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教的交融,一个是苯教与羌族社会文化的融合。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的交融不仅表明苯教在羌族社区传播和扎根的实践模式,也体现羌族吸纳、整合外来文化的主体性。苯教对羌族民俗宗教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今社会中多族群多文化地带宗教文化交融特征、文化话语以及苯教的传播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8)
<正>本刊讯8月2日至5日,以张军副秘书长为首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3人赴日本出席第30届比叡山宗教首脑会议,受到会议主办方——日本宗教代表者会议事务总长、天台宗宗务总长杜多道雄的热情接待。"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由日本宗教联盟(即教派神道联合会、全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神社本厅、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等主办,  相似文献   

3.
禳解仪轨"垛"(gto)是苯教重要的仪轨传承,迭部地区的民俗节日"垛"是此宗教仪轨民俗化、节日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和现实功能。本文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记述了迭部地区垛节的详细过程,并尝试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佚名画工的民俗意识作为出发点,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宋元时期宗教佚名作品的形质和气韵,以此来探究宋元时期宗教绘画中佚名画工所绘作品所传达出的心理状态、世俗情结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前后从中国大陆迁徙到台湾的知识分子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并承继了五四反传统、反迷信思潮,大多对民间宗教和民俗研究兴趣不高甚至排斥。在台湾接受日本教育的同一世代知识界也以类似心态看待民间宗教活动,而少数被视为台湾民俗学的前辈学者,大多单纯记录保存或利用历史考据,尝试追溯这些活动的起  相似文献   

6.
哈吉.易朴拉欣.冯今源先生是我国宗教学界的一位知名回族学者。他从事宗教学研究24年,写出了大量的研究著述。今年,其论文集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了学术研究文章44篇,其中30篇是关于中国伊斯兰教的,涉及历史、现状、理论思想三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宗教,具有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特点.论文通过对佤族宗教的神灵和信仰,佤族宗教的木鼓、铜鼓,佤族宗教民俗与占卜法术的详细分析,认为佤族宗教保存着较多原生古朴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类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国宗教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德国等国的学者26人在会上发表论文,并就中国宗教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笔者有幸参加这次会议,有几点感受。第一、国际学术界开始重视中国宗教文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各种民俗中的宗教元素,都体现了中国人驱邪祈福、新的一年获得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春节是我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上千年。春节的民俗中融合了儒释道的许多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浸润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是新宗教迭兴的国家,其教派数量之多,社会影响之深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因此,人们常把韩国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日本称之为"宗教大百科".若把韩国和日本的新宗教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研究清楚,对了解和研究当今世界新宗教发生的原因、特点、作用、影响等当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宗教的基本模式日本宗教的基本模式,是伴随着绳文晚期弥生初期(约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开始的种植水稻的农耕社会的形式而形成的。日本固有的宗教是多神教,它以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举行的农耕礼仪为主体,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咒术都很发达。在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与北亚细亚系的萨满教复合成为固有宗教,显示出日本宗教一贯的咒术性、萨满主义性等特性。六世纪中,自中国、朝鲜传来佛教,与以往的神祗信仰融合而建成了古代佛教国家  相似文献   

12.
威廉·冯特于1879年创立现代心理学,一百多年来,在心理学的发展中也包含了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宗教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一定的地位。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宗教的演变也是可以解释的。如宗教行为如何产生的。实验心理学从个人生活方面对个人信仰、目标、价值等进行研究、描绘和解释。宗教心理学也对群体、民族进行研究。冯特的《民俗心理学》(Folk psychuology)是他的一个重大研究领域。他认为,宗教是重要的。他相信宗教是社会的中心轴。  相似文献   

13.
张鹭 《中国宗教》2020,(3):74-75
探索礼俗音乐中的宗教文化,是对中国宗教的"弥散性"特点的一个阐释,它在音乐的层面说明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宗教通过各种礼俗形式对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礼俗,泛指婚丧、嫁娶、祭祀、交往等的礼节,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礼俗活动紧密结合的音乐,即称为"礼俗音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宗教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宗教刍议(俄)马良文编者按:近二十年来,国外对中国民间宗教的研究发展很快,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的中国学家陆续发表这方面的论著,已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究竟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宗教的本质,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皆众说纷坛,仁...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宗教     
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宗教起着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在17世纪前,日本的宗教和西方一样发挥着整合社会生活的作用。但是,在最近三个世纪以来,日本宗教的世俗化趋势变得十分明显,就是说,宗教似乎不再是十分神圣神秘的东西了,它已完全进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徐玉成 《法音》2001,(10):24-28
一、缘起基于赵朴老提出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构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展开了大规模的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即是其中一个具体交流项目。由此因缘,我于2000年4月至10月赴日从事日本《宗教法人法》专题研究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考察,我对日本宗教现状和日本宗教法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本是一个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亲。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  相似文献   

17.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已化为民风民俗,进入当代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文化特性、道德选择及其精神内核的现代审视,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批判地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廖玲 《宗教学研究》2012,(3):79-236
彝族史诗《梅葛》,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史诗殿堂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本文试图从学界"梅葛话题"的研究概况引入,阐述梅葛演述活动中独特的宗教民俗现象,分析梅葛流传地区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透视梅葛演述活动与迎合彝族民众的宗教心理,以此论述彝族史诗《梅葛》与彝族宗教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双向渗透的关系。认为梅葛演述既是彝族宗教的具体实践,也是彝族神灵观念的特殊的现身。  相似文献   

19.
四川苗族历史上的传统信仰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川苗民俗禁忌的内容也多与传统宗教相关联.近代西方宗教传入苗区,但是古朴和自然的原始宗教仍然是川苗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是由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四教授共同完成的“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其最终成果以同一题目下的四卷专著的形式通过有关鉴定,评定等级为优,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