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喻斌武当山作为著名道教圣地,从开辟道场至今,历唐、宋、元、明、清,悠悠千载,其间道脉相承,香火未断。陈抟、张三丰栖身弘道,永乐、嘉靖二帝的大规模营建,治道教史者或研究武当山文化者所述详备。但在武当宗教事业发展史上,佛教曾扮演过重...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听到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烧毁殆尽的消息时,是在道教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关心道教文化遗产的人打来了无数询问和质询电话,在场的人全都震惊了。武当山是以武当山古建筑群而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这些与山势自然融合,反映道教“天人合一,遵循自然”的宫观建筑,以其气势恢宏、规模壮观、建筑精美而征服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是明朝永乐年间所建成的三十三处道教宫观之一,这里原为道教祖师张三丰结茅立庵处。三丰祖师在此制药炼丹,救治穷人,称为会仙馆;或许那闻名于世的…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水经注·沔水条》曰:“沔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东,又东曾水注之,水导源于县南武当山,一曰太和山,亦曰参上山,山形特秀,又曰仙室。”明时尊为太岳,复称元岳。武当山发源秦岭,为大巴山北脉,周环八百余里,长江南绕,汉水北回,层峰叠嶂,标奇孕秀,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称武当山为“气吞泰华银河近,势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张三丰全集》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可知,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派道士。1314年,67岁的张三丰,因感人生光阴有限,富贵无常,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学长生之道。张三丰在出家后虽然云游四海,但主要的隐居地却是武当山。相传他在武当山看到猫与蛇打架,于一夜之间悟出了“太极拳”的妙理。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如何,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武当山道教内家拳的创立和流传与张三丰的名字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张三丰之所以在内家拳方面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和钻研道教传统的内丹理论,并将此等理论应用于武术的习练与创新过…  相似文献   

6.
武当复真观大殿1412年敕建,又名太子坡,是武当山保存最为完整的道观。道观大殿内供奉的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塑像,是迄今为止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塑像。武当山复真观塑像的整体布局,体现着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整个塑像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给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7.
作为研究中国道教历史的学者,从媒体上看到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焚毁的报道,倍感痛心。包括遇真宫在内的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不仅受到国内及港台地区道教信徒及普通民众的关注,而且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如此重要的世界级宗教文化遗产,其保护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关于遗产的管理体制问题。武当山宫观在历史上是由朝廷投资,道教界协助修建的。作为国家的财产,其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委派官员监督,教团使用并负责日常管理。这种官督民管的体制,不仅能使宫观…  相似文献   

8.
<正>八百里武当,云蒸霞蔚。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武当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道教胜地,还是我国著名的道茶之乡,道茶文化醇厚绵长。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历来为修仙学道者心仪神往的世外桃源。道经《玄天上帝启圣录》赞曰:"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十堰市政协副主席、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副区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因病治疗无效,于2001年10月18日21时58分在武当山紫霄宫仙逝。 紫霄宫院内临时搭建的灵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仙音妙乐送王会长驾鹤飞升,返瑶池归位。灵堂上悬挂着“沉痛悼念王光德会长仙师永垂千古”的横幅,挽联上写着“光德先师儒才大专德施武当众道士上饯鞠躬尽瘁回南宫身安息恩世间名垂千秋;通圣仙灵道学深渊功满玄极丹书下诏别宫离贤赴瑶池朝圣母登仙府极乐万年”…  相似文献   

10.
正元和观为武当山进玄岳门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观,距武当山镇约10公里,旧时这里是武当山处罚违反清规戒律道士的地方。元和观的存在及其运行,为研究古代道士惩戒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武当山元和观武当山自古便为道教名山,相传历代多有名士如阴长生、谢允、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在此修炼,隐居、修道者更是络绎不绝。宋《太平御览》引南朝郭仲产《南雍州记》载:"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1  相似文献   

11.
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当武术也将让更多的洋弟子实现他们对功夫的梦想。武当山不仅是道教玄帝信仰的祖庭,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故乡,太极张三丰的故事家喻户晓,"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有口皆碑。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传统道教文化的复  相似文献   

