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周翰光教授等三人合作完成的《管子直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管子研究出现的又一崭新成果。i《管子直解》一书共精选了《管子》二十九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占全书的百分之三十八以上,其中“经言”六篇,“外言”四篇,“短语”六篇,“轻重”八篇,基本概括了《管子》的主要观点和思想,由此也不难看出撰写人的着力方向。该书在体例上吸收了近年出现的《管子》注解、白话翻译等的优点,又加以创新,具备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每篇开头用“解题”扼要介绍该篇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段进行白话今译和注释,而且在每段注释后加上…  相似文献   

3.
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思想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开始,历代学者都热衷于对《老子》进行注释和研究。在历代《老子》注本中,北宋"蜀学"学者苏辙的《老子解》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注本,陈鼓应评价苏辙《老子解》说:"见解颇为精到,很受宋明以来学者的重视。"~1《老子解》成书于苏辙被贬谪筠州期间,修订于贬居海康期间,晚年又对此书有多次修改,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北宋时期三教合一思想盛行,苏辙的《老子解》以"复性"为主旨,援引儒佛二家思想,对老子思想作了别开生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刘逢禄作《何氏释例》,将《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之例,系统分作三十例。主书例在《春秋》书法例中处于首要位置,其说明孔子笔削《春秋》时所欲彰显之主要意旨,解决"何者书"、"何以书"的问题。由此,诸种书法例,即"如何书",才能得以展开。然而,《何氏释例》对主书例的总结尚有遗漏之处,我们回到《公羊解诂》中,对主书例进行更加全面的概括,并深入阐释其内涵。由此,可以体察主书例在春秋辞例中的特殊性,进而理解主书例对构造春秋笔法、彰显微言大义所发挥之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磊 《孔子研究》2016,(5):79-89
刘逢禄作《何氏释例》,将《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之例,系统分作三十例。主书例在《春秋》书法例中处于首要位置,其说明孔子笔削《春秋》时所欲彰显之主要意旨,解决"何者书"、"何以书"的问题。由此,诸种书法例,即"如何书",才能得以展开。然而,《何氏释例》对主书例的总结尚有遗漏之处,我们回到《公羊解诂》中,对主书例进行更加全面的概括,并深入阐释其内涵。由此,可以体察主书例在春秋辞例中的特殊性,进而理解主书例对构造春秋笔法、彰显微言大义所发挥之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各种版本《齐云山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并利用现存石刻、方志等资料,基本厘清了各版本志书的作者、刊刻时间、增补情形等,从而订正了前人记载的失误。认为《齐云山志》在明代曾编修三次,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十七年祁门人方汉撰写的《山志》,此志大概流传到清初佚失,现已不存。其次为嘉靖三十六年休宁县县丞方万有等人编撰的《齐云山志》,此志有嘉靖三十八年刻本,共七卷二册,至今尚有两部存世。到万历二十七年,休宁县知县鲁点重新编撰《齐云山志》,刊刻行世,流传久远。此志共五卷五册,体例完整,内容详实,刻印精美,成为明代山志之精品。此后直至清末,《齐云山志》至少重修五次,均以明万历本为底本,内容上稍加增补而已。  相似文献   

8.
<正>"五经"之中,《尚书》最尊,也最为难读,古人有"诘屈聱牙"之评,再加上其形成过程复杂,流传过程亦多波折,从而在其版本、篇目、真伪、年代等方面形成了诸多难解的谜题,更加重了研究的难度。然而,研治《尚书》者代不乏人,著述宏富,这自然是研究者的勇气可嘉,同时也更加彰显了《尚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近年来,《尚书》的研究亦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断代《尚书》学的研究上成就斐然,其中马士远教授《两汉〈尚书〉学研究》一书尤为突出。此书是作者继《周秦〈尚书〉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为止,学界对《通书》早期版本的考察,基本集中在所谓"程门传本"和"九江本"上。但据有关文献显示,编刻于周敦颐舂陵老家的"舂陵本",才是《通书》的最早版本。"舂陵本"和"九江本"《通书》同属于周氏"故家旧本"系列,其中都没有收录《太极图》,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有学者认为《通书》本无《太极图》,是"程门传本"将它附于《通书》之后的推测。这也为我们分析《通书》早期版本的流传,分析二程与周敦颐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司马法》是《武经七书》之一。战国时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司马法》而附穰苴于其中,所以《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计百五十五卷。现仅存五篇。《司马法》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古司马法》(即西周以前的古老兵法),另一是春秋以后的兵法(即附穰苴于其中的)。两部分都是《司马法》的有机内容。《司马法》一书包含了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本文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錬是乾嘉时期一个重要篆刻家和印学理论家。其成书的《秋水园印谱》包括篆刻和理论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篆刻学习价值。文章以所见陈錬存世印谱中的《秋水园印谱》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对《秋水园印谱》版本和流传进行梳理,二是对《秋水园印谱》中的篆刻艺术进行探析,三是对《秋说园印谱》中所包含的印学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全面地对陈錬《秋水园印谱》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2.
王艳  郑杰文 《管子学刊》2008,(2):99-102
从对简本《文子》中运用的称谓用语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上限在齐平王时期。从对简本《文子》文本本身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的下限在秦前。从简本《文子》与甲本《老子》的对照中可以得知,其书是《老子》在政治上的运用发展。简本《文子》与《黄帝四经》、《淮南子》、《吕氏春秋》之间的关系是黄老学派兴盛的标志。而在齐平王和秦之间,《文子》已有两种版本的流传。  相似文献   

