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远来 《天风》2010,(2):14-16
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基督教会来说,这个进程在给城市教会带来蓬勃发展的同时,给农村教会带来的或许将是进一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一态势,笔者以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传道人的视野,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教会的牧养策略之管见,盼望能引起同仁们对农村教会危机及其应对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胡永辉  董群 《学海》2014,(4):198-202
本文以"清教思想研究之父"派瑞·米勒的清教契约观念为理论依据,从宗教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五月花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包含的恩典契约、社会契约和教会契约三个不同维度的契约伦理思想。《公约》的恩典契约确立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上帝拣选清教徒到北美承担荣耀上帝的圣城建设使命;《公约》的社会契约确立了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尘世中的任何团体组织都无权剥夺个人的天然权力;《公约》的教会契约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会采用的公理制管理方式保障了移民个体之间的平等。《公约》在为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移民提供了一个世俗的民族身份同时,更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精神身份。  相似文献   

3.
邓汉光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湖北宗教研究》一书中撰文《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宗教工作》。作者认为,城市化的发展为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城市化会使一部分人从宗教组织中脱离出来。二是城市化有利于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城市化导致各种社会活动由乡村向城镇聚集,原来大量在乡间进行的宗教活动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整合,信教群众被城镇里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吸纳。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宗教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城市化进程中宗教界经济实力得到加强从而…  相似文献   

4.
李燕峰 《天风》2010,(2):19-21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会作为社会团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且明显地表现出城市化进程的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个进程对农村教会究竟影响有多大?农村教会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农村教会的各项事工应如何作出回应?本文就西南地区农村教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盼能引发对农村教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黎新农 《天风》2003,(12):34-37
旧约圣经,可以这样描述:它是古以色列宗教以文学形式的表达。旧约中从最早的文字到晨后书卷的形成,跨度达一千多年、这自然反映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地理背景。 圣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为上帝工作的人,必须关注时代,聆听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景况中,上帝向教会所说的话。而我们的“神学思想建设”应是教会在思考,靠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指引,在这个时代建设教会,传扬福音。  相似文献   

6.
孙彰道 《天风》2007,(6):32-33
《天风》在介绍面向全国的两个社会服务机构之后,继续刊登在我国各地教会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事工,敬请各位同工关注。为了使更多的人知道上帝在中国大地的作为,如果你所在的教会或地区也有社会服务、荣神益人的事工,也可邮寄《天风》,我们将酌情刊登。愿我们在主的爱里不断分享彰显上帝之爱的事工,使我们更有信心走前面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胡玉明 《天风》2023,(2):34-35
<正>从福音传入中国本土开始,基督教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和合本》圣经的出版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座里程碑,使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人能够直接面对上帝的言说,也给福音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三自爱国运动不断深入,神学思想建设初见成效,中国教会与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教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面对文化处境,福音只有融入中华文化,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会吸收中华文化进行管理和牧养,就会有更广阔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教会的牧养和管理一定要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旧约圣经,可以这样描述:它是古以色列宗教以文学形式的表达。旧约中从最早的文字到晨后书卷的形成,跨度达一千多年、这自然反映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地理背景。 圣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为上帝工作的人,必须关注时代,聆听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景况中,上帝向教会所说的话。而我们的“神学思想建设”应是教会在思考,靠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指引,在这个时代建设教会,传扬福音。  相似文献   

9.
孙美慈 《金陵神学志》2000,(3):55-58,61
作为一位女性教牧人员,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圣经》中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会事工,在教会乃至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最初上帝创造女性的真正价值。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梁明 《天风》2010,(1):18-19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广东教会也朝着城市教会和农村教会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条件和发展趋势。而农村教会因着城市化的冲击,在人、  相似文献   

11.
张远来 《天风》2009,(11):17-19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今天我们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教会和一个逐渐萎缩的农村教会。哪里的经济发展好,哪里的教会往往也人头攒动。也许,与其我们惊呼农村教会的萎缩,倒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做好城市化进程中教会的牧养,并以此辐射农村教会。  相似文献   

