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存续40余年,于1941年关闭,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①.本文以清末民初为时限,考察华西圣教书会成立过程及其出版、发行状况,并分析基督教文字事业对华西社会变迁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存续40余年,于1941年关闭,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本文以清末民初为时限,考察华西圣教书会成立过程及其出版、发行状况,并分析基督教文字事业对华西社会变迁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西教会新闻》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教会刊物,华西差会顾问部的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它于1899年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停刊,跨45年之久②.它不仅是近代四川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刊物,而且也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教会杂志.本文描述其发展历史、经营管理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华西教会新闻>(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月刊.于1899年2月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底停刊,时间跨度达45年之久.华西教会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作为近代华西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英文刊物,该刊保存了大量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藏的传教信息和社会信息.近年来,该刊已经引起不少海内外学者的注意和利用.本文重点论述该刊的研究,并讨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尽可能为有兴趣的学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在中国西南的出版机构——华英书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事工”是基督教在华传教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华差会开办的出版印刷机构多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上海及沿海一带。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 ,交通不便 ,教会出版印刷机构只有寥寥数家。与出版有关的机构大概只有成都的华英书局、重庆华西圣教书会、重庆白果树书院和书局 (天主教 )、打箭炉西藏宗教书站。其中华英书局较具规模 ,对基督教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其发展历史、经营管理状况、出版物内容 ,以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西教会新闻》(1889-1943)是由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新教差会主办的英文月刊,曾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西南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民间信仰等内容的文章,使各地传教士和西方读者由此了解到中国西南的宗教信仰,也为西南宗教史研究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本文以这些文章为基础,考察传教士群体对中国宗教信仰的理解,并分析其研究视角与立场。  相似文献   

7.
由传教士创立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华西边疆①研究为宗旨的国际学术机构,是近代华西文化史上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里程碑。具有传教士身份的学者在学会的构建与研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重点考察川西北、川康、川藏及滇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内容涉及人文、自然、科学领域,成果丰硕,有较高学术价值,至今在海内外论著中占有很高引用率。在文化交流中,学会是华西文化西渐之先驱,吸引国际汉学界对华西加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是华西地区传教士人类学事业的中心,在其存在的近30年间,历经非基督教运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等重大社会变革。学会的组织结构、研究方向、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的探险转向为中国民众务实服务,从独立自主到寻求与中国政府的合作等变化都充分展现了基督教传教士人类学事业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互相渗透变化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
《华西教区简报》于1904年在英国创刊,是基督教圣公会所办的英文刊物。该刊主要记录英国圣公会、内地会以及圣经布道会在华西教区的传教活动,是基督教在中国西南地区活动、发展的重要史料。由于该刊在海外出版发行,此前并不为国内学界知晓。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华西教区简报》相关材料,介绍该刊出版发行、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并略述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华西教会新闻》是20世纪上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西部经营的一份英文报刊.刊物最初的宗旨是:面向华西传教士出版,由传教士撰稿和管理,为传教士提供交流信息、交换观点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演变,刊物办刊宗旨和方针从为传教士服务扩展到为中国基督教发展提供思想交流平台;读者对象逐步囊括懂英文的中国人士,作者范围也扩大到能以英文读写的中国基督徒.这一变化与中国本土教会的发展和中国基督徒文人的成长相呼应,是了解四川基督教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陈建明 《宗教学研究》2007,507(3):130-137
《希望月刊》(Christian Hope)创刊于1924年1月,由四川美道会(后改名中华基督教会四川大会)主办。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加拿大英美布道会负担常年费用,美道会承担分销任务。为了增加订户,保证刊物的运行,《希望月刊》社采取了打折促销、提倡赠阅、送货上门等多种措施,并设法建立作者队伍。该刊的宗旨为解答教义、增进知识、提高道德、讨论问题、联络会友等。《希望月刊》的题材虽有许多宗教内容,但也有不少世俗社会的知识,如世界见闻和科学常识。1952年7月该刊与《青年问题》合并成立《新希望月刊》。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5)
正花之安(Ernst Faber,1839-1899)出生于德国一犹太人家庭。1858年加入礼贤会(Rhenish Miss ionary Society,RMG),接受传教培训。礼贤会是德国新教最早在中国传教的差会之一,该会于1846年即向中国派出传教士。花之安接受了长达6年的培训,于1864年启程东来,1865年4月26日抵达香港,旋即赴广东内地传教。花之安一生的工作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3.
<正>西方基督教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最恰当的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督教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文字的传播了。通过发放出版物,基督教不但布道了基督信仰,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①以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吴经熊先生,在如今已被人们逐渐淡忘,尤其对青年一代来说更是陌生。吴先生1899年3月生于宁波,在上海沪江大学与徐志摩、全增嘏等人为同窗好友,后转入天津北洋大学及东吴大学法学科,之后又赴欧美留学。1924年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书,曾任上海特区法院院长、中国法学界前辈、撰写过中华民国宪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1899-1930年季理斐在广学会从事的基督教出版活动,考察了他同情中国人民的态度。在提出他是一个忠实的传教士的同时,肯定了他对中外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团契生活     
《天风》2010,(8):34-35
广西基督教两会十六期圣经培训班进行探访活动 广西基督教两会第十六期圣经培训班老师、学员共同49人,于6月26至28日前往梧州市基督教会进行结业探访活动。培训班师生来到位于梧州市珠山山顶的前建道圣经学院旧址参观,建道圣经学院创建于1899年,经过风吹雨淋,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在北京碰到一大哥。他说,你挺好,活得简单。 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以为,他说我只会教书,干不了别的。后来,我懂了,他那是在夸我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圣公会在华西教区初创期的传教策略调适。华西教区首任会督—"剑桥七杰"之一盖世利对圣公会原初"贺氏方案"的传教策略进行大胆调适,以应对时代变局。他兴办神学学校,大力培养并聘用中国教牧助手;为教区厘章建制,使之发展规范化;注重巡回布道的同时,逐步投入高等教育事工,参与华西协合大学的联合办学。正是因为盖世利对传教策略的调适,圣公会从一个巡游布道团逐渐转变为一个有高度组织系统化、有强烈合作意识的大型差会,在四川的基督教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苏格兰人顾福安(Robert Cunningham)是内地会派遣到华西边疆的基督教传教士,他20世纪初长期活动在打箭炉及周边地区.顾福安在传教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对康藏文明的考察和研究之中,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华西教会新闻》这两份英文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顾福安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康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面貌,为当时的西方世界了解康藏社会起到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华西人为何不赌博6年前华西就贴出告示:凡检举华西人参加赌博的,一经查实,奖励举报者一万元。6年已过,华西人无一人受到举报,这笔奖金也从未有人领取。华西人为何不赌博?主要原因在于有一个办事认真,处事公正、守法、守约的党委、村委班子。华西人的业余生活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