12.
明初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的生平极富传奇色彩,他不仅是明初复兴武当道教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明代武当山由道入仕的第一人,深得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张宇初、刘三吾等时贤名流的赏识和推重。围绕着丘玄清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好事者当然也包括利益相关者或附会其师承武当道士张三丰,或杜撰其力辞宫媛而自宫,既层累地完成了丘玄清形象的文化建构,又为其生平道履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些广为流布的丘玄清传说,不仅提振了道教全真派的政治声誉,也扩大了武当教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属于秦岭山脉,在湖北省西北部,原为均州古城所辖。据《武当福地总集》载: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乃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去处,道成归根复位,显名亿劫,同天地悠久,日月齐并。武当旧名太和,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山。武当周围八百余里,突起七十二峰,三十六岩横亘于长江、汉江之间。进入武当山区,只见高峰栉比,谷间幽邃,潭泉相映景色秀丽,胜似“五岳”,素有天下名山之称。武当山供奉“真武神”(原称“玄武”,因宋代、清代避讳,改称“元武”、“真武”),始于唐、宋元时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犹盛于明。明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14.
高峰 《中国道教》2011,(1):59-61
太极拳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理念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闻名于中外。太极拳源于何处?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电影《太极张三丰》都把张三丰算作太极拳的创始人,而把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算作太极拳的发祥地。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太极拳究竟是来源于一个人,还是来源于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带着疑问,笔者走进武当,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5.
翻开道教史册 ,数不尽的修炼人 ,道不完的神仙事。他(她 )们奇功异能 ,神奇的人生经历 ,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谈玄说理的题材和修身养性的真谛。当你走进气势辉煌的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大殿 ,就可以看见那面带微笑而怡然自得的张三丰坐姿神像 ,从那庄严神秘中似乎跳动着一种情结 ,一种参悟 ,一种天人合一的虚空法度……明初 ,张三丰开创武当道 ,以真武大帝为祖师 ,在教义上主张三教合一 ,修持上注重内丹炼养 ,教团里则秘传内家拳法 ;上自帝王将相 ,下到庶民百姓 ,莫不欲一睹张三丰的仙姿。明朝历代皇帝或颁诏请赴 ,或派人四海寻觅 ,可少有见其踪…  相似文献   

16.
气势磅礴,风景奇秀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她那绮丽的自然风光早已驶名天下,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更是举世闻名,而作为发源于武当山的武当内家拳,也同她那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一样,早已饮誉海内外,受到历代武术爱好者及修仙学道之士的青睐。关于这武当内家拳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哩! 相传北宋时,武当山上居住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他名叫张三丰;一天张道士正在草庵之内闭目静坐,忽听庵外有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张道士便起身走到窗前,向外看去,只见院内的大树枝上有只喜鹊正全神贯注的俯视着地下一条蟠着的蛇,蛇也伸出头来张开嘴仰视着树上那只喜  相似文献   

17.
肖杰 《中国道教》2003,(1):35-36
在中国道教史上,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上承陈抟、陈致虚丹法,著《金丹直指》、《金丹秘诀》、《无根树》、《大道歌》、《大道论》、《玄机直讲》等丹经道籍,遂开三丰一派。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称之为“隐仙派”、“隐派”、“犹龙派”,并将其师承追溯于老子的弟子文始先生——关令尹喜。据白云观1926年抄本《诸真宗派总簿》所载,至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有17个之多。其中武当一脉尤以内家拳术誉名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8.
明著名道士张三丰住鹤鸣山年代及其他卫复华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字三丰,号玄玄,自称清虚道人,邋遢道人等。清顺治张廷玉等撰《明史·方伎传》: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清道咸年间,道教内丹西派之祖、长乙山人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  相似文献   

19.
道教以修炼养生为主,故特别重视内外兼修。如张三丰首创“武当内家拳”就深受世人崇尚。但对其渊源,虽然研究者不乏其人,而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是众所公认的。但因宋、明两代皆有“张三丰”的史料记载,所以对首创内家拳的时代发生质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有关史籍,微有所得,特提出就教于方家。明清之际,有宋张三丰别少林为外家而自创内家拳的史料记载。黄宗羲《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云:“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真武)授之拳法,厥明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