12.
我是《天风》的热心渎者,自今年《天风》改版以来,可说是旧貌换新颜。尤其看了今年8月份的《天风》,心中颇有感触,于是执笔畅叙,一吐为快。 看得出8月份的《天风》从组稿到编排,经过一翻精心设计,不少文章围绕“人论”铺陈开来,从多种角度阐述人性,勉励渎者要识人、识己,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上帝,归向上帝。“教会外有真善美”一文,人情人理地分析了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天风》2016,(8):10-11
正信徒众多及信徒结构的变化,对讲台工作及讲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开放以来,在上帝的赐福及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教会信徒人数不断增加,出现了"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的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局面有所加剧。信徒增多,牧人不足;信徒素质提高,牧人水平较低;中青年、知识分子信徒比例  相似文献   

14.
罗应富 《天风》2008,(3):43-47
上帝创世以来,在不同的时期兴起许多人来管理世间的一切,在以色列民的历史上,摩西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管理以色列民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第一人.一直到今天,上帝仍然在拣选他的仆人们在管理,管理他所建立的教会.教会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管理教会的贤人志士和优良传统,使教会有条不紊,一切的工作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教会得到发展与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上帝的圣道是有大能的,但圣道需要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彰显出其大能。圣道若不成肉身,就难有功效。"道成肉身"的事件告诉我们,永活的上帝之"道"不在字里行间,却在基督的成身为人。不但如此,唯有人能行"上帝之道",上帝之道才能继续成为肉身。也就是说,上帝的"道"必须投入血肉之躯,在人间充实地活着,才会真正彰显神人同在的真理。上帝之道不仅是指被启示的上帝之道——耶稣基督、被写下的上帝之道——圣经,也是指教会所宣讲的上帝之道——教会的宣讲。这"道"不但是上帝的话,而且也是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使上帝的"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成为肉身、在我们身临其中的社会中成为肉身。这不仅需要我们言语的宣讲,更需要我们生命的见证。在一个有需要的世界,教会不仅要宣讲上帝的旨意,更要实践上帝的旨意。这旨意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成就的、被圣经所见证和彰显的、也是教会所要宣讲的福音。  相似文献   

16.
余江 《天风》2007,(13):27
为福音而献身的人,大凡需要经过神学院系统性的造就,此乃若干年可以完成的事;身为群羊的牧者,还必须在教会的实践中造就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终生需要操练的功课。一、领人归主,先要与主建立良好关系德国当代神学家潘霍华在《团契生活》一书中指出:“不能独处者,不宜参与群体。”他认为不懂得与上帝独处的人,不宜带领信徒。这句话对每一位牧者,是至理的名言。传道人面对的是广大的信徒,倘若不能独自面对上帝,每天与上帝单独地交谈,怎能牧养信徒的灵性生命,带领他们认识上帝?圣经启示我们:上帝是乐意听祷告的父亲。牧  相似文献   

17.
徐雅 《天风》2007,(1):14-15
在教会中侍奉的人很多,侍奉得更好的人却很少!要想让我们的侍奉给上帝带来荣耀,给教会带来享受,我们必须注重生命里的一种次序——先祷告后侍奉。唯有生命震撼生命:唯有生命赢得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中有关教会的论述相当丰富,《使徒行传》2章41节至47节向我们展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有形教会的情形,在其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当中,教会的基本目标始终不外乎传道、授业、解惑及升质. 一、传道:传永生之道 基督教会从第一天直到现在,始终承续的基本目标就是传道.初期教会使徒们忠心地执行了上帝给他们的传道目标,永生之道被正确解...  相似文献   

19.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金微 《天风》2002,(10):18-19
上帝所拣选的教会是传扬和平的福音,教导人离弃罪污,回归上帝,叫人多结果子给上帝,并与人和好。历世历代的教会都有许多的见证,如金灯台所发的光芒,照亮人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