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几个前提和方法论A、前提·福音的主要内容天主圣意能被人知晓的、亦即圣经内有关救恩,天主所作启示可总括为:(1)天主愿一切人得救;(2)救恩经由耶稣基督而来(即便得救者生前并非信徒)。以上不加解释。·福传和文化一切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宗教信仰有无,传教士知或不知,在福音传入该文化圈之前,都有圣神的准备活动为福音铺路。考虑到天主对一切入得救的愿望,这一点不难明白。因此,福传虽在某一特定文化中由于该文化的内容而遇到多多少少的困难,同时也会在其中找到有助于福传的因素。福传本身没有任何对文化提的先决条件,过去和现在的传…  相似文献   

2.
“信而受洗的,将要得救”。(马尔谷16章16节)因此信仰和受洗就成了救灵的先决条件。但根据教史记载,三世纪以前的教父们,无一人提及应给儿童付洗的事。直到三世纪中叶,奥利洁内斯才开始谈给儿童付洗的问题,但遭到同时代教父代尔都良的反对,他认为不应给未开明悟的儿童付洗,以免亵渎圣事。实际上,在古代教友中普遍存在着晚年领洗的习惯。例如,圣盎博罗削在升主教的前夕才领洗。他原是米兰城的长官,374年米兰主教去世后,神职人员和教友在堂中选主教,意见分歧,大起争  相似文献   

3.
教友之道     
“教友”一词是我国教会对信仰天主、领洗进教的人的统一称呼,即指信仰天主的人,他们因耶稣的名义,在天主父面前,在圣教会内,都是同一天父的子女,是兄弟姊妹。为此,听起来十分亲切,令人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4.
读经随笔     
读经随笔黄志芳认识真理及获得永生“我们的救主天主……愿意所有的人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4)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圣子降生成人,“奉献了自己,为众人作赎价”。(若3:16-21)这是天主愿意所有的人得救的凭据。天主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这是出自于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2,(2):42-43
在七件圣事中,最令人奇异的是告解圣事。我们抗拒天主,得罪的是天主,为什么要在神父面前告明自己的罪过呢?他不是和我们一样,也是罪人吗?对这件圣事,连教友们的看法也不一致。热心的教友,认为这件圣事对于人的灵魂很有助益,他们都很愿意多办。不热心的教友,认为那只是例行公事,因而敷衍了事;谁若如此,既非出自真心,怎么可能获得益处呢?办告解究竟有何用处呢?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或因做错事而得罪了人,或因言重而伤害了人,都应该要勇于认错,与人重修和好,千万不要彼此永远仇视;我们这样做,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但…  相似文献   

6.
1983年8月28日,我领洗入教了,从此,我便成为主的义子、圣教会的义子,开始了我生命史上的新生。这天,就是我的第二个生日。这天早上,日头格外红,天气特别凉爽;花园里,花草分外香,树上的鸟儿也叫得欢。这时我踱来踱去,时而恭读《要理问答》,时而诵念《天主经》,得意的心情,犹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从天主方面讲:天主先施恩予人 一、天主与人的关系,就是施恩,或叫做恩宠,或叫做工程。 1.恩宠:是天主由于他对人的情爱,施给人的恩惠。这种恩惠,纯属施恩,不是报酬。 2.工程:是天主亲自在人身上进行工作,扶助人和圣化人,完成人的得救事业,用以完善他的生养救赎工程。 二、天主对人的恩宠或工程的主要点 1.造生之恩,或创造工程  相似文献   

8.
法国普拉多司铎修会灵修培训中心座落在法国里昂里毛乃小城,有3000多居民,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在此地你不难发现和体验到天主所创造的一切美妙化工,心灵自然归向上主。代表团一行15人就在此灵修培训中心与普拉多修会的神父们开始了两周的灵修学习和牧灵分享,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乔卞云修女任翻译。我们的生活是以每天清晨6:45分的圣依纳爵的神操(lecdodivina)而开始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天主进入人类的历史,天主与人类的相遇在救恩史的各个不同阶段。二,教会被召叫和被派遣彰显天主的救恩计划。三,放弃自己,效法仆人基督为人类的得救而服务天主的子民。四,追随善牧基督,牧放、照顾天主的羊群。五,教会的使命是为世界所有的天主子民服务,并向人类宣报天国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于是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看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子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若1:14)我们知道,全部圣经是天主自我的启示,也是昭告我们全人类得救的讯息。在天主的救恩工程中,无论是创造、救赎、还是圣化,这一切都是出于天主的爱(罗5:8—10)所以,伟大的教父圣奥斯定说:我们的存在是由于天主的善良。  相似文献   

