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鹖冠子》都被当作是一部伪书,直到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鹖冠子》才被证实为确有其著。~1作为一部以黄老思想为主的子书,在其被确认非伪的前提下,《鹖冠子》近年来受到了学界的热切关注,一系列整理、研究成果相继问世。《鹖冠子》有着鲜明的道家思想,其深刻的哲学内涵与独特的语  相似文献   

2.
米靖 《中国道教》2002,(5):10-12
鹖冠子其人,《汉书·艺文志》注云:“楚人,居深山,以鹗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隋书·经籍志》日:“楚之隐人。”可见,鹖冠子应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隐士。  相似文献   

3.
《管子》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仲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学家。《管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择要观之,《管子》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包括以农为本、农官管理、农地管理、农时管理、农税管理、农粮管理、农民管理、重农抑商等许多方面。管仲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对齐国农业的发展和齐国霸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管子》与范蠡的经商思想王京龙《管子》书中集中保存了先秦齐国的商业经济思想,范蠡是春秋末期出现的著名巨商,并且留下了一套很有价值的经商理论。本文试图就《管子》书中商业经济思想里的经商理论与范蠡传世的经商理论作以比较,以求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一、管仲...  相似文献   

5.
谈到先秦战国时代繁荣的思想界,是不能忘记稷下的。战国时代,许多学者集中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进行自由的辩论,这里正是当时学术思想的中心。《管子》之书的书名出自齐国的管仲,由此可知《管子》是齐国的著作。如果《管子》是齐国的著作;那么,它当然就应该与稷下有密切的关系了。这基本上是已经成为定论的一般见解,我也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6.
《管子》法治思想萌生于先秦社会变革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下,总结并汲取了先秦诸多法家学说的基础上,糅合了齐国历史现状与社会变革需要,形成了独具特色兼有开创性与时代性为一体的法治思想。管仲等适应齐国社会变革与社会治理的需要,确立了"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的法治核心,践行了"以身先之""法不二"的法治原则,形成了《管子》的法治思想体系。《管子》法治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伴随者齐国的历史崛起,影响深远,其所倡导的"德法结合"的法治精神,对当代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下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宣兆琦  赵娜 《管子学刊》2009,(2):5-7,17
古代中国总体上建构的是一个重本抑末的经济文化模式,然而先秦齐国却是农工商并重。《管子》具有丰富的工商管理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官任能,加强行政领导和管理;建章立制,使产品质量检查制度化;提高工商者的素质,贤者任以为官;抑制“文巧”;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和国家干预流通的职能等。《管子》的工商管理思想,不仅造福于当时的齐国人民,也在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闪出了明亮的光环。  相似文献   

8.
陈鑫 《管子学刊》2012,(2):11-14
《管子》四篇是战国时齐国稷下道家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道”为中心,对“道”的含义,“道”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类型,以及“道”与其他五大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揭示了《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吸收,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管子》四篇中道论的线索、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从现存资料很难证明鹖冠子必定是楚人或是赵人。从《鹖冠子》一书中的相关记载,可见他和赵、楚、秦、齐诸国的思想文化有相当的关系。他的弟子是庞媛,而非庞焕,庞煜与庞焕并非同一人。他的思想虽属于黄老学,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水火相生说、天神地形说、五正说、成鸠氏理想统治说等。有些思想观念有矛盾。  相似文献   

10.
论《管子》的富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越 《管子学刊》2007,34(1):9-12
《管子》的富民思想是齐国强盛的主要思想根源。它以对人性的认识作为哲学基础,以对民众巨大力量的认识为现实考虑,在实践层面具体演化为行之有效的富民治国方略。《管子》的富民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不仅对秦汉及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管子》兵论与齐国兵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毫无疑问,《管子》兵论是齐国兵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但若要恰当评价它对齐国兵学的理论贡献,则需首先搞清楚它的产生年代。本文结合春秋战国军事思潮和战争样式的演变,将《管子》兵论的主要内容与《司马法》、《孙子》诸书相比较,进一步申明其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表面看似驳杂,实则内容一致的《鹖冠子》一书,篇章彼此照应,既有总论篇章,也有分论篇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思想上逐步成熟的《鹖冠子》,经历了从初期的"天地人三者"、"兵者四义"、"五政道",到"以五为一",再到"以一度万"的过程,体现了黄老学的融会贯通的理论特色又不失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老庄道家发展至战国晚期的《鹖冠子》,不论在对形上学问题的认识上还是在对理想人格问题的认识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管子》兵技巧学──《管子》兵文化学研究之一张颂之《管子》一书,内容驳杂,包含了战国至汉数百年间的诸家学说。这为我们详尽地研究《管子》兵文化学乃至齐国兵文化学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依据。本文即对《管子》中所包含的兵技巧学作一试探。一兵技巧学是《汉书·艺...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一书,不仅基本上保存了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含有丰富的社会心理思想。其中关于君主人格的思想,是其社会心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一、人性是君主人格形成的基础君主作为社会关系中的成员之一,他的人性同社会中其他人的人性是相同的。《管子》书中君主人格思想的阐述正是立足于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管子》学说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的,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的学者的著作的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的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的总汇。事实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一书和稷下之学的关系怎样?这是《管子》研究和稷下学研究都要触及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反过来也将促进两大课题研究的深入,并有助于正确估价《管子》及稷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一、《管子》非稷下论文集《管子》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所著,实则“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这已成  相似文献   

17.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18.
《管子》书反映的商品经济意识钩探王京龙大量的资料足以证明,先秦时期的齐国具有十分发达的工商业。齐国工商业的发达,反过来说明了先秦齐国的统治者们较早的注意到了商品经济问题.《管子》书是经春秋、战国,甚或更晚些时候形成的关于齐国的治国方略论集,书中集中反...  相似文献   

19.
《管子》的成书和编订,历代多有争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土的简帛文献,许多与《管子》相关。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与《管子·大匡》相关的两章,当是齐国太史记载的早期档案文献。根据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可知齐国文献战国时已流传到楚国。齐国文献流传中只有少数在其他地域保存,齐国的原始文献则已遭到毁弃。银雀山汉简《王兵》证明《管子》资料的真实全面。《管子》最早成书应该是在管仲为相时期,齐国史官与管仲家的史官记录了管仲的政策和言论。之后,追随与信奉管仲学说的学者,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书。《管子》保存了一部分齐国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20.
管仲与《管子》农商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变法,采取农、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管子》一书虽然假托管仲之作,但却与管仲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管子》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其中的《国蓄》、《海王》、《揆度》、《地数》、《国准》、《轻重》诸篇等皆表现出强烈的重视农业、抑制私商、国家专卖思想,这种思想被战国、秦汉以后的统治者所利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