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径山寺 《法音》2009,(10):56-57
正本刊讯10月21日,纪念无准禅师圆寂760周年法会暨万寿禅寺扩建工程奠基仪式在杭州余杭径山举行,中日两国的佛教界人士参加。无准师范禅师是南宋临济宗杨歧派的高僧,径山寺的主持。他是日本禅宗的推动者,茶道东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杨歧派作为日本临济宗的源头,其思想规范了日本临济宗乃至黄檗宗的面貌。考察杨歧派和日本临济宗的关系时,必须要考察南宋时期大量日本僧人入宋求法和大量中国僧人东渡扶桑传法的历史。正是这些祖师大德的艰苦努力,才使杨歧派的禅法在异域他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蔚为一大宗派。在这一过程中,入宋求法、在无准师范座下开悟、回日本成为东福寺派开山的圆尔辨圆发挥了核心作用,是杨歧派禅法东传群体中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3.
唐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他们取经学禅,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僧对日本禅宗的影响,对研究和认识入唐求法僧以及日本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入唐僧最澄和圆仁学习以及接触的中国禅来考察其对日本禅宗的影响,认为最澄和圆仁对禅宗在日本的确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日本博多栉田神社的祗园山笠祭是日本国三大祗园祭之一.在日本,"山笠"一词的使用始于博多祗园山笠祭.在中国,"山笠"一词意为禅师的法器"笠".本文通过对博多祗园山笠祭起源说的考证,指出中国禅宗"山笠"对日本神道"山笠祭"的影响,阐明日本神道"山笠"源于中国禅宗"山笠",是由留学南宋"禅院五山"之首径山寺的日本禅师圆尔辩圆(圣一国师)借用到博多祗园山笠祭中.  相似文献   

5.
唐宋以后,佛教各个宗派大都衰微,惟有禅宗盛行。元代,临济宗作为禅宗的主要派别,不仅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传统禅法有所发展,使禅宗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南方的破庵祖先禅师(1136-1211)一支,思想活跃、法脉昌盛,在元代禅宗中影响最大。高峰原妙禅师的禅法便出于这一支,其得法法脉为:破庵祖先禅师—无准师范禅师—雪岩祖钦禅师—高峰原妙禅师。高峰禅师的参禅得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精参力究、穷彻本源而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6.
李春颖 《哲学动态》2023,(3):39-48+128
心性论是宋代儒佛之辩的核心议题,本文以儒佛共用的概念“心”与“觉”为核心,从禅宗和理学两方面分析儒佛差异,重点关注以朱熹为代表的南宋儒者在辟佛时所针对的禅宗思想和儒佛之辩的根本原则。在“心”与“觉”的问题上,儒佛之辩的重点在于觉、心、性三者的关系和理路,尤其是禅宗中以知觉为佛性的思想。是否向上一提,有超越“心”与“觉”的最高本体——天理,成为理学与禅宗的根本差异。鉴于程门后学中出现轻视形上本体,强调发挥心之知觉作用的思想倾向,与禅宗单讲觉、觉悟之心有相似之处,因而南宋儒佛之辩的重点转向了儒门内部的思想清理。  相似文献   

7.
江静 《法音》2003,(12):25-30
南宋末年,蒙古势力日趋强大,不断挥师南征,偏安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权摇摇欲坠,人民颠沛流离,寺院屡遭破坏。此时的日本,经“承久之乱”[1],幕府统治确立,社会相对稳定,禅宗逐渐受到以幕府执权[2]北条氏为首的武士阶级的崇信,影响日渐扩大。于是,或应日方邀请,或为躲避战乱,南宋不少禅僧远离故土,东渡扶桑,他们在弘扬和发展禅宗的同时,也在书法、篆刻、建筑、文学等领域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僧人——大休正念。一正念,自号大休,嘉定八年(1215)出生于永嘉郡(在今浙江温州)。幼年…  相似文献   

8.
粗粗读了《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尽管大部分还不懂;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也算是东方神秘主义者吧,不禁就有些“空谷足音,跫然而喜”的心情。这本书分三部分: 《物理学之道》《东方神秘主义之道》《平行性》最后还有一个《结束语》,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同东方神秘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相似,二者是可以平行的。第二部中,有《佛教》和《禅宗》两个节目。禅宗,是根据我国传到日本去的禅宗写的。我看了又看,总觉得作者所写的禅宗还不够纯,不足以体现弹宗的特点和精神。中国是禅宗的故乡,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使禅宗的修养复兴起来,使禅宗的理论研究活跃起来。我自己苦恼,没有真正在禅宗方面下过工夫,看了一点“语录”之类的禅书,在本本上多少有点知识,写一点对禅宗的观感,希望能同我国禅友交流经验,并就教于日本禅宗大德。  相似文献   

