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筌     
号达观子。陇西(今甘肃境)人。约生于中唐玄宗之世,正史无载。传隐于嵩山少室,曾于其石壁中得《黄帝阴符经》,骊山母与之解说玄义。著有《阴符经注》、《太白阴经》等。见《阴符经》。  相似文献   

2.
李光明 《法音》2021,(2):33-39
一、嵩山与北魏佛教的历史关联作为五岳之一的嵩山在古代称外方、嵩高、崇山、嵩岳等。称嵩山为中岳,始于殷商,定于汉初。《释名》云:"嵩字或为崧,山大而高曰嵩。"《白虎通》云:"中央为嵩高者何?嵩言其高大也,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山。"  相似文献   

3.
<正>华夏文明据传说肇始于轩辕黄帝,教导民众播五谷、创文字、制衣冠、作历律、定算数、立音律、造舟车、创医学,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之河。黄帝战蚩尤,平叛乱,立为天子,居五帝之首。访天师岐伯,问疗病之方,作《内经》,用以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  相似文献   

4.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2,(2):108-113,118
太昊少昊与炎帝黄帝的关系,以傅斯年先生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民族;王国维先生却认为两者皆源于东方,笔者多年通过对他们之间的研究后认为:他们不仅都起源于东方,而且由于共同的日神崇拜,以及出自共同的始祖母华胥氏,华夏之“华”因而得名从而认定:两昊与炎黄本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教现状和弘扬道教问题的思考张继禹道教以阐扬真常自然之道为深旨,践行济世度人之宏业,为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同时也是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道教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共生息,并伴随华夏文明的步伐,迈进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誉美于世。轩辕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卓越的贡献,被尊崇为"五帝之首""百王之先""文明始祖"。黄帝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基,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多元一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人文特质,绵延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可以运用文献史料、考古遗存、神话传说、民俗信俗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帝文化进行论证之。黄帝文化还是历史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的精神文道。国运兴,则文运兴。伟大的时代需要创造伟大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更离不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讲清楚根源于中原的黄帝文化之厚重深邃意涵,对传续和弘扬黄帝始祖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炎黄虞夏根在海岱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黄虞夏根在海岱新考景以恩一、华夏血族联盟集团据《国语·晋语》,炎帝、黄帝皆出于少典氏;据《尚书》、《世本》,夏、商、周的祖先禹、契、稷不但同出于黄帝,而且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对此问题,史学界歧议颇多。有的认为:“五帝三王均为黄帝子孙之传说实乃后人所...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根植于中国的古老宗教。其信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古代宗教意识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自东汉形成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若要追溯到始祖黄帝,则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道教衍植根深,很值得研究。 道教始源于黄帝。黄帝号轩辕,继神农之后,统一华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曾问道于广成子,得道升仙。他的清静之术为后  相似文献   

9.
(一)黄帝阴符经考《道藏》收录《黄帝阴符经》共二十二种,其中九种注释序论陈述的是轩辕黄帝得《阴符经》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遵《阴符经》义修身、理国、扫除妖孽、安抚黎民。黄帝为了弘扬道义,务于救人,唯恐后世昧此道,违至理,误入歧径,故简集其要,传示于世。但后来,还有不少学者,议其非者。为了进行研究和探讨该经的来历,现将各家的考据列述于后,以供读者参考。 (一)《阴符经注疏》序: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阴符》,竟不能晓其义理。  相似文献   

10.
甲午之役后,思想界对中学价值的重估也被提上日程,这包括对孔子身份的定位以及儒学与诸子关系的楷定.为使华夏文明不坠于地,赋予诸子学存在的合理性,廖平将百家皆收归于孔学,并将儒家作为论述的重点,围绕孔子、儒家、诸子三者的历史定位,倡言尊经与知圣.生逢古今中西之大变局,惟有求得自救之方才能换来本国文明生机的延续.廖平没有选择...  相似文献   

