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抗战时期教会合一运动继续发展,其中尤以宗派间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抗战爆发后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促使中国基督教界更加关心社会新秩序的建构问题,而宗派间合作则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教会外民族主义对于中国基督教之于抗战救国的有用性诘问促使中国教会推动合一运动;中国基督教民族主义推动教会合一以使基督教有助于抗战建国。教会内外这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了抗战时期的教会合一运动,尤其是宗派间事工性合作。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0,(2):36-36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协办的第八届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简称世基联)与五旬宗联合咨询小组会议,于2009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香港举行。世基联自1948年成立以来,虽然五旬宗及灵恩教会是世界上仅次于天主教的第二大基督教群体,但只有少部分成为世基联的会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五句宗派一直对世基联及合一运动存疑。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度沉寂的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开始复兴并在组织上逐步迈入正轨化发展道路。国难促使中国基督教界逐渐将社会革命作为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中心目标。围绕这一中心目标,教会开展了乡村建设、国货促进运动、参与全国救亡和抗战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将社会革命作为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中心目标促使该运动最终合流于全国救亡运动,促进了自身合一精神的增加,推动了中国基督教界教会合一运动,加剧了中国基督徒学生阵营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5.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基督教在华发展路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福音"神学思潮在欧美广泛传播并开始对中国教会产生影响;中国国内民族主义兴起,"本色教会"建设步伐加快,超越宗派的全国性教会组织开始建立;加之教会改变以往福音传播区域局限之认知日渐明确,这一切,促成了中国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9.
王荣伟 《天风》2010,(9):21-23
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爱国运动至今已经60年了,60年的光阴见证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的正确选择,没有三自爱国运动就没有中国基督教……本刊记者近日采访各地教会及神学院校的中青年同工同道,请他们谈谈三自爱国运动及办好教会、荣神益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3,(8):54-54
福建省华安县基督教代表会议召开 福建省华安县基督教于2003年6月20日召开首届基督教代表会议,来自各堂(点)负贵同工和信徒代表共27人参加会议。会议通过成立华安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章程,选举首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组织,肖春发当选主席。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举办教会治理经验座谈会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于2003年17月9-10日召开教会治理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现代主义(Modernism)是基督教内部兴起的一个思想运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来临,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教会内部,都有一批学者或神职人员致力于用19世纪的科学思想来重新解释基督教的理论。现代主义给基督教神学和哲学以深远的影响。从思想的总体上说来,现代主义尽管不成体系,但却对现存的教会造成巨大的震动。教宗庇护十世认为这股思潮是一切世俗思想的综合,是“宗教信仰与虚伪哲学的同盟”并首次称之为基督教的现代主义(1907)。罗马天主教会中的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否认传统信念的客观性价值,认为某些教会的教…  相似文献   

13.
陈鼎亮 《天风》2017,(2):10-11
周联华牧师一生致力于教会牧养、神学教育、圣经翻译、基督教高等教育、社会关怀、跨越省籍追求教会合一服侍这一代华人教会与社会,影响甚巨。有牧者评价周牧师:“一生对社会、对教会贡献极高,却没有自恃其才,更没有居功自傲。一生温良、谦恭,有君子之风。”他一生勤勤恳恳,著作等身,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8,(19):F0003-F0003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于2008年9月19日,召开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暨三自爱国运动58周年座谈会。来自全省各地教会的主要负责同工、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在西安的委员及陕西圣经学校全体师生共1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韩愈 《天风》2017,(10):13-14
对教内的种种冲突进行管理,不仅事关教会内部合一与福音传播效果,也关乎教会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形象和见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性工程。笔者愿就此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2年4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基督教堂举办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来自四川省31个市县基督教会的53位教牧同工参加了培训。培训旨在提升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提高教会服务社会的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基督教的优势,在社会公益事业与文化建设中做出实际贡献。培训邀请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学刘斌志教授主讲“基督教与社工基本理念”;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岳清华博士讲授“从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看教会社会服务”、“从宗教政策变迁看教会社会服务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海外消息     
《天风》2018,(1):62-62
有信仰,应该为世界做好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被授予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标志着世界朝更安全的方向又迈出了小小的但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是对全球废除核武器所做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基督教会在各地基层从事反对核扩散宣传和动员行动的肯定。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前主任皮特(Peter Weiderud)表示。  相似文献   

18.
北京高校大学生家庭教会信徒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家庭教会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传教十分活跃,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不断增多。课题组以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高校的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对基督教的信仰更多带有终极追求的成分,对教会活动表现了很高的热忱。他们加入教会的途径多为传教的结果,入教与排遣不良情绪有关。他们的价值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显示了比较多的消极倾向。从差异性的角度看,男生信徒、教育、心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信徒最值得关注。对于家庭教会的大学生信徒应当区别不同学生,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19.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2,(4):64-64
世基联圆桌会议豫讨合一,拟定“教会”共识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简称世基联)总干事特维特牧师近日主持圆桌会议,探讨合一。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总监Rev.Dr John Gibaut表示:不合一的现象比教会合一的来得明显。不同的传统对“教会”亦有不同的描述。如果大家不能就“教会”有共同的想法,那么大家亦很难在教会合一上讨论一些什么。而信仰与教制委员会就“教会”草拟一份具有共识的文件,将于第十届世基联大会呈交。  相似文献   

20.
梁林天慧 《天风》2010,(8):44-45
##正##基督教圈子中,不少信徒都有敬虔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在教会积极参与侍奉的信徒,他们对人充满爱心,又长期忠心地参与教会各样工作。但是当教会人士与其他教会弟兄姊妹接触,彼此合作时,能做到合一侍奉、彼此配搭的例子却较少;而关心教会外的小区、积极地在公共空间作见证的可能更少。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