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食粮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个邻居有一次这样问他;“你说过书是精神食粮,可是,近一段时间你为什么很少看书了呢?难道你不需要食粮了吗?” 歌德回答说:“你不知道吗?蚕一定要多吃桑叶才会长大,可是当它开始吐丝结茧时,它是一点也不吃东西的。”  相似文献   

2.
小节与君子     
在你进入一扇弹簧门时,你是否注意到你身后也许还有别的人你是否常常停下来把门拉住,直到所有尾随者都鱼贯而入? 你居住在高层的商住楼吗?你在晾晒衣服时,是否注意到不让它的滴水影响下边的住户或行人?你会往窗外随手丟东西吗? 你在排队时是否常常插队?在上拥挤的公共汽车时,是否照顾到老弱病残? 在马路上,当你发现一块从货运卡车上掉下来的大石头,有碍行走时,是否想到  相似文献   

3.
远离仇恨     
王新 《思维与智慧》2001,(12):14-14
给你讲一个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路的正中间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便踢了那个东西一脚,谁知道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因为被踢膨胀起来,海格力斯非常生气又狠狠踩了那东西一脚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加倍地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狠砸它,那东西竟然再次膨胀,大到把路都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忽略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  相似文献   

4.
上图1中有两个相爱的人,将要相会,可是他们却被铁栏分在两边,你能助他们一臂之力使他们在一起吗?请别急于回答“把铁栏弄坏不就行了”。因为这种使用暴力相会法实在影响情绪;也不要用剪刀剪下,让他们合并在一起。要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心理学家来说并困难。那么该怎样做呢?非常简单,你只要温柔地凝视看他们即可。不过在铁栏处你最好竖一张明信片之类的东西。然后,把你的眼睛靠近图,到你的右眼只能看到男人,左眼只能看到女人为止。然后,你睁开眼看着他们,如  相似文献   

5.
自动机和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经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机器自己能不能繁殖同类的机器,在自我繁殖的过程中能不能发生进化,创造出比原来的机器完善得多的机器? 机器能不能有感情:快乐,忧愁,不满意什么,希望什么? 机器能不能自己给自己提出任务而不是由它的设计者给它提出任务? 有时人们试图避开这些问题或者对这些问题给以否定的回答,例如提出“机器”的定义为永远是人工创造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教会的本质是什么?教会是指教堂建筑吗?教会与慈善组织有何区别?教会是否等同于社交活动场所?你能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吗?  相似文献   

7.
我是罪人     
一个传道人正在街头布道的时候,忽然有个青年人站出来,很不以为然的问他:“牧师!你说人人都有罪,背罪如同背重担,为何我没有感觉呢?究竟罪有多重呢?是一公斤呢?五公斤呢?还是十公斤呢?”传道人温和地反问他说:“若把五百公斤重的东西,放一个尸体的上面,他能感觉重担吗?”青年爽直回答道: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你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他回答说:如果说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那个人在找到一根针后就会停下来。而我则会把整个草垛都揭开,把可能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  相似文献   

9.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10.
应答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需要回答别人的提问.有些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问题因其刁难古怪而令人发窘,这时,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或许,它会将你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一、转嫁疑问转嫁疑问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闪避正面应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把疑问转嫁给第三者,自己坐收其利.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日本记者在问及我国发展核武器情况时追问道:“听说中国要爆炸第三颗原子弹,你能告诉我具体时间吗?”陈毅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看公报好了.”原子弹何时爆炸,这本是中国的军事秘密,对这样明显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陈毅同志用顺水推舟、转嫁疑问的办法进行了巧妙回答,既坚持了原则,又使话语妙趣横生.二、不妨幽默一次  相似文献   

11.
人们能够从文本之中得到什么,首先取决于人们打算把文本看成是什么.文本是真理库吗?是像图书馆那样的资料堆积?还是一座森林?如果是前者,那末,怎样认识文本的真理性?究竟是谁掌管着打开这座真理库的钥匙?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我们要问,资料的堆积方式是随心所欲的吗?它们是否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给人们不同的东西?甚至堆积方式本身就能形成一门"学问",类似指导儿童摆弄积木的辅助手册.至于一座森林,它有着自己完整的生命系统.如果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肯定不能认识这个系统的真面目.当然,如果认为这个系统与人无关,那这种想法也很容易遭到驳斥,正如环境主义者所批评的那样,它把人的生活理解得过于狭隘了.  相似文献   

