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佛教漫谈王锋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的大理,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白族的主要聚居区。大理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尤其是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向来闻名海内外。1982年,大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  相似文献   

2.
大理白族地区的景观和中国传统的景观一致,是以建筑为主的传统景观模式。当地的景观是一种自发与半自发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的景观,这种没有设计师设计的景观,却很好地保存了一种淳朴的自然形态,与当地独特的人文艺术融为一体。这种自然天成的构成,不矫情不做作,充满了灵性,其丰富的内涵,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多重要的启示作用。不管是在城市景观还是庭院景观,白族景观建筑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大理古城为例,大理古城呈南北对称棋盘式布局方式,南北城门在整个布局中起着重要地位,相互呼应成为了整个布局的中轴线。古城西靠苍山,东面洱海,北面三塔屹然挺立,现代大理古城的规模与布局仍保存原有的建造方式,南、北城门以复兴路为轴线的街道仍基本保持原有的风貌,成为繁华的商业街道。沿街茶楼及文物首饰店铺林立,古建筑点缀其中。整个城市景观以建筑为主,街道两旁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商店、作坊相连,一派古朴风貌。道路以青石铺路两旁的东西向由苍山上留下的泉水为古城提供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景观。大理地区传统的景观可以分为植物、石、水几个构成元素。白族人民喜好"植物",既有风水上的意义,也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石"在大理地区有独特的意义,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白族的历史及建筑;"水"可以分为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两部分,是贯穿大理景观的重要元素;通过"木"可以了解当地的建筑工艺及图案。  相似文献   

3.
苍山洱海,九街十八巷,妙香古国,寺塔悠悠,大理处处可流连。在新民街,有一座典型的白族风格庭院式建筑,殿阁巍然,飞檐翘角,屋顶高耸着十字架,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大理古城天主堂。这座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天主教堂以其本地化的建筑风格,记录了早期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学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段历史。今天,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教堂仍迸发着勃勃生机,见证  相似文献   

4.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地形独特,具有高原湖泊盆地和横断山脉纵谷两大地貌,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十五摄氏度。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据考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古为昆弥(昆明)国,秦为滇国地,西汉建有云南(祥云)、叶榆(今大理市)等县,唐宋时期的南诏国、大理国共500多年时间曾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康熙年间御赐大理为“文献名邦”。“南方丝绸之路”和“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交汇于此,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为一千年前全球十四大城市之一。“大理”一名就是“宋大理国”的沿袭,意为大治大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的阅读,理解洱海地区作为南诏大理王朝中心经历元朝的收编之后,成为帝国的边疆这一历程。连瑞枝透过对大理白族地区的传说、书画和经卷爬梳,来厘清南诏大理国的结构样貌,以"过去"作为田野来构筑和理解洱海边白族应对外来变化的能力与方式:最初依托佛教建国、确立权力的神圣来源,并设置了相应的政治体制;而当遭遇元军铁蹄入侵之后,便和平归顺,且转投儒学,以之作为攀附帝国中心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佛教约在公元8世纪初传入洱海区域,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南诏就已十分兴盛。从南诏后期到大理国时期,受佛教影响,火葬在白族地区逐渐流行起来,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晚期。到明末清初,火葬风俗在白族地区日渐衰微,为土葬所代替。唐初洱海区域的白族先民多为土葬。唐贞观二十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其《西洱河风土记》记载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时说"至于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备",又樊绰  相似文献   

7.
金顶镇是远离洱海区域的白族聚居地,山多地少,长期处于相对后进状态.作者着重考察了当地的经典和金石文字,以期为非洱海区域白族的宗教信仰研究提供初步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学诚 《法音》2009,(3):6-6
(2009年2月22日)尊敬的有马赖底长老,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善信:苍山巍峨,洱海秀丽;妙香佛国,因缘殊胜。今天,中日两国佛教界的高僧大德、诸善知识,齐聚千年佛都——大理崇圣寺,共同见证大理崇圣寺与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缔结"友好关系",我感到无比高兴!这是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年,闲暇时间去了很多景点,最令我难忘的则是云南大理洱海边,一个叫做挖色镇的地方。挖色镇位于洱海东侧,高低错落的楼房镶嵌在起伏的山峦之中,隔着一条柏油马路,对面即是碧波万顷的蓝色洱海,海天相接,如梦似幻。挖色镇四季温暖,气候宜人,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淡季,游客寥寥,小镇宁静祥和,岁月静好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在洱海边赏景拍照,不时惊呼感叹,因为从未见过如此撼人心魄的蓝色仙境。在我们游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视察工作时,朱总理乘游船视察苍山脚下的洱海,那天,游船上的风较大,那是到过大理的人都知道的“下关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动员:“总理到船内的表演厅看看我们的三道茶表演吧!”“不品一品白族的三道茶,就等于没到过大理!”总理笑了,同大家一起走进了表演厅。谁也没有料到,大家坐好后,总理和颜悦色地先考了节目主持人一道题:“你们的省委领导很会写诗,请你给我们背一首赞美云南、赞美大理的诗好吗?背对了有重奖,背不对有重罚。”总理显然是要调节一下紧张的工作气氛。没有任何准备的年轻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深秋时节的云南大理依旧温暖如春,在清澈澄明蓝天下,苍山洱海的美景令人陶醉,由于已经不是旅游的高峰期,生活在这座千年古城里的人们自由享受着明媚的阳光。11月1日-2日,在大理举行的"2014崇圣(国际)论坛",为这里闲适安宁的生活氛围增添了一抹亮色。一"崇圣论坛"已经举办过三届,但是今年的论坛有些特别。"佛教与亚洲人民的共同命运"的主题对于一个省级论坛来说,似乎有点"过于宏观"。但是,大理也许是最适合举行这类论坛的地点之一:大理素有"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白族地区后,对白族的民俗产生了巨深入、持久的影响,使白族吸收了佛教文化,加速本文拟从姓名、节日、葬俗及崇法 一、佛教密宗对白族命名制度的影响白族从无姓到有姓,从少数上层人物有姓到多数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唐代南诏初期起流行冠姓双一直到明末。所不同的是密宗传入前,人名中没如《南诏德化碑》上载的“大军将王琮罗铎”、“大总管段旋忙凑”等都没有佛号。但是,到了大理国以后,白族的姓名中大量的夹进了佛号。(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在记述大理国人到广西横山卖马换书时说:“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国人李观音得、董六斤…  相似文献   

