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世文  徐向东 《哲学动态》2022,(11):101-108
在探讨是否存在所有行动者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要求时,我们无法绕开实践理性有哪些根本原则这一问题。休谟主义者往往认为工具理性原则是实践理性唯一的原则,因此不存在所有行动者都有理由遵守的道德要求。对此观点的一个著名批评是,如果缺乏选择目的的标准,我们就无法判断在什么情况下,一个行动者可以算作违背了工具理性原则。休谟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欲望进行限制或者对其给出不同的解释等方法来回答这一问题,但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无法有效刻画实践非理性的行为,而可能成功的方法则需要给予一些欲望特定的权威和地位,但这一做法反而暗示了对实践理性的一种康德式理解。也就是说,工具理性原则需要以绝对命令为前提来实现统一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有汉一代思想文化形态的奠基人。认真研究董仲舒思想,给出科学的评判,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特质和历史作用,而且有利于我们厘清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机制,把握其特质、价值和局限,这对于我们深化文化研究和现代思想文化的建构,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因此,对同为炎黄子孙而暂时各具不同价值系统的海峡两岸的董仲舒思想研究,作一鸟瞰式的描述和评析,就不仅具有文化建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沟通两岸学术生命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德理性主义的概念性主张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道德概念蕴含着道德的要求与规范性理由之间的必然联系。根据这一概念性主张,一些哲学家发展出一种以实践上的理性为条件的道德判断动机内在主义。反对者则通过挑战道德理性主义的概念性主张来反对这一版本的动机内在主义。然而,拒绝这一概念性主张将导致我们无法解释人们的道德信念的来源,从而让道德语言实践成为不可理解的。只有接受道德理性主义的概念性主张,我们才能对人们如何形成道德信念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意味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这一概念性主张为真,而以实践上的理性为条件的动机内在主义可以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4.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自由”在伦理学中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有道德价值的行为不仅要合乎规范,而且要出于意志的自愿,从而能够培育人的心灵不断地向善,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境界。本文拟对康德的道德自由观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便为我们的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一、道德自由的内涵当我们对道德自由进行界定的时候,首先面临的是道德与自由的关系。在康德看来,“自由诚然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却是自由的认识理由。因为如果道德法则不是预先在我们的理性中被明白地思想到,那么我们决不会认为我们有正当理由去认识某种像自由一样的东西(尽管…  相似文献   

5.
根据罗尔斯《正义论》的价值理论,一个东西是好的或有价值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它。因此,一个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过的人生计划。这样的生活不一定成功,但可以保证当不成功时当事人没有理由后悔,也没有理由责备自己。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受到不少批评。本文主要讨论来自拉莫尔和威廉斯的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强和弱两种:一、人生计划这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二、人生计划观念本身没有问题,但罗尔斯的理论是错的。本文尝试论证,强批评很难成立,而弱批评有些能被罗尔斯理论恰当回应,有些则不能——特别是威廉斯基于运气的批评——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放弃罗尔斯的上述理论。也就是说,罗尔斯的理性的人生计划理论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表示人生计划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4,27(1):95-96
本研究应用模糊主次评判方法配合语义启动技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年龄刻板印象上存在自动激活,而且没有性别差异;用不同性质的启动词来激活与年龄有关的刻板印象,激活后的刻板印象对年龄的判断有不同的影响,而且被试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点,表明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人的判断具有模糊性,模糊主次评判方法有助于社会认知领域的量化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儒家对复仇的主张,不是仅有《公羊》一家之说,《穀梁》另有一套言之成理的复仇观。根据《穀梁》对《春秋》经文的解读意见,不仅复九世之仇的齐襄公不值得推崇,而且对背负父仇的鲁庄公该如何作为也不是简单的拥护或斥责。怨仇不是证成复仇行为的充足理由。要判断复仇的是非,离不开现实情境的考察。说复仇是一项人权、善、美德或价值,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儒家对复仇的主张,不是仅有《公羊》一家之说,《穀梁》另有一套言之成理的复仇观。根据《穀梁》对《春秋》经文的解读意见,不仅复九世之仇的齐襄公不值得推崇,而且对背负父仇的鲁庄公该如何作为也不是简单的拥护或斥责。怨仇不是证成复仇行为的充足理由。要判断复仇的是非,离不开现实情境的考察。说复仇是一项人权、善、美德或价值,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动机性理由被用于解释行为的产生,而规范性理由则用于确证行为的合理性。内在主义认为规范性理由也应该能够解释行为的产生,因此是一种与行为人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在理由。外在主义则否认这一观点,从而将之视为外在理由。内在理由需要以行为人自身的心理状态为基础,这很容易使得规范性理由成为一种相对理由。史密斯的"充分理性人"论证和施罗德的"假言主义"论证虽然力图克服这种相对主义难题,但是它们自身却又面临着困境。对行为人自身心理状态的合理性的考察意味着"规范性理由"本身应该具有一种公共面向,而这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欲望、意愿等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它仍然是一种内在理由。道德生活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培养个体去拥有共同体所普遍认可的心理状态,最终把当初具有外在面向的规范性理由转化为内在理由。  相似文献   

