友,在他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的年代即经常到我们教会参加礼拜,他们的小女儿是在我们教会接受洗礼的,...  相似文献   

19.
耶稣基督为了光荣天主大父,使人类分享救赎神恩,在人间建立了教会。教会是基督的奥体,"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彼此之间,每个都是肢体"(罗12:5)。在这个有生命的整体中,每一个肢体都共同参与活动,各尽其职,以使得这一身体结构紧凑,不断增长。教会的使命就是传播天国的福音,宣讲天父的慈爱,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教会是基督的奥体,圣教会是天主的家。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彼此之间,每个都是肢体(罗12:5)本着它,全身结构紧凑,借着各关节的互相补助,按照各肢体的功用,各尽其职,使身体不断增长,在爱德中将它建立起来(弗4:16)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圣教会由于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或多或少的过错,甚至罪过。因此我们按照耶稣说的:我是葡萄树,我父是园丁。凡在我身上不结实的枝条,他便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