9.
明尧 《法音》2002,(2):28-30
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由中华书局2001年6月出版,是禅宗思想、哲学、诗歌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世纪的禅宗研究,涌现了很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可谓波澜壮阔、如火如荼。但是,这些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较少涉及的地带,比如对大乘佛教经典与禅宗思想关系的研究、禅宗哲学象征的研究、禅宗诗歌的研究,都还远远不够。“禅学三书”就是在这些方面所作的尝试。吴言生博士的禅宗研究系列之所以由三书构成,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10.
雪窦寺与雪窦重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窦寺与雪窦重显李富华据明初宋濂《护法录》所载《觉原禅师遗衣塔铭序》及其他资料记载,自南宋始,雪窦寺就名在江南禅宗的“五山十刹”之列,这说明早在宋朝,雪窦寺就已是中国禅宗的一座重要寺院。雪窦寺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禅宗寺院,是与几位在宋代禅宗史上有过重大影...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12.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13.
《五仙洞记》碑碑阴阴刻富于禅意的观音菩萨像;碑文词句反映了禅宗活动情况;宗辩依禅宗规制建造寺院;五仙洞僧人重视自悟、自信、自主;"轻举之术"兼有三教因素,是佛教禅学、道教内丹学派、儒家心学理学相互融合的事例。故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的一处活动场所。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有一定联系。南宋朝廷对五仙洞石窟僧尼和财产加强了管理,控制着陇南禅林。《五仙洞记》碑和《孚泽庙牒》碑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佛、道、禅均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由于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风采,引动了千万人之心,社会上兴起了阵阵“禅宗热”。然而,观览书市上种种谈禅之书,或“禅外说禅”,泛泛而论;或大量翻译日本学者的论禅之书,未触中土禅法特质。如何把禅宗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放到中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之初 ,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宗典籍的发现 ,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 2 0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 ,与此同时 ,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案研究也不断深入 ,新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惠能评传》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为洪修平、孙亦平。本书以十章 ,凡三十四万字的篇幅 ,对惠能的生平事迹、《坛经》的形成和流变、惠能六祖地位的确立、惠能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惠能禅学的主要内容与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禅宗与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禅宗对中西哲学传统思维方式的扬弃,表现在禅宗由对终极存在之本体及还原性演绎思维的否定,抵达了“无我”的“无境界”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2)
正既为华严宗祖师又宗菏泽禅的圭峰宗密"以有明玄",以易道圆相图式诠释佛教义理;马祖道一及南阳慧忠两位禅师亦将"圆相"作为说法工具。此后,"圆相"更被禅宗沩仰宗与曹洞宗二宗的禅僧广为传扬。沩仰宗传九十七种圆相,曹洞宗禅僧在阐释"五位君臣"时皆对圆相图式进行运用。禅宗以"圆相"作为接引、启发徒众的方式,是其深受易学思想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目前学界对禅宗"圆相说"的研究甚少。皮朝纲先生著有《沩仰宗风、圆相意蕴与禅宗美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1  相似文献   

18.
禅宗的无著智慧及其对宋明儒家的影响龙文茂禅宗的“无著”智慧是一种不执著的智慧,所谓“于六尘之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一语正是对这一智慧的表述,其实质是让人消除一切执著,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应物而无累于物。这种智慧对宋明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谓“...  相似文献   

19.
郭武 《中国道教》2005,(3):29-31
所谓“孝道”,是晋以来人们因共同尊崇孝或许逊而凝聚成的一个宗教性群体,以推崇孝行为主要特征,乃“净明忠孝道”之前身。学术界关于净明忠孝道形成时间的看法颇有分歧,如日本学者秋月观认为应在元代刘玉教团出现时,而中国大陆学者则多主张应为南宋何真公教团出现时;但无论如何,大家对南宋以后有崇拜许逊之“教团”存在,却有着一致的认识。那么,南宋以前是否有崇拜许逊之“教团”存在呢?笔者所说的“教团”,实指具有宗教性质的团体。在这种团体中,人们不仅追求共同的信仰、崇拜共同的神灵,而且拥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场所,甚至还造作用以…  相似文献   

20.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王世德禅宗精神与文艺美学有相通之处(如禅宗关于“拈花微笑”的传说和黄庭坚的“桃花”诗等)。禅宗在本体论、方法论上能给文艺美学以重要的启发,禅宗美学也可以与恩格斯、海德格尔的论述相互参悟。可见对禅宗的研究和扬弃,对建立和发展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