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说,音乐欣赏课更加体现着音乐教育的深层。而新课改之后,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小学音乐教育里面的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岿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美的音乐学生也不尽能感受,音乐本身也就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们的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欣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但知道教音乐风格独特,通异于世俗音乐,但却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从宏观简约的理论高度加以把握,其原因是对道教的音乐观尚无所知。本文以道教经典文献为据,从局内人的角度,对道教音乐观作了初步研究,认为道教音乐观与通常的音乐观全然不同,它受神学信仰的制约,无论其本体现,功能观和审美现都贯穿着浓厚的神秘玄虚色彩,并对道士的音乐心理和实践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而构成了道教音乐独树一帜的阴柔美风格。独特的道教音乐观对当代社会中音乐审美情趣的拓展和人体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3.
音乐审美体验,是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的对音乐美的品味和体验。而音乐欣赏作为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其基本意义就在于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因此,不断更深刻地获得较高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应是我们在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中,为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美,增进我们的现实生活美,去努力实现的一个方面。首先,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直觉能力,即它是对审美知觉对象——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音乐审美体验只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审美联想获得发展,通过审美想像得以深化。在这之中,敏锐的感知力是积累…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没有形质的文化艺术。人类只有通过乐器和歌喉使空气处于振动状态时所发生的音响,才能感知到音乐,即音乐才能够成为存在。但是音乐自其存在的瞬间起旋即消失于沉寂,不留下任何存在的痕迹。音乐的基本特性就是它随时间的流逝几乎消失于发生的同时。所以它几乎很难成为人类理性考察的对象。人类对外界现象的认识过程是首先通过感觉获得  相似文献   

5.
论道教音乐种类及其层次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问,道教作为我们本民族的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本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当丝毫不难理解。那么,道教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割断的密切联系,以至道教音乐由此而反映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也当是顺理成章,不言而喻的。然而,道教音乐在哪些层面吸收或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其吸收方式和吸收动机如何?民间俗乐与宫观仙乐的矛盾是如何以宗教形式统一起来的?在迷惑中,笔者试探着从道教科仪与道乐的关系入手,在理清道乐种类的基础上,分层次对道教音乐的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道教音乐的种类按照传统的习惯,道教音乐分为由用人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的音乐美学主要在音乐的社会功利,特别是音乐的伦理层面上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宫调是元杂剧曲辞安排在音乐方面的规范,元杂剧史著述往往运用“黄钟”“大吕”等古代乐学概念对其阐述,造成非音乐专业读者理解上的不便。本文试图运用现代乐学理论和古代乐学理论相对应的方法,较为全面、准确地阐释元杂剧音乐体制中的宫调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邦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王国的珍品.他的音乐以诗性著称,在19世纪,肖邦就被称为"钢琴诗人"了,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的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成就了钢琴的黄金时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他的音乐与波兰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9.
林孔华 《天风》2009,(1):40-41
基督教音乐有个特殊的称谓.就是“圣乐”。用“圣乐”一词来称谓基督教音乐.确实能客观、具体地表达、体现基督教音乐的神圣性.独特性.超越性与永恒性。可以这样说,“圣”是基督教音乐的基石,离开这块基石,也就失去基督教音乐的特性与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审美教育散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英 《美与时代》2004,(11):59-60
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教育。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美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普及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表情达意与人类的生理表情息息相关.本文简要阐述了音乐情感的几个重要特征和音乐旋律表达情感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偶然音乐从哲学思维、概念、音的素材、创作手法、表演方式、记谱方法和涉及的艺术领域等几个方面打破了传统音乐美学的观念,有自己独特而新颖的音乐美学观,在叛逆中以特殊的方法刺激了现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彪  张牧君 《学海》2012,(5):153-158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具有愉悦身心、审美、伦理教化等功能,在历史以及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一些不可替代的政治功能.因此,音乐的审查和管理一直是统治者以及现代社会管理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当前,我国正迎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音乐审查和管理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致力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其中,音乐审查和管理也是社会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因而,音乐审查和管理也面临着法治化的任务,需要通过相应的立法为音乐审查和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健全音乐审查和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促进家庭、学校等组织参与到音乐审查和管理的过程中来,创造一个音乐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德国音乐美学家伽茨的《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声无哀乐论》只能说带有形式美学色彩,仍属于内容美学,是一种他律论,完全不属于自律论美学。  相似文献   

15.
正谈起节奏,人们往往把它和音乐联系起来,词典中对节奏的解释也和音乐相关。从狭义上讲,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等要素有一定规律的轻重、缓急的交替组合,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指合乎一定规律的相互对立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往复组合。书法如同音乐一样具有丰富的节奏已是书法界公认的事实,唐代书论家张怀瓘在《书议》中称书法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了音乐教育者的重视.农村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农村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又可以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带着兴趣去感悟音乐的美和领悟音乐给人的精神享受,同时还可以增强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陈琳 《美与时代》2007,(5):57-61
本文试图将两种完全不同物质载体的艺术形式--音乐与色彩,进行同化的置换,并期望能实现一种新的艺术构成形式--音乐色彩构成.这种思考源于色彩与音乐中的诸多要素的相似、相同性.笔者将视觉(色彩)与听觉(音乐)中的可置换因素筛选出来,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论证,结论是:这种同化的置换模式无论是平面色彩、绘画还是乐曲、音符,均可以演绎成音乐化的色彩图形或色彩化了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18.
音乐内涵的三维度即音乐的描绘性、情感性与象征性三位一体理论,是本世纪初莫斯科音乐家瓦莲金娜对音乐内涵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亦是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各国音乐同仁所关注.早在先秦时期,古琴音乐就已具备了音乐内涵的三维度特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描绘性、情感性的同时,更以象征性见长,窥一见全,从另一侧面展现了先秦时期音乐文化之卓著.  相似文献   

19.
手风琴艺术起源于德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逐渐本土化,融入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和精神气质。线条美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显著特征,也体现在现当代手风琴音乐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是最擅长于表现感情的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很重要.经典的音乐艺术精品会使人获得美好的审美享受,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