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纳痛苦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只猴子跟随主人多年,整天被耍来耍去,便生出想当人的念头。一日,照例被耍了一通,向众人要过小钱后,猴子便向主人提出喝口酒的要求。喝罢酒,仗着酒劲儿,猴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猴子道:“我跟您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主人说:“那当然,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猴子道:“那我就斗胆提一个要求,我不想当猴子,我想做人。”主人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说道:“那好吧,你这么多年的确不易。不过,做人就得拔毛,拔毛是要承受痛苦的。拔一根忍受一番痛苦,人性就提升了一分。你得拔掉全身的毛,怎么样?”猴子爽快地回答:“没问题,要做人嘛,那能怕承受做人过程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4.
菩提一叶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借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佛垂涅般略说教诫经》这段话是佛陀在浸染之际对弟子们讲述的。要想把握住心,就一定要说到“定”。什么是定——禅定?后世的解释甚多。但佛阳在此处没有注重去谈如何修习,而是分三个层次讲到“定”的微妙。一是心态如果能处于“定”的状态。就能明了人世间一切现象生住坏灭变动不居。为什么?因为心态像一潭水,水不定时,波影寸断,任…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个人情绪而言。生气是免不了的;从维护自身的权益。赢得别人的敬重。戒防别人犯错方面来说,生气也是必要的。我们大多数人想把生气表达出来,就是想使自己的生气产生效应。使得自己的生气对他人有所震慑,或是使别人更加敬重自己。“给别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是每一个收到别人伤害的人的内心的想法。你把生气表达了出来,别人就会有所畏惧。有所收敛,但是也会对你产生不同程度的愤恨。那如何正确地表达生气。  相似文献   

6.
徐晓鸿 《天风》2017,(8):22-24
一尊弥施诃日:"妙哉斯问!妙哉斯问!汝当审听,与汝重宣~1。独一上主基督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要仔细听,(我要)向你着重讲明。但于无中,能生有体,若于有中,终无安乐~2。只有在不去刻意考虑之中,才能产生(境界)带来的结果(或形体),若是在事先就有了考虑,最终(反倒)是不可能获得平安喜乐之道。何以故?譬如空山,所有林木,数条散叶,布影垂阴,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中国天主教关于“民主办教”问题.主教、神父、包括教友都在进行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那么,什么是民主办教呢?我想可能大家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是好事,因为认识不同,我们才有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必要。只有通过研究和讨论,才会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认识才会更清楚。所谓事不辨不明,指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以“发扬民主办教精神,独立自主地办好教会”为题,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一个好的班集体,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体制,进行自主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很聪明,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维,有着自己独立的行为习惯,完全有自主管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相似文献   

10.
好心看得见     
常言道:人心隔肚皮。人的心是黑的,还是红的,谁也看不见,故有“人心难测”之说。 于是有的人好心办了错事,也有的人“好心成了驴肝肺”。 当然,也有人自恃自己是好心,不图什么私利,也没什么藏的掖的,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天真如孩童,率直近鲁莽,一不小心便得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来气,好心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恶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 汉晋间王充、向秀、郭象都主“自生”说,而三者有同有异。王充反对“天地故生人”,主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篇》),“万物自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篇》)。王充的“自生”说要点有二:一是万物“皆禀元气”而生,万物的本原是元气;二是万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过程,“自生”即自然而然产生,不是自己生出自己,更不是“天地故生物”。“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论衡·自然》)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好压抑自己想做得不敢做,想说得不会说,只是在自己的脑子中想啊想啊,一片混知己比如学习中,出了点小毛病,就会不断的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时候因为自责,为难自己,搞的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想学习,也不想与人交往,见到别人就会怕。还有,我觉得自己有点自闭倾向,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对一些人事的不满,可越是这样,就越觉得压抑自己,有时候跟一些知心的朋友讲讲,会舒服很多,可我总不能老是去麻烦别人,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解决,我需要心理咨询么?  相似文献   

13.
树林里有很多毛毛虫,几乎都是没有名字的。这只毛毛虫却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周游”,有名字也就罢了,还故意弄得很脱俗,因此它遭到很多同类和异类的讽刺嘲笑。“它想周游世界吗?哈哈哈!”“它能在水里周游吗?咯咯咯!”  相似文献   

14.
心理舒适区     
计文 《天风》2018,(9):1-1
基督福音其实是一个讲改变的福音,从牧师证道到个人祈祷立志,都指望有一个不断改变更新的自我。就生活而言,一年365天,我们可能有364天都在想着怎么把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想减肥、想锻炼、想早睡早起、想读书、想换工作、想改变自己的臭脾气……可真实的情况呢?改变很难发生,改变的行动也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改变就这么难呢?能找的理由太多了:意志不够坚定,行动力太弱;环境不尽如人意,同事太不靠谱,家人支持不力,等等。可是,我们想过没有,真正的原因其实就在人心里。圣经早说过:"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  相似文献   

15.
中奶奶: 我看了以前登的那篇文章,很想就宗教信仰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与妈妈谈了自己的想法,妈妈很支持我,并鼓励我参加这样的讨论。于是我就把我最得意的一些想法写出来,讨论一下心理学与宗教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17.
神父一日     
“神父”一词意译于外文,其拉丁原文是Pater, 英文是Father,这两个外文词都是“父亲”的意思。在讲英语的国家,就称呼神父为“Father”,是一种尊称和爱称。我们中国教会为什么在“父”前又加了一个“神”字,称为“神父”,这里不作什么考据,大概是为了区别于自己的生养之父的缘故吧。不过,加上一个字而称为“神父”后,则较明显地表示出这样的一个群体的身份:与“神”有关,而与真正的“父”则无关,因为他们是一群独身者。由此可见,“神父”是与神,或者同宗教活动有关的人。那么,欲说“‘神父’的一天”,我想,实则是说神父…  相似文献   

18.
一朋友的母亲病了,血样化验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南京的一家医院。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忽然想,去的人是我该有多好。我忽然又为自己产生这个想法害怕,我害怕到那个城市,害怕真的见到他。在矛盾中我竟然看到了朋友几乎是乞求的眼神:“你能替我去吗,我这里实在离不开。”  相似文献   

19.
三、无住为本的意义《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有“倒想以无住为本”和“依无住本立一切法”的文句。罗什释云:“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这是说诸法之本,源于无寄,无寄即空,是则无住为本者,空性之谓也。僧肇则谓:“心犹水也,静则有照,动则无鉴,痴爱所浊,邪风所扇,涌溢波荡,未始暂住,以此观法,何往不倒。”是又以妄心波动不停为无住,能起倒想,故名无住为本。窥基则认为无住为本,系指真如。真如是“迷悟依”,故为染净诸法之本。近世王恩洋先生疏《说无垢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