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玛次仁 《法音》2009,(11):63-64
10月18日至20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暨创建甘丹寺600周年庆祝活动在拉萨甘丹寺举行。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竹林寺、楚布寺等11座不同教派寺院的僧人代表20余人来到甘丹寺.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古老寺院带来吉祥祝福:上万名信徒前来朝拜,向僧众发放布施,朝拜展佛.让这座往日宁静的寺院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格鲁派坚持出家制度,规范僧侣宗教生活,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严格按照戒律建立寺院,以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最为典型。其教义制度(学经制度)、教阶制度、属寺制度、游学制度与噶厦政府寺规制度等内外制度结合,确立了藏传佛教寺院制度化的典范。本文以政治学、制度学、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视野,深入探究了三大寺组织制度设置、运作与制度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藏甘丹寺在十年浩劫中曾遭到严重破坏。从一九八○年开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年来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一些主要殿堂和僧舍,几百尊泥塑、铜铸的佛像,已经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庄严。甘丹寺,全称卓山甘丹香巴杰维林,系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庭,位于达孜县拉姆区章多乡境内的旺固尔山上,距拉萨五十八公里,是格鲁派六大主寺之首,为宗喀巴大师创立宗派后兴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公元  相似文献   

4.
一、藏传佛教音乐北京雍和宫是中国内地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原为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雍亲王爷胤祯的府邸,雍亲王继承皇位后,于雍正三年(1725)将其升格为皇家行宫,并定名为雍和宫。到了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其地位相当突出。清王朝统治全国以后,以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来安定蒙藏,并将其纳入到实现多民族统一、巩固国家政权的治国方略。因此,在内地出现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在其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宫内保存的金贲巴瓶等文物足以证明,宗教活动在清王朝的…  相似文献   

5.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1):48-54
格鲁派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初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教派。格鲁派在吸收其他教派学修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寺院管理体制和循序渐进的佛教教学体系,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颇具影响,深受广大藏族佛教信众的欢迎和崇敬。格鲁派自宗喀巴大师创立以来,涌  相似文献   

6.
索朗卓玛 《法音》2013,(3):44-48
"荣康"是藏传佛教寺院内最大的厨房,是为参与法会的所有僧众们提供饮食的场所,与汉传佛教寺院里的"五观堂"有异曲同工之妙。色拉寺和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两所寺院,它们分别位于拉萨市的北郊和西郊,"荣康"作为给僧人提供饮食的场所,在其整个寺院的运行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寺志及僧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第一手藏文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沿革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归纳为初创时期、中兴时期和后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演进阶段;其次,以格鲁派为例,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模式、内涵及特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述,尤其对寺院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教学体制和学位制度等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8.
悠悠雍和宫     
宛若一幅历史画卷,浓墨 重彩,悠悠然,雍和宫推开一扇门…… 踏沿历史的足迹,上溯至公元1694年,清康熙帝在京城东北的安定门内为皇四子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28年后,这位皇子继承帝位,年号雍正,新帝迁入紫禁城,王府一半作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修行的僧院,一半仍为行宫。1744年昔日王府成为皇家寺院。今天,她是北京城内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 据雍和宫办公室主任阿·巴德  相似文献   

9.
一、寺庙的形成和绝耷音乐源流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对岸山谷里的索其山半山腰上,是西藏藏传佛教著名的尼众道场,有180位左右的尼众在此长年闭关修行,故此在藏传佛教尼众道场中颇有影响,受到广大女性信众的崇敬和欢迎。该寺由帕木竹巴的弟子格尔贡崔成僧格修建于1181年[1],当初为竹巴噶举派的一个支系,但是比较注重希解派的修习。格尔贡崔成僧格1205年圆寂后,该寺逐渐成为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尼众寺院。  相似文献   

10.
强巴林寺(亦称昌都寺)位于西藏昌都昂曲和扎曲两河交汇处,创建于1437年,建成于1444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区创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康区规模最大的寺院。历史上,强巴林寺是昌都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它的发展和壮大一直与中央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在面对分裂分子时,强巴林寺始终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为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大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3,(2):76-77
玛沁县位于青海省境内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河上游的山原、河谷地带。全县有藏、汉、回、蒙等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玛沁县有格鲁、宁玛等多种派系的藏传佛教寺院,其中有清代古建筑格鲁派寺院拉加寺,是黄河上游一大名胜。  相似文献   

12.
青海塔尔寺维修工程竣工新华社西宁电(记者张松青、逯寒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塔尔寺维修工程历时5载胜利竣工。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为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国务院于1990...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2,(11)
十月十七日,第四世阿饶·旦增格勒航吾活佛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赛宗寺坐床,这是青海省藏传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赛宗寺是海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寺主第三世阿饶仓曾在解放初期任兴海  相似文献   

14.
桑吉扎西 《法音》2008,(10):I0001-I0004
赛嘎谷多寺位于西藏山南洛扎县境内,始建于公元1080年前后。据《米拉日巴传》记载,该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始祖玛尔巴大师为消除弟子米拉日巴罪业,令其修建的一座噶举派最早的碉楼式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15.
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护法神像,也是格鲁派寺院中修习的重要本尊之一。大威德金刚,梵文你“yamantka”,雅曼达噶。藏语称“吉杰多吉”(vjigsbyedrdorje)。汉译“敌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  相似文献   

16.
嘉绒雍仲拉顶寺对嘉绒藏区的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且在金川战役中有一定的影响。雍仲拉顶寺碑文中叙述了金川土司为了发展嘉绒地区的苯教而扩建雍仲拉顶寺的经过和该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后,中央政府从雍和宫和卫藏三大寺委派堪布,并进行管理嘉绒地区的民族宗教事务的情况。本文以雍仲拉顶寺碑文为依据,论述了金川土司扶持苯教和扩建雍仲拉顶寺的历史经过,同时结合藏、汉文献探讨了嘉绒雍仲拉顶·广法寺第三任堪布罗桑嘉央遵照乾隆帝的诏书,治理广法寺的宗教事务及逝世情况。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2)
正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始建于康熙年间,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寺院和谐融洽的氛围、炫美珍贵的文物、庄严宏大的建筑风格以及厚重大气的风景,成为了五当召最具宝贵的文化特色。近年,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以"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6,(4)
本刊讯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原为“安多”藏区政教中心,素有“藏外小哲蚌”之称。现在该寺有喇嘛僧众一千余人.原大经堂于1985年4月7日不幸焚毁。中央十分关心和重视拉卜楞寺大经堂的重建工作,政府决定在省、州、县三级集资和教民布施相结合的基础上拨款1200万元修复大经堂,修复委员  相似文献   

19.
韩俊杰 《法音》2014,(4):74
正本刊讯4月3日,2014年度藏传佛教学经僧人考核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立宗活动在拉萨大昭寺举行,来自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和强巴林寺等寺的10名考僧参加了立宗答辩,并获得了格西拉让巴学位。由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组织的2014年度藏传佛教学经僧人考核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夏季考试于2013年6月在甘丹寺圆满完成,今天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6)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我国藏传佛教六大著名寺院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因年久失修,加之去年塘河地震等,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青海省委、省政府去年指定有关部门进行了4个多月的调查,并由省政府给国务院写了塔尔寺险情调查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很重视,此次特派由九个单位十一人组成的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