13.
泽者前言唐、宋时期,日本僧人上五台山朝圣求法者甚多,至今仍有两部朝圣名著流传于世,一部是唐代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另一部是宋代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前者尚为人们所熟知,后者知者较少。此书在日本流传颇广,版本亦多,计有写本十三种,复制本一种,活字本七种,各书中以南宋时期的写本为最早。日本学者平林文雄教授搜集了各种本子,详加校订和考证,作了《参天台五台山记校本并研究》一书,其中第三章“参天台五台山记的传本”,  相似文献   

14.
以治礼学和易学为务的清代学者张惠言,受启于郑玄以礼解《易》思想,确立礼象解《易》的治易视阈。这一视阈体现着张氏易学研究上的一定创新。其一,视阈确立本身同其以礼治进路创新清代实学形态的课题分不开;其二,礼象解《易》本身是对义理解《易》所注重的对形上之理进行玄解之治学方法的一种"解放";其三,礼象解《易》本身也是对郑玄易学的创新。总之,经过综合创新的张氏易学以虞翻消息说取代了郑氏爻辰说,以阴阳二气的消息归正实现宇宙社会秩序,并把体现为宇宙秩序的"天地之序"作为礼治的天道基础和治理典范,以这个基础和典范贯通礼学和易学,把易象诠释成礼象,以更好地开显《易》书里的"推象应事"的礼治智慧。  相似文献   

15.
《徐仙真录》是明代灵济道派的一部重要道书,是研究灵济道派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文章探讨《徐仙真录》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主要内容与基本思想,认为是书之成与入闽之河南固始方氏密切相关,永乐年间方文照汇集成编后刊行,现存《徐仙真录》有明刻本、《道藏》本和现代点校本3种版本,全书旨在宣扬"生为忠臣,殁为明神"的思想,反复强调弃恶扬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功过格在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传播海外,在周边国家流传,越南的《功过格校编》就是功过格流传海外的具体表现之一。《功过格校编》一书兼纳中国明清时期多种类型的功过格文本和越南当地信仰活动文本,这两种文本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献价值,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对象。将《功过格校编》的内容与中国相关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会发现越南重新刊印的中国功过格具有鲜明的越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管子》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一书,版本众多。本文在历代著录及个人所见版本的基础上,对众多的《管子》版本进行了考察,澄清了前人的一些误解,介绍了各主要版本的基本情况,勾勒出自汉朝刘向校订本以来《管子》版本源流演变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8.
《圣济总录》是宋徽宗敕撰的大型方书,在国内外流传过程中有多种版本存世,如元大德本、明抄本、清乾隆刻本、日本聚珍本、日本抄本等,钤盖的官私印章尤多,既有著名藏书家如范行准等私人印鉴,又有"京师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官方印鉴,同时还有"安乐堂"、"明善堂"等王府印鉴;除了国内藏书及印鉴外,尚有国外藏书印鉴,如"帝国博物馆图书"、"跻寿殿书籍记"等。诸多的印鉴为考察版本提供了重要线索,借助国内外官私印鉴及书目题跋进行版本流传系统的考察,对于理清版本的流传始末及传藏脉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存《修真十书》四个版本,底本相同,均未出明《道藏》之外。据《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遵生八笺》《盘山语录序》等,《修真十书》极有可能存在单行本;对《道藏目录详注》三个版本所录《修真十书》六十四卷之谜团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消失的四卷为"梁丘子黄庭内外二景玉经注解"。关于《修真十书》的成书时间与编辑者,传统认定为宋代石泰,亦有不作定论否定前者,目前国内学界通识为元初南宗徒裔,西方学界观点则有1250年萧廷芝之说和1340年之说。比较上述观点,侯赛因1340年之说更具合理性。基于《修真十书·杂著捷径》与余觉华《修真捷径》文献同源之关系,可推测得出余觉华编、刊《修真十书》。  相似文献   

20.
熊泽蕃山(1619-1691)是日本江户初期阳明学派的代表性思想家,其治《易》虽深,学界却鲜有关注。本文通过考察蕃山的哲学著作《集义和书》、易学研究著作《易经小解》《系辞传》中的"心法",探析其不以"心学"而以"心法"解《易》的特色,从而可以发现其"心法"融合了朱子学思想中的"诚""敬"和阳明学思想中的"知""善",且有意识地融入日本的神道思想,体现了江户时代神儒合一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