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向高校渗透的隐性形式:文化宣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境外敌对势力主导的向高校的宗教渗透中,文化宣教已成为一种隐性形式。一些宗教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打出"学术交流"的旗帜,资助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建构教会之外的"文化神学",翻译出版以宣教为宗旨的图书,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带有宣教性质的研讨班,开设"知识性"、"学术性"的宗教课程和讲座。此类文化宣教,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相悖,是境外敌对势力同我争夺大学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所欲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争"(争夺)的认识,内容包括争(争夺)的根源、对象、类型及结果等等,并试图将此绾合在荀子政治哲学的范围内来加以了解。一米斯纳(M.Missner)在《霍布斯》一书中开始便这样写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平共处?为什么到处都是争斗、厮杀和死亡?为什么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在发动战争、彼此残害呢?"(1)这大概就是霍布斯在描述"自然状态"时为我们所呈现的问题意识,每个人为了保全自己而无休止地进行争夺乃至杀戮。霍  相似文献   

3.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社会意识形式,但是具有异质性,存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从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来说,当前宗教热的出现,有以下及几个方面的影响: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群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挑战;危害到执政党的党员基础;成为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工具。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于无神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个大原则,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晔 《美与时代》2005,(5):84-85
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五育”相互渗透,美育正是在渗透和被渗透中获得发展的。渗透和被渗透具体表现为美育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丰富。渗透和被渗透是辩证统一、并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宗教渗透一词的使用频率似乎越来越高,但是其含义和本质似乎一直比较模糊。本文从宗教渗透的本质含义入手,在深入分析宗教渗透的三个层次,即通过思想渗透影响广大群众,再通过宗教组织的建设扩大影响并控制信徒,以期实现政治渗透的目的。这既可以看做是宗教渗透的分类,也是宗教渗透的演进过程。宗教渗透不同于正常的宗教传播,有着显著的特征,如鲜明的政治色彩,完善的渗透体系和多样的渗透方式等。这些宗教渗透会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尤其是基层稳定造成巨大的危害,会侵害意识形态安全,并威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最后文章提出了抵御宗教渗透的系列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频繁,宗教方面对外交往亦日益增加,境外敌对势力加紧了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活动。因此,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是宗教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境外宗教渗透”的内涵境外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主要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作为渗透的工具,打着宗教旗号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是企图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各电视台的电视广告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成为电视台的主要经营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随着它与电视事业的发展乃至生存能力的关系日益紧密,各电视台争夺广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电视媒体的广告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电视媒体的品牌价值,而观众是电视媒体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争夺观众就是争夺广告收入。从这个理念出发考虑,电  相似文献   

9.
苏联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针对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的反宗教政策造成的恶果和引起的社会动荡,他对宗教政策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宗教政策,摈弃利用群众运动打击宗教的办法,实行国家机关对宗教的高度控制;高度重视法律手段,利用法律严控宗教的蔓延;在思想上加强无神论宣传,加强唯物主义者教育,与宗教争夺思想阵地。20世纪60—70年代初是东正教新的复兴的开端。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开始利用宗教对苏联搞意识形态渗透。本文以东正教为例,通过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宗教问题的考察,剖析当时苏联宗教复兴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新疆高校内宗教渗透的现状和一般特点及其影响作了概述,分析了渗透和影响的原因,认为抵御宗教的渗透与影响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新疆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曾经在中亚地区传播一千多年。从历史视角来看,基督教先后以聂思托里教、罗马天主教、俄罗斯正教等形式向中亚地区渗透。由于这块广阔的草原通常都是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各民族间长期争夺,使这里无法产生稳定的政治环境。这就为各种宗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使得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受到其他宗教的竞争和挑战。同时,由于基督教教义的玄奥晦涩,及其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使其很难对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产生较大吸引力。尽管如此,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梳理出基督教在中亚传播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一、东正教的起源和传播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之一.由于基督教会内部争夺普世教会的最高领导权、势力范围和世俗利益以及教义上的某些分歧,于公元1054年公开分裂为西方天主教和东方正教.……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晚报》上有两则新闻.一则是这样写的: “市排球甲级队联赛角逐激烈20支男女队争夺甲级队称号(标题) 本报讯 1985年北京市排球甲级队联赛于10月20日开始……参加这次争夺甲级队称号的有12支男子8支女子基层队……”  相似文献   

14.
众多的“武侠迷”对金庸的小说爱不释手,而金庸先生《连城诀》中的一段故事更令许多读者难以忘怀: 铁骨墨萼梅会笙有一本《连城剑谱》,异常珍贵。他的三个徒弟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为争夺这本剑谱不惜杀死师父,并同门相残。一日,万震  相似文献   

15.
<正>(接上期)四、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境外渗透加剧,危害我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同"三股势力"不代表广大穆斯林,境外渗透和非法违法活动也不代表我国广大基督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境外利用基督教进行的渗透一刻也未停止过。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从意识形态出发,加强了利用基督教进行的渗透,美国国务院的"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和"国际宗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抵御宗教渗透的实践中,中国党和政府形成了一整套抵御宗教渗透问题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认为宗教渗透和危害涵盖思想、组织、政治三个层面,且相互交叉重合;宗教渗透具有国际、国内和宗教自身三个原因;要从思想认识、交往原则、政策法规三个方面来做好抵御宗教渗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应用一门或几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另一门科学的对象,使得不同学科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方法的这种应用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科学方法的移植和渗透。具体地说,所谓“移植”,一般是指平行学科间一门学科的个别科学方法,向另一门学科的转移;而“渗透”,一般是指横断学科(数学、控制论、信息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2,(12):21-21
云南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边境问题紧密交织,一方面境外势力不断利用我省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区位环境进行渗透,另一方面在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城市利用旅游、经商、慈善等进行非法传教渗透活动,抵御渗透形势严峻复杂。昆明市三一国际礼拜堂作为省基督教两会直属堂,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协助党委政府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基督教进行渗透,在团结带领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正信正行,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19.
西方殖民主义者,从早期的葡萄牙国,到继之而起的法国,都曾把天主教作为征服和入侵我国的工具。为了控制中国天主教会,它们之间进行过激烈的争夺。而那自命为“超政治”、“超国家”的罗马教廷,却与这些殖民主义者互相勾结,密切配合,把中国教会的主权当作“专利”,相继出卖和转让。在殖民主义者的争夺和罗马教廷的出卖、转让过程中,曾挑起了无数次的争端,使中国教会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发生在中国清朝康熙年间的  相似文献   

20.
古之狄县、今之高青,有一位曾和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共同推翻秦王朝暴虐统治,并在疆场上互相争夺“秦之失鹿(鹿,比喻政权)”,叱咤风云,威振一时的盖世英雄——战国时期齐国王族后裔田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