12.
悠闲时刻,安坐椅中,喝一口热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走进了童话的世界,在森林里面,你看见了什么?回答下面的问题时,不要多作考虑,以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景象为准,要真正了解自己,必须真诚坦白。 问题一:现在你身处森林里面,这是一个怎样的森林?寂静而阴森的?充满危险的?童话一样快乐而满布可爱的小动物?答案可以是任何一种,没有限制。 问题二:在森林的小路上,你发现了一把钥匙,是大的还是细小的? 问题三:你拾起钥匙继续向前进,在小路的前面有一只熊,静静地坐在那么看着你,你怎样做?与它博斗?害怕地逃走?还是采取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13.
每天他都开足马力,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似的,并且总乐哈哈的。有人问他:你这源源不断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你的快乐之源又在哪里?他笑着回答:只因为我有大目标啊!目标远大,动力就足,这当然是对的。他的宏大目标就是改变全球人的生活,可不要说,他就是一心要把他的产品打到全世界去,而最为紧要的,就是要从感谢别人出  相似文献   

14.
与年轻人在—起猜谜,他们往往对这样一类谜语很感兴趣,就是谜面中出现相互矛盾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猜出来之后却又在情理之中。比如“:一物生得真奇怪,它是世间一味菜。娘死以后才生它,它死以后娘还在。”这个谜语的后两句看起来实在有些悖理,怎么会出现“娘死以后”还生下它,它死了以后“娘还在”的怪事呢?原来谜语用的是障眼法。“它死以后娘还在”,这“娘”显然已经不可能死而复生了,只不过是她的躯体还存在罢了。你猜出了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它就是“木耳”之类的食用菌。因为它生在枯死已久的段木上,便是“娘死以后才…  相似文献   

15.
多值逻辑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几十年来,多值逻辑的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整个逻辑理论。但是,发展多值逻辑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要用它们来解决某些具体的科学问题。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逻辑系统,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它有什么用?它是否反映某些客观现实?”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系统的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说人就是一种机器,即我们迄今所知道的最完善的控制机器,这种高度组织起来的控制机器和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是真的吗? 说机器可以有心灵,有感情(快乐的或悲伤的),会对某些东西不满意或抱有一定的希望,这是真的吗? 控制论是一门数学。它仅仅从一定的方面,即从量的方面(最广义的量的方面,它不仅包括数量方面,而且也包括组织和结构方面)来研究任一自动控制系统(不管它是技术系统,生物系统,还是社会系统)。控制论的优点正在于此。例如,共同的量的控制规律的发现,已经使我们有可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脑的演算过程,并且反过来把人们  相似文献   

17.
北北京的许多医院,都有心理检测系统,但人们了解得并不多。“你喜欢读机械方面的杂志吗?”……“你愿意做森林管理员的工作吗?”……“你喜欢戏剧吗?”……当回答完200多道这样的问题后,一份全面详细的报告便可迅速地由计算机系统分析打印出来,其中包括你的心理状态、个性气质、性别倾向、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工作发展等等内容。这一切依靠的就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开发的心理“B超”系统。心理“B超”,顾名思义,它就像普通B超机能对人体心、肝、肾各部位进行层层扫描检查一样,心理“B超”也能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多方面的报告分析,对病人不…  相似文献   

18.
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如果你希望知道结果,不妨做做下面的测验。测验每个问题都有三种答案可供选择,你可以将题目看清楚一点,至于选择哪一种回答倒不必斟酌不定,只要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相近的一种便可。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相似文献   

19.
正铁、风、影子和小鬼坐在一起吃点心,幸福最后一个闯进来,脸色发白,喘着气说:"你、你们快把声音放低点儿,我刚才听到一个吓、吓人的东西,叫‘受伤’!它来的时候,连人类都害怕,车啊、水啊、床啊、药箱啊,哭啊、喊啊、叫啊、吵啊,一齐来。简直把我吓成‘不幸’了,让我挤一挤,喝口茶,稳稳神儿。""什么?你碰到‘受伤’了?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受伤’有小鬼那么可怕吗?不,小鬼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不正围着它在喝茶、吃点心吗?"在几个朋友中,性格  相似文献   

20.
许多宗教思想家对于“人生究竟值得度过吗?”和“人生有(或能有)任何意义吗?”这些问题,在以下前提下作了肯定的回答。这些前提是:除非大多数西方宗教的两个基本命题——人的生命是神圣注定的宇宙计划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死后至少有一些人会得到永恒的天堂幸福——是正确的,这些回答才能得到证实。这样,C.H.D.克拉克(Clark)通过评论罗素关于不仅每一个体的生命必定会终止,而且一般的生命最终也将死亡的观点,用基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