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圆悟克勤的禅学与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时期,禅僧走向士大夫化,从而也使禅宗思想不断向艺术化、审美化方向发展.圆悟克勤开悟的著名公案,这一宗教实践,几乎成了士大夫艺术审美实践.而克勤所论述的人生的自由、解脱与超越的禅学理论,也正是深浸着宗教色彩的审美超越理论.克勤<碧岩录>在体例上,不仅创造了中国传统经学阐释学传统中所没有的一些方法,而且在其性质上体现出体验美学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圆悟克勤《碧岩录》将"道本无言"列为全书之宗纲,认为作为佛法的至高妙理,"道"本来就不在言句上面,而是言句之外的一种明心见性的个人内心体验。同时,言句在显道中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道"需要借助它来显现,亦即"因言显道"。不过,"道"毕竟不在言句中,所以学人又要透过言句,明心见性,"见道忘言"。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由北京大学转来据说是日本京都相国寺(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大本山)保存的宋圆悟(亦作圜悟)克勤禅师的墨迹(复印)一件,要求中国佛教协会给予解读。这件墨迹共二十三行,行约二十四、五字,共约三百四十八个字。书兼行草,笔力遒劲,是宋代禅僧特有的书法风格。中国佛教协会为了弄清这件墨迹的收藏经过,曾致函京都相国寺梶谷宗忍长老联系,旋得梶谷长老复函,并附来《圆悟克勤禅师墨迹传来》,介绍墨迹在日本保存的经  相似文献   

4.
明尧 《法音》2008,(9):3-19
大慧宗杲禅师.宋代临济宗杨岐派高僧,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字昙晦,号妙喜,安徽宣州人,俗姓奚。十七岁剃发、受具。初依曹洞宗诸老,后谒湛堂文准禅师。文准禅师示寂后。参天宁圆悟克勤,发明大事。后奉克勤禅师之命。分座说法,一时名重丛林。后隐居云居,既而结庵于福州长乐洋屿.开法接众。绍兴七年奉诏住持径山寺。法席大盛。  相似文献   

5.
龚隽 《中国哲学史》2011,(2):71-83,109
一、唐宋《圆觉经》的解经史 《圆觉经》,全名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最早记录它的目录——《开元释教录》就已经对该经译出时间不究其详,《开元释教录》卷九中说“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不过,《释教录》并没有因此怀疑此经,反而肯定其思想的意义:“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0,(12)
<正>本刊讯11月22日,成都昭觉寺内彩旗飘扬、吉祥喜庆,由四川省佛教协会和成都市佛教协会联合主办,成都昭觉寺承办的"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汉月法藏与密云圆悟的僧诤,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禅宗内部事件。这场论争不仅折射出法藏与圆悟二人对于临济禅门宗旨的理解分歧,也同样反映了三峰派与天童派之间僧俗势力的利益与意气之争。《天童直说》作为最新发掘的明清禅史文献,收录有二人论争过程中密云圆悟写给汉月法藏以及门人的多封书信。通过细致梳理二人的关键书信,可以还原出二人从长期纠结、暧昧的师徒关系最终走向全面决裂的历史过程,由此汉月法藏也与密云圆悟及其所代表的临济正统彻底决裂,也让三峰一门陷入非常尴尬的道统困境,同时也埋下了雍正皇权介入三峰、天童僧诤的远因。  相似文献   

8.
"前三三,后三三"的故事,来自唐朝中后期无著禅师朝礼五台山与文殊化身对答的传说。到北宋时期,由汾阳善昭、圆悟克勤等精心加工,成为传禅的机语,并因之成为禅宗最著名的公案。其所含意蕴,从理论上来说是大乘佛教如来藏本来面目大空性、大平等。因其含义丰富,语言表述独特,该公案广被文人墨客为主的社会人士青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浅谈《孙子叙录》及其作者毕庶金,石业华《孙子兵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代为兵家及学者推崇和深入研讨。《孙子十家注》可谓兵家及学者研究《孙子兵法》之精华;《孙子叙录》则是将《孙子兵法》散见于历史典籍及各种史料中的《孙子》兵家片言只语汇为一...  相似文献   

10.
道谦,俗姓游,建州崇安县(今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人,约生于徽宗崇宁初。早年出家,先后依名僧克勤、宗呆法席。后归里之仙州山,住开善寺,四众云集,名声大震。绍兴二十年卒,著有《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意禅师禅宗杂毒海》等。其事迹见于《大慧禅师年谱》、《嘉泰普灯录》、《历朝释氏资鉴》、《补续高僧传》、《高僧传四集》等。  相似文献   

