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CT门静脉成像(CTP)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23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用TH胶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其相关侧支循环血管.栓塞前、后各进行了CT门静脉成像检查,观察TH胶的位置、范围和曲张静脉的残存情况.CT门静脉成像显示23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相关侧支血管内可见TH胶充填,TH胶位置准确、固定,无移位、游走现象,5例可见曲张静脉残留.CT门静脉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和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内镜治疗方法是目前处理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要的手段。然而,静脉曲张存在不同的分流特征可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效果。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T门静脉成像特点,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胃左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主要分支管径,记录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具体位置、曲张程度及数量,比较CT成像结果与胃镜分型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和临床分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可以清晰显示门脉系统和侧支血管,并可详细了解分流的解剖学特征,准确确定分流类型,对于血管管径的测量也具有很好的准确性。CTPV检查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方法选择、用药剂量以及预后评估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10多年来,不断有新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取得很大进展,如药物的联合应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及硬化剂注射术、冠状静脉栓塞术、肝移植等。对以上治疗方法及其利弊、选择原则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10多年来,不断有新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取得很大进展,如药物的联合应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及硬化剂注射术、冠状静脉栓塞术、肝移植等.对以上治疗方法及其利弊、选择原则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肝脏的血流由于肝前、肝内或肝后性梗阻而引起门静脉压力超过 10~ 12mmHg者 ,称为门脉高压症 (PVH )。门脉高压症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和对再出血的预防。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作用降低门静脉和曲张静脉的压力 ,从而减低曲张静脉的血管壁张力 ,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药物治疗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唯物辨证法方法对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观点加以剖析 ,对提高我们临床治疗及辩证思维水平是有益的。1 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是矛盾事物的两方面血管收缩剂的作用 :研究证实 ,肝硬化门…  相似文献   

6.
胃静脉曲张(GV)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它在门脉高压(PH)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虽然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VB)的发生率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低,但是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为严重,更难处理.目前,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GVB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运用,并作为GVB的治疗首选.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相对不足.通过介绍内镜下组织注射治疗方法、分析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GVB引发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总结出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出现并发症后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并结合大量文献进行分析讨论。3例大动脉炎患者血管成像表现为动脉管腔狭窄、扩张及管壁增厚。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壁改变和管腔情况,对大动脉炎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管裂孔疝即腹腔内脏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并引发烧心、反酸等消化道及其他非消化道症状。按其解剖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一系列客观检查可以明确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分型及疾病进展程度。食管裂孔滑动疝并发反流、食管裂孔旁疝合并明显症状、混合型及多器官型食管裂孔疝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通常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手术目前通常采取腹腔镜下疝修补、补片加强及胃底折叠术,同时也存在食管延长、胃固定等其他替代术式。围手术期通过积极地控制风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各类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及复发率。对复发、儿童及肥胖等特殊患者,也应视患者条件积极实施手术治疗。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食管裂孔疝手术在手术入路、补片材料、复发及并发症控制、日间手术模式应用等方面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和讨论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对17例有症状的患者行手术治疗,6例无相关症状患者行CT或MRI随访。结果显示,17例手术患者中,除1例较术前症状加重外,余16例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6例无症状患者随访1年~6年,CT或MRI显示脂肪瘤无明显增大。因此,无相关症状患者可行CT或MRI随访;有明显的神经表现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充分的神经结构减压,部分切除及减压术可实现长期的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误诊现状、原因和对策,对2000年~2009年1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GERD误诊报道文献97篇进行回顾性分析。既往10年间共报道GERD误诊病例2629例,共涉及38个病种,其中最常见的误诊病种是冠心病/心绞痛(48.04%)、慢性咽炎(24.23%)、支气管炎(10.27%)、支气管哮喘(8.56%)。主要误诊原因是GERD非典型表现繁杂,非消化科医生缺乏相关知识,忽视相关鉴别诊断。心血管、耳鼻喉、呼吸科医生是强化GERD认识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评价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全身大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价值。收集我院行双源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扫描全身大血管患者69例(全身大血管 CTA 组),行相同扫描范围的平扫患者69例(对照 A 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69例(对照 B 组)。比较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B 组的图像噪声及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A 组、B 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发现,全身大血管 CTA 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图像噪声与对照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P>0.05)。全身大血管 CTA 组有效剂量低于对照 A 组、B 组(Z=-10.14;Z=-8.76,P 均<0.001)。全身大血管 CTA 组平均扫描长度短于对照 A 组(Z=-8.86,P<0.001)。故本研究认为,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安全、无创、快捷,图像质量高,大范围 CTA 成像的辐射剂量低,是一种适合全身大血管检查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试图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MSCT,保存有清楚影像学资料,临床排除有其他心脏病合并症的MB—MCA患者,共53例,发现MB—MCA病变65处。平均年龄(57.3±12.6)岁,其中男性27例,LAD病变59例。MCA长度(20.8±11.2)mm,MB厚度(2.0±1.6)mm。58.5%的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女性,有胸部不适症状者占90.6%。单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者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73.3%(11例),单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例,症状缓解率达到66.7%(9例)。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16例,仅有2倒(12.5%)缓解。MB—MCA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的胸痛患者要想到MB—MCA可能,有条件者应该进行MS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可以试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氧吡啶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是探讨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AIDR)在婴幼儿胸部 CT 扫描中的应用。本研究从拟行胸部 CT 检查的患儿中随机选取40例,分成 A 与 B 两组,A 组管电压为80kV ,用 AIDR 重建技术;B组为100kV ,用滤过反投影重建技术(FBP)。比较 A 、B 两组 CT 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辐射剂量。该研究所得到的 A 、B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CT 值、SD 、SNR 、CN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A 组较 B 组辐射剂量降低。所以本研究认为在婴幼儿胸部扫描中采用80kV 加 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脑卒中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头CT扫描,化验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对我院自2005年7月-2007年7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与非糖尿病发生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分析。200例患者中糖尿病88例,患病率44%,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发生多灶性梗死(P〈0.01),血流变学分析(P〈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必须及早控制,防止脑卒中发生、发展,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17.
对临床72例急性期脑出血分别进行CT及MR检查,通过脑内血肿量测定及两住有经验诊断医生的分析诊断,比较两项检查的诊断敏感性,探讨高场强MR在诊断急性脑出血中的价值。测量所得MR各序列和CT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比较T2*WI和C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1WI和T2WI序列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与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梯度回波T2*WI对诊断急性脑内血肿的敏感性和CT检查相当,结合常规扫描序列在急性期脑内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探讨焦虑抑郁障碍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统计半年内在心理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曾被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情况。结果有38例患者做胃镜检查,其中37例患者显示“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仅1例患者胃镜报告正常。40%(15例)按“慢性胃炎”治疗能暂时减轻症状,而60%(23例)按“慢性胃炎”治疗不仅无效,症状反而加重。研究结果提示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与人的情绪紧密相关,是焦虑抑郁障碍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6例SAP患者入ICU时的年龄、血糖、APACHEⅡ评分等17项指标,根据是否合并ARDS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呼吸频率、血糖、感染、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评分、ICU住院日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CT评分与SAP并发ARDS有关。故得出结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与CT评分是SAP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口服,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12周、24周、48周病毒学、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对数值平均为7.45±0.38 log拷贝/ml,在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