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不仅将佛教文化弘扬于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广大佛教徒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考察其佛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坚信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人间佛教”的继承与弘扬,以及坚定的佛教和平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近年,江泽民同志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强调: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如何才能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笔者认为,改革佛教教义和创新佛教伦理道德思想,发扬佛教伦理道德思想中优良道德原则,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佛教适应社  相似文献   

3.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4.
我国宗教一向有热爱祖国、慈悲济世、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宗教优良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佛教界倡导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  相似文献   

5.
黄丽娇 《法音》2022,(8):70-76
<正>中国佛教协会在《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中指出:“今天,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而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全国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1]宗教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3)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其实,宗教也不例外。宗教要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宗教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形势下,宗教文化如何实现和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如何利用新兴媒体传播宗教文化?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做客人民网,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法音》2005,(4):3-18
阳春三月,在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与会三大语系佛教代表,分别就参加两会的感想,提交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新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爱国爱教、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汉藏佛教交流等话题进行访谈。下面将根据录音整理的访谈内容摘要刊出,以飨本刊读者。汉传、南传佛教代表访谈录净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这次人大、政协会上,“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使用…  相似文献   

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宗教工作中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9.
人间佛教是关于人本的佛教,是以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尊重人性和生命价值、净化心灵及实现人间净土为目的的人文宗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调和主体精神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当下,面临着其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受世俗化影响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和特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保持自身超越性和主体精神的重要性等三个方面作了系统论述,明确指出在末法时期提倡人间佛教,绝不能片面地将这一契合现代性而发端的人间佛教,理解为适应世俗化生活的一项革新举措,从而忽略佛教固有的化世导俗、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根本功能和超越世间的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21年12月27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协办的"2021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人间佛教与佛教中国化",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国佛教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经验,探索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于2000年9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等23个省市、自治区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及学术界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另外,50余名上海佛教界人士也列席了会议。会议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上海市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玉佛禅寺承办的。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宗旨是: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宗教问题“三句话”的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佛教界在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方面的实践努力和理论探索,指导全国佛教界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更好地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继续自觉地走佛教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几个问题阎献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佛教界进步人士提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这是符合爱国主义精神的。尽管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同佛教是对立的。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佛教信徒,都是中国的公...  相似文献   

13.
《佛教常识答问》是1949年以来佛教界推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书,具有抉择佛法胜义和型塑佛教未来的重要作用。《答问》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视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宗教家,将佛教的开展视为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思想历程,对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殊胜义理进行称扬,将藏语系和巴利语系的佛教视为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主张充分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答问》对人间佛教的阐释对党和国家形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策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1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座谈会上,提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著名理论,给国内外宗教界人士以极大鼓舞。因为在这以前国内外“极左”思想都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势不两立”。江泽民的理论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宗教界人士如释重负,指明了宗教信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人民内部次要差异,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很好地“相适应”的。 既然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督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9,(10):22-28
正(2019-2023)(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发挥佛教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想就佛教工作和与佛教工作有关的民族工作谈点个人意见。一、关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自党中央、江总书记提出我国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后,佛教界对此衷心拥护、积极响应。佛教在过去的二千多年漫长道路中,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运用判教的方式圆融了佛教经典的各种教理,形成了天台、华严两大教理思想体系。中国佛教认为各种修行方法都不过是安心、明心、开悟的方便,从而实现了修行方法上的圆融。中国佛教用“格义”、“比附”、“会通”的办法,与儒道两家相互圆融,在中华文化结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从“不敬王者”到“礼拜君亲”,从“乞食分卫”到“农禅并重”,佛教终于融入了中土世俗社会生活之中,取得了僧俗之间的圆融和谐。当代人间佛教发展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以圆融的智慧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其他宗教和平相处,积极契合当代众生的根性。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前,《中国宗教》杂志对我国五大宗教资深宗教领袖进行了主题专访,与各位宗教领袖深入畅谈,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五大宗教在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本刊将从本月起陆续推出系列专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传印长老在接受我社专访时表示:"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佛教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兴,才能佛教兴。"以下为专访全文: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8月3日,吉林省宗教局、吉林省佛协在白城市华严寺举办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演讲会,全省佛、道教寺院(宫观)负责人共120人参加了演讲会。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宗家顺、副主任清远法师莅会在演讲会上,来自全省各地佛、道教的8位代表分别就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走爱国爱教道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僧尼素质;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倡导人间佛教思想,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演讲。省宗教局副局长李明辉同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佛、道教界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利…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8,(1)
正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唁电中国佛教协会:惊悉一诚长老不幸逝世,深表哀悼。一诚长老一生潜心佛学,信仰坚定,修行严谨,清正平和,慈悲济世,是我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爱国爱教的典范。长老在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佛教团体建设,大力培养中青年佛教人才,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推动当代佛教健康发展,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