11.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一般认为是唐代(?)宾沙门佛陀多罗所译。 此经在经录中列于大乘修多罗藏,由于唐代宗密禅师在《圆觉经大疏钞》中提出此经“分同华严圆教”的说法,后世将此经更列入华严部。此经自在中国问世以来,就受到禅、教(天台、华严)各宗的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2日至23日,"首届圆悟克勤暨‘禅茶一味’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美国、日本、韩国佛教界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会学者有杨曾文、兰吉富、龙晦、祁和晖、陈兵、龙显昭、麻天祥、冯学成、王荣国、王仲尧、谢元鲁、徐湘霖、金易明、段玉明、刘学文、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相传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几乎寺必备茶,僧必饮茶。元朝初期,南宋许多儒学名流,不愿受异族统治而把精神寄托在入山信佛上面,当时江南与北方相比,经济社会相对富足和安定。天目山脉一带高僧辈出,佛教禅学十分兴盛。同时也影响到汉文化地域外的日本、朝鲜僧人前来事法。  相似文献   

14.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0,(2):138-139
所谓“劝善书”是指以因果报应的说教宣传伦理道德、劝人从善去恶的通俗教化书籍,简称“善书”,民间也将这类书籍称为“劝世文”或“因果书”。善书的范围比较宽泛,既指宗教性的道德动化书籍,如道、佛的劝人行善之书《太上感应篇》、《自知录》之类;也指非宗教性的训俗小册子,如《了凡四训》、《迪吉录》等;善书还包括政府为老百姓制定的规章──圣谕之类,如明太祖的《修身大诰》、清康熙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的《圣谕广训》;也包括民间用于讲唱的鼓励人们积善积德的曲艺唱本,如《跻春台》、《珍珠塔》、《巧姻缘》等。《中国曲…  相似文献   

15.
高正 《管子学刊》2011,(3):124-127
本文探讨了刘鹗《〈道德经〉序》与《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之间的关系。指出《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的作者应为张积中之子张少陵。刘鹗序文中所引的资料,并非直接取自《张氏遗书》。张少陵是为李晴峰《详注道德经》作的序,而刘鹗则是为自己所过录的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中的若干要义作的序。这两篇序文中所引用的资料,虽有同源关系,但内容相近而文字有异;两篇序文各自独立,不能混为一谈。本文针对认为刘鹗《〈道德经〉序》和李晴峰《详注道德经》均为张积中所作等观点,分析悬疑,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6.
靖居丛录     
《法音》1989,(6)
释氏疑年录“疑年”之称,见诸《左传·襄公三十年》,疑其年故考其岁,此清人潜研堂钱氏《疑年录》之所由作也。释教自后汉传入中土,时历千数百载,地遍南北东西,出家之众,不知其凡几也。是中译经布法,建宗名家,著作等身,论述传世者,又不知其凡几也。见诸记传文集,山志语录者,盖亦众矣。新会陈援庵先生有鉴于此,乃有《释氏疑年录》之撰。其引言云:“往阅僧传,见有卒年可纪者,辄记之;阅  相似文献   

17.
张浚与佛学     
张浚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既引荐洛学之士,又曾禁止洛学,晚年则终信道学,著书立说,于道学多有阐发,对宋代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张浚终生信佛,长期与圆悟克勤、大慧宗杲等禅师交往,深研佛理,认为佛教有益于世教,提倡以诚来修心养性。在他的影响下,其母计氏、兄张滉、子张栻皆信佛,在当时影响很大,人所共知浞鹧Щ褂跋炝怂穆逖?思想的发展,甚至对张栻的学术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宋后期,四川籍僧无准师范曾住持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径山寺近20年,被赐予“佛鉴禅师”师号。无准师范弟子众多,其中有来自日本后来成为日本禅宗临济宗开山人物的圆尔辨圆等。无准师范与在禅宗史上的著名人物四川籍僧人马祖道一、圆悟克勤一样,为推动禅宗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学术界对无准师范的研究还很薄弱。仅生平事迹的认定方面.就还存在不少有待商榷之处。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以及其它相关文献,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新的考索,以求澄清史实,补阙订讹,以推动南宋禅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吕祖谦与《近思录》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思录》是理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由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辑完成。但是,多少年来,许多学者习惯于把其著作权归之于朱熹,而无视吕祖谦,径称《朱子近思录》。笔者经过对《近思录》所选条目的思想倾向及他种文献有关记载的考察,认为吕祖谦在《近思录》的编纂中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主导作用,那种将《近思录》仅视为朱熹著作的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自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强调的是要自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的是自悟的重要性。静能生慧,慧中有悟。明心见性悟自开,时常自悟有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