10.
从形式上说,魏晋玄学是汉末清议的延续,这一点已得到学界大部分人的肯定。我以为,汉末清议与魏晋玄学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联系,而且有实质上的关联。汉代的清议和魏晋玄学实质都是士大夫阶层在感到人生价值失落情况下对人生价值的重新确立,二者的区别在于清议是以一种新的尚未提到哲学高度的人生价值准则去评议具体人物,而魏晋的百谈则力图从抽象的哲学层面确立一种新的人生价值准则。一、魏晋之前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准则基本上是由儒家确立的。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心与道为一。孔子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就…  相似文献   

11.
人都有追求享乐的心理,这种说法虽非是对人性绝对准确的描述,但它作为一种概括还是比较正确的,即:正常人不愿要痛苦,不把痛苦看作可取的价值。事实上,可以说痛苦没有价值,因为个人和社会都在设法尽量减少痛苦。所有这一切似乎能充分证明这一见解是合理的,即任何痛苦都是真正的坏事或不幸。本文主要想对这一见解的含意加以论证,表明这一见解是有害的,不加以正确认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论证以前,需要说明一些其他的与痛苦概念或痛苦体验有关的一般问题。虽然痛苦不只是人类才有,但这里我主要谈人类的痛苦,而且也限于人类社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判断医疗无效:医学与哲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是否无效可以从生理角度、生命素质或疗程成功率三方面去评估。无论是用科学方法、质量方法或数量方法去评估医疗是否无效,它们都各自含有主观的价值观念。因此,医院无效不是一个客观或价值中立的概念。医患之间任何一方的价值观念都不应具有优先权利。最合理的方法是容许许价值观有平等参与决策的机会,包括医疗的目标与期望,及判断医疗失败与无效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人类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如此特殊的孩子。因为你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有计划地几乎在一个历史时期同时出现在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当中,这是非常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性怎么去判断它都是不为过的。所以,我们人类所有的教育经验其实未必适合你们,因为基本上来讲,人类所有的教育对象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是从小就本能地掌握了良性竞争或者恶性竞争。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一个不断寻找理由往前走的过程。能找个理由颓废,也能找个理由奋发;能找个理由难过,也能找个理由快乐。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开始,但可以选择若干理由走好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功利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和实践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规则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哲学中最古老也最有吸引力的形式.规则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行为是被道德准则所允许的,这种道德准则对行为者所处的社会来说是最优的.虽然这种规则功利主义可能会在确定如何接受一种道德规范、功利本身的内涵是什么、以及它的道德规范可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什么样的指导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难题,但是,这并不能驳倒规则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可以基于其自身的理论资源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一种合理的道德规范,并且可以为经济平等和惩罚正义等社会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书写和传播媒介的新生文学,它内含着其他媒介文学所欠缺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不仅表征着当代人的价值追求,而且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逻辑,既是手机文学的写作者和阅读者发出其行为的动力,又是手机文学的质疑者或者反对者行为合理化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大致说来,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内容。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繁琐的从外在约束规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规戒律。对此《圣经》中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荣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总则。在具体行为上个人有作出选择的主动权。因此,所谓的禁忌会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习俗等导致不同着重。 “十诫”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教义和道德的指导性,我们可以先从禁忌的角度来看“十诫”的有关教导。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十诫确认上帝的独一性并反对任何上…  相似文献   

18.
伦理学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至少西方世界到目前为止,都认为伦理学只应考虑那些与其他人、我们自己或上帝——即与人有关联的事态或行为,而很少考虑我们与其它动物的关系,更没有去思考人类应如何处理自己与植物、空气、水或无机物的关系问题.但是,人们最近却发现,我们已经、正在和即将对我们周围的非人类存在物所做的一切并不十分令人满意.那么,我们应根据何种伦理学来对此进行评判并用什么道德来调整我们的行为呢?近来,我们频繁地听到一种呼唤“新伦理学”的呼声;我们被告知需要一种对待环境的新道德.但我认为,作为我们生活基础的传统伦理学(至少其中的大部分)仍然是完美适用的.我们  相似文献   

19.
一、钦羡科学家的哲学家们认为,哲学只应处理用中性术语所阐述的问题——这些术语能使那些为寻求完满的解答而争论不休的所有的人满意。然而,既没有了共同的问题,争论也已平息,这看起来,似乎我们就既缺少专业的准则,甚至也没有一个方法去规范我们的思想。准则消失了,我们大概只拥有玄想、诗意和灵感——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允许我们逃避理智责任的东西。海德格尔也经常受到这种指责。但他的追随者们为之辩解说,他所回避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情绪研究主要分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生理主义)两个阵营。认知主义认为,某种形式的认知(如判断或信念)就是情绪本身,或者是情绪的本质性要素。而生理主义认为,情绪是特定的生理活动或行为本身,或对这些活动与行为的感觉;情绪可以独立于甚至先于认知发生。当代理论家普遍认识到詹姆斯是生理主义的理论先驱,而当代认知主义正是在对詹姆斯理论的批评中不断成长。鲜有研究者看到,尽管斯通普夫通常被归于现象学一脉,但他与詹姆斯有着密切交往,而且早就直接回应过詹姆斯,并发展出认知主义情绪理论。斯通普夫认为,情绪是意向性地朝向被判断的事态的被动感觉状态。我们可以在当代认知主义和生理主义的框架内考量斯通普夫与詹姆斯的争论,这将对我们有深刻启发。从方法论上,情绪研究应该重视概念分析与经验研究的反思平衡;从实质上,根据对情绪中的认知和其他成分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认知主义和反认知主义,而斯通普夫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