10.
每逢普世欢庆的复活节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来到圣堂里,热心祈祷,恭与圣祭,纪念和庆祝这个伟大的圣节,因为这个节日是我们人类解放得救的日子。从此,耶稣基督以自己的圣死宝血和光荣复活,给我们解除了罪恶的束缚,使我们脱离了魔鬼的奴役,重新恢复了我们“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罗:八,21),成为属于天主的人,“存在天主内”(若壹四,15),“永远同他一起生活”(得前:五,10)。这是何等的福分!因此慈母圣教会要我们在弥撤中,满怀信心和激情地祈求说:“天主,今日你的惟一圣子,战胜了死亡,为我们开启了永生之门,我们欢庆他的复活;求你派遣圣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主教》2002,(6):6-6
“圣经是天主的话,受圣神默感而写成。”(启示9节)全部圣经都是天主的话,“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推动之下说出来的。”(伯后一21)“天主藉着圣神将这一切启示给我们了……除了天主圣神外,谁也不能明了天主的事。”(格前二10——11)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7日将临期第三主日,北京教区西什库天主教堂(北堂)8点弥撒中124住慕道者领洗入教。整个弥撒和领洗圣事礼仪庄严神圣,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3.
关于福传,本人冒昧谈点个人看法,也许颇有争议之处,这也不要紧。不过要说一点:耕耘在人,收获乃天主的事,我们不过是按人的观念来探索耕耘之道罢了。一、行善的目的首要是光荣天主。耶稣在圣经上说:“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玛6:33)所以行善的目的首先应该是光荣天主,自然天主也会嘉奖我们。这正是圣依纳爵的警句“愈显主荣”的思想。中国教会提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于教会神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通过解读"圣事是一种标记"和"圣事要借助于可感事物和话语",将圣事源自于天主的"奥秘性"与开放给人的"标记性"结合起来,强调了圣事指向人、适合于人并最终圣化人的属性。以这一圣事学说为基础,天主教的圣事神学指导天主教信众构建起了以圣事为中心的宗教信仰生活,发展出了丰富的圣事礼仪文化,从而显示了托马斯·阿奎那这一圣事神学深刻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谷16:15-16)天主是爱,世界是天主爱的分享,尤其是我们人类,更是天主的肖像。天主是爱的根源,也是万物的根源。我们每个人,每一个受造之物都来自天主。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灵修?灵修,就是灵性修养,或者灵性生活。更清楚地说:就是教友信仰生活中的自我培育、自我圣化。因为我们接受了圣教会的信仰,领洗入教,成为基督妙身的肢体、圣教会的成员之一、天主的儿女;因此,我们与世俗事务,在精神上、在信念上是隔离的。虽然我们处身于人世间,生活于社会中,  相似文献   

17.
韩亚纳 《中国天主教》2000,(4):39-39,40
主耶稣为拯救我们人类而身悬十字架上,临死前,他大声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玛27:46) 天主为什么舍弃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亚当和厄娃的子孙深思!无罪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发出这山崩地裂的呐喊,为的是震醒世人,拯救灵魂。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罪恶,赤身裸体地死在十字架上,他的死象一盏明灯,照出了我们灵魂的污秽,也照亮了灵魂得救的道路。只有彻底地舍弃罪恶的自我,才能进入无玷的天主圣国。 扪心自问,有罪的是背弃主耶稣的人,展示羞耻的是钉死主耶稣的恶人,囿于永火的是不肯勇敢地跨出这个世…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端有些人认为小罪无足轻重、不以为事。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小罪的本质,你一定会改变想法,一定尽量设法避免。小罪,也称可宽免的罪,虽然是可以宽免的,但竟究是凌辱天主。这为我已经够了,我应当避免犯小罪。小罪是惹天主不喜欢的,虽然不致同天主完全断绝关系,但小罪造成天主和我们之间感情冷淡和减退。我没有在我身上熄灭天主圣神,却是使圣神难受。为此,既然小罪是凌辱天主,  相似文献   

19.
圣神的探讨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一次,我和一位小朋友到野外去玩。突然,听到“呜呜—”的响声,抬头仰望,一群白鸽从头顶掠过。我对小朋友说:“看!这群白鸽真像天主圣神。”他眨巴着机灵的双眼问我:“圣神是谁?”他的确已经受洗,对圣神还一概不知。这疑问在小孩子身上不足为奇,但是对于成年教友,你若问他圣神是谁?有的却至多只知道是天主第三位;你若问他圣神有何能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有的便闭口无言了。就好像当初圣保禄在厄弗所问教友们,你们领洗时也领受了圣神吗?他们却答说:“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圣神呢。”(宗  相似文献   

20.
然而你要坚持你所学和所信的事,你知道你是由谁学来的。你自幼便通晓了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凭着那在基督耶稣内的信德,获得得救的智慧。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圣经,为教训、为督责、为矫正、为教导人学正义,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适于行各种善工。(第后三:1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