13.
大理白族朵兮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是白族社会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本文通过云南省云龙县五宝山云峰寺白族朵兮中秋祭祀仪式的田野调查,对寺庙建筑群与神祇体系、朵兮祭祀群团的形成与功能、祭祀场域的建立与神圣化、祭祀仪式各个环节仪轨的形式与内涵进行记录分析,以此个案揭示大理白族朵兮的仪式传统。  相似文献   

14.
《南诏图传》"西洱河图"是反映南诏大理国洱海神信仰的图像,图中主要描绘了蛇、鱼、螺三种动物。图中的双蛇与西南地区原有的蛇崇拜有关,至南诏大理国时期,蛇逐渐变为可以依靠本主和佛教信仰来克制的对象。图中的洱海神主神为鱼、螺二神,鱼神的白头、顶轮特征显示了其与白氐、白蛮的尚白传统和月亮崇拜的密切联系;螺神的白海螺外型则是受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影响的结果。洱海神信仰在南诏大理国的持续兴盛与白蛮群体的影响力,以及洱海周边地区的重要地位等有关。杨干贞补续西洱河图的目的正在于利用洱海神信仰来凝聚白蛮大姓,增强政权核心统治区域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5.
道教祭祀北斗的斋醮仪礼,随着道教传入云南,在云南许多有道教信仰的地方均有传承,除汉族之外,在大理白族等少数民族中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祭祀北斗的仪式。本文以云南剑川白族"正一灵宝符箓派"的朝北斗为例,记录、探讨至今在云南传承的古朴、虔诚而具民族特色的北斗信仰。  相似文献   

16.
大理在云南省西部,东距昆明的四百余公里,为滇西交通孔道,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城西依点苍山,城东滨洱海,风光秀丽。作为“边地”,大理在汉代已经有名,赫然载于史书。当时为益州郡地,置叶榆县。唐代中叶,南诏蒙氏自立为南诏国,并建都大理。五代后晋时,段氏继蒙氏之后建大理国,亦建都于此。元时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建云南省,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清咸丰六年(1856),以杜文秀为首  相似文献   

17.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从已经收集到的一千多个白族民间故事来看,它们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道德价值,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 道德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问题。古代白族人认为:应该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还应该牺牲个人的生命。白族民间故事《洗马塘》讲,在远古时代,大理连续三年不下雨,河流干涸、禾苗枯焦,不少人饿死。有个名叫阿贵的小伙子,决  相似文献   

18.
洞经音乐,原为道教礼仪音乐,因其内容为颂唱《大洞仙经》的经文而名“洞经音乐”。洞经音乐在云南大理民间还较完整地留传下来,这是白族人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她的存在和重现,也已为大理旅游观光增添了一大资源。  相似文献   

19.
阿吒力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为“轨范师”、“导师”、“正行”。白族称之为“阿吒力轰”,直译为汉语就是阿吒力教的意思。阿吒力教是佛教密宗的一支,大约在唐朝之际传入今云南大理地区,元、明之后逐步衰落。阿吒力教的主要修行方式有诵咒、结印、祈祷,有所谓“三密”即语密(口诵真言)、身密(手结契印)、意密(心作观想)之说。阿吒力教在大理地区流传的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曾一度是西南地方政权南诏与大理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据文献记载,阿吒力教是由印度高僧赞陀崛多直接到云南传播的。赞陀崛多在云南地方史乘中…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天,我有机会观光了云南大理三月的好风光,更有幸目睹了大理古城的教堂,再次感受我主的伟大与仁慈,体会了基督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手足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