11.
颛顼是上古神话传说人物,所谓五帝之一,与人们心目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轩辕的传说事迹密切相关.本文由<史记·五帝本纪>上溯至<山海经>、<竹书纪年>、<逸周书>、<左传>、<国语>等先秦古籍,探讨了道教前史颛顼传说与蜀尤其是与荥经的关系,认为"五帝"应是中原华夏族的神话传说;黄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生颛顼的神话传说,是一种文化符号,透露出华夏族与蜀、楚民族融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周光华 《管子学刊》2008,(4):105-110
夏朝以前的传说时代是远古的华夏族起源时代,应该尊重古人,保存并探索黄帝故里的说法。天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新郑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不是同时代。四川涪江流域盐亭县、湖北宜昌地区西陵峡至远安县、河南西平县都有嫘祖民俗流传和遗存,有古籍印证,有考古遗物的发现旁证嫘祖生活的地域。三峡族群文化在距今4000年左右时与华夏文化趋向融合,这个推断是由丰厚的三峡考古成果证明的。大量的考古文物和丰厚的民俗留存,说明嫘祖与川江三峡地域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应该关注嫘祖生活在长江流域,黄帝生活在渭河流域的资料。蚩尤与黄帝大战冶铜作兵器的年代距今4500年左右,黄帝始于公元前2470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民族征服 ,黄帝 -夏 -周一系为大宗 ,炎帝 -齐许申吕 -楚一系湮没无闻 ,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 ,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 ,夏尊夷卑 ,这是中国文化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 ,并由此滋长出“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后来是汉文化中心主义 ) ,从西周延续到近代。根据这种偏见 ,华夏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下之中 ;只能是中国文化同化周边四夷 (戎狄蛮夷 )文化而不是相反 ;四夷只有学习接受中国文化 ,才可能升格进入“夏”的先进行列。华夏文化圈的国家即使有华夏血统 ,如果染上夷文化的习俗 ,等待它的将是被降格到“夷”的后进行列。文化自恋是学习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是研究上古华夏族群起源的重要古籍。华夏族起于母系社会时期的女娲氏、燧人氏、伏羲氏、太昊(白皋)氏、少昊(白皋)氏,在黄河流域融合产生华夏族群。炎帝、黄帝继承发展到长江流域,炎帝蚩尤是包括苗族在内的华夏诸族的共祖。黄河泛滥流淌,山东成东部“孤岛”,血脉杂交、治水和海盐供中西部族民生活需要是促成华夏族群融合的重要原因。齐桓公改革称霸,推动家庭自耕农经济的国家管理体系完成华夏族群融合。  相似文献   

15.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坐落于登封市西北,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中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今有缘探访嵩山,事先遍览有关嵩岳的各种文献,发现中岳庙不仅是历代皇家祭祀中岳山神之所,也是嵩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古往今来,不论是达官富贾,还是文人墨客,在到访嵩山之初,都要去中岳庙游览拜谒。怀着一份崇古访道的敬仰心情,初到嵩山,我便参访了这座享有盛名的宫观。  相似文献   

16.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帝阴符经》是道教自然神性论经典代表之一,其内容不但丰富,而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在天道、地道、人道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诠释了其特有神性机理和神性法则。通过自然之神性、天人之神性、运动之神性、人伦之神性,展示了天地人"不神所以神"的基本规律和神性思想。《黄帝阴符经》丰富了道教自然神性观的基本内容,是"道法自然"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深入理解道教自然神性观,发挥传统文化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翠英 《中国穆斯林》2012,(2):I0002-I0003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之地,也是欧洲、西亚、印度和华夏四大文明的交汇之所,在推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留下了众多饱含文化韵味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19.
徐菁鸽 《美与时代》2024,(2):125-127
缙云为轩辕黄帝铸鼎炼丹、驭龙飞升之地,从古到今,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前来游赏,并留下众多诗词歌赋、碑碣刻石题咏,为后人传诵。缙云黄帝文化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明确黄帝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弘扬的原则、方向,探索黄帝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弘扬的途径和形式,以期为黄帝文化发展构建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周小川 《美与时代》2007,(11):97-99
当代西方文化涌入国门,这无疑会推动华夏文明的交融与更新.但是,还应坚持中华民族的文明特质与民族个性,继承发扬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这不仅是艺术多元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文化自主创新及丰富世界文化语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