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纳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历史上不少哲学家都曾对归纳推理中结论的内容超出前提的内容是否合理作过探讨。把“归纳问题”正式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是两百多年前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中首次提出来的。休谟对他还“未出摇篮”,人们就“早已熟悉了的”归纳论证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参看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页。以下凡  相似文献   

2.
“归纳问题”的逻辑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问题”,亦称休谟问题,是英国哲学家休谟在200多年前提出的。其含义即:我们能从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推出它以后也必然如此吗?我们能在理性上证明从有限事例归纳出全称判断是合理的吗?休谟由对因果观念的分析入手,从逻辑的角度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康德明白休谟的问题不能从理论上予以证明,他把因果性划归先天范畴,说这是人脑为自然界立法。穆勒企图作出正面证明,他的证明依靠两个前提:每一事必有一原因,同因产生同果。这实际上是循环论证。波普尔宣称解决了休谟的归纳问题,但他实质上是取消了归纳。多少年来,许多哲学家和…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对道德作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休谟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休谟法则”。他认为,从“是”(to be)中不可能推出“应该”(ought to be)来。二十世纪英、美等国出  相似文献   

4.
休谟提出的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不仅是一个哲学史上的古老问题,而且是一个当代哲学仍然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以当代哲学家霍赫伯格(Herbert Hochberg)对休谟问题的诠释为切入点,在仔细把握休谟哲学立场的基础上,从层次思维的角度重新讨论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霍赫伯格希望通  相似文献   

5.
不孝之子     
归纳法是形式逻辑的基本方法。归纳法是由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又由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发扬光大的。归纳法能否成为严密的逻辑方法,对此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休谟曾提出疑义,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经验归纳而相信明天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可是却不能断言。本世纪著名分析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连休谟所认为的归纳法的心理依据也给否定了。  相似文献   

6.
于金龙  吴彤 《哲学动态》2007,2(1):46-52
科学哲学的规范性研究包括规范性认识论和规范性问题两个基本论题的研究。一般来说,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是理论优位的基础主义的规范学科,旨在形成规范性认识论。但规范性认识论寻求认知基础失败而陷入困境。20世纪60年代,奎因(W.V.O.Quine)旨在摆脱基础主义认识论困境提出认识论的自然化,使自然化的科学哲学面临规范性问题。所谓规范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关于事实的经验科学与关于行为的规范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首先由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并提升为“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休谟由此推出著名的休谟法则,即从“是”不可能推出“应该”来…  相似文献   

7.
归纳问题     
如果哲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在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那么就应给休谟在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他提出了著名的“归纳问题”。只要研究人的认识,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二百年来许多哲学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方案,本文将对几种主要方案进行评述,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合理途径。归纳法包括简单枚举法(列举归纳),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培根、穆勒的方法),类比法和假说演绎法等等。在休模时代,对各种形式归纳法的研究远没有今天这样深人,休漠批评的是归纳法最基本的形式一一列举归纳。  相似文献   

8.
关于事实和规范(价值)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史和政治哲学史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波普提出他称之为“事实和规范的批判的二元论”的学说。十七、十八世纪的自然法学说,把自然和规范相混同,从“人生而自由平等”论证“人应该自由平等”。休谟正确指出自然法学说的概念含混。波普采纳休谟的一个重要论点,认为道德规范不能合乎逻辑地从事实(不论自然的事实或社会历史的事实)推出;不能从“是”  相似文献   

9.
在拙著《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①第3.1、4.1、5.1、5.2节和结语部分,以及拙文《休谟因果问题的重新发现及解决》②中,我着重揭示了四个要点:(1)“休谟问题”应该包括“归纳问题”和“因果问题”;(2)在现代哲学中,休谟因果问题几乎已被遗忘了;(3)屈指可数的几个解决休谟因果问题的方案都有严重的困难;(4)我的重解方案则力求避免这些困难。本文以这些要点为基础,试图更加深入地讨论休谟因果问题的几个方面,并顺带回答钱捷对我的批评。一、休谟因果问题及其失落的证据1.1根据我的研究,休谟问题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0.
易力 《哲学动态》2001,(8):38-40
休谟是哲学史上以提出问题而不朽的哲学家。他提出的“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 ,史称休谟问题 ,在中国哲学界也称为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休谟问题的确切含义是 :从以“是”为联系词的事实判断中 ,能否导出以“应该”为联系词的价值判断 ?休谟与其他一些受其影响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 ,从关于事实与价值二元对立的观点出发 ,认为事实和价值分属两个完全不同、互不相关的领域 ,价值判断决不能从事实判断推导出来 ,从而形成了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上根深蒂固的“二分法”或“二歧鸿沟” ,后来这一观念普遍流行 ,影响深远。孙伟平的新著《事实与…  相似文献   

11.
信念、知识与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嘉明 《哲学动态》2007,(10):53-59
哲学家休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信念“似乎从来是哲学中最大的神秘之一”。[1]休谟的哲学思考,以眼光敏锐,善于发现问题为其特征。在他26岁即已出版的天才著作《人性论》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归纳问题)的提出,事实与价值问题的发现,引发了后来包括康德、罗素等哲学宗师的思考,它们构成了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问题。笔者相信,对这一休谟感到困惑的信念问题进行探讨,当也是一件很有学术价值与意义的事情。由于信念论在国内的知识论研究中,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文拟首先进行一番理论上的梳理,尤其着重于对休谟与罗素的相关学说的开掘,…  相似文献   

12.
孙冠臣 《现代哲学》2001,(4):102-104
休谟问题是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问题,亦是因果关系有没有理性基础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特定的原因必然有那样特定的结果,我们为什么形成由这一推断到那一个的推断呢?”实际上也是提出了科学理论中归纳方法的有效性问题,波普尔最先把归纳问题称作“休谟问题”,即:归纳推理是否得到证明,或在什么条件下得到证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 波普尔是一个坚定的反归纳主义者,他否认科学发现中归纳法的存在,用根本拒绝的态度对待自从休谟提出以后一直为许多哲学家热衷讨论的归纳问题,理所当然地,他也彻底否定作为归纳问题一种正面解决方案的归纳逻辑理论。波普尔批判归纳逻辑,其主要论点有两个,其一是,无限全称命题的概率等于零,这是属于恰当性方面的批评,国内的介绍文章也  相似文献   

14.
英国怀疑主义经验论者大卫·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一直影响着归纳逻辑的研究。本世纪以来关于休谟问题的解释与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人们常常希望陈述出归纳推理(一个归纳逻辑)的精确的陈述。从休谟对归纳的批判来看,通常主观的归纳论证需要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更多的前提,或者通过把归纳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期望归纳结论的合理性是演绎地从前提中推出的。归纳逻辑被构造成应用的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为了使  相似文献   

15.
"是-应该"问题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平 《现代哲学》2002,3(3):92-102
休谟提出如何从“是”推出“应该”,亦即如何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以该问题为线索,评述和澄清休谟道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并对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囚徒困境”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答,即:“是一应该”问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在这个意义上,休谟的“是一应该”论题是正确的。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是一应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即对于那些已经把长远利益作为追求目标的人而言是如此。因为对他们来说,追求长远利益已经是一个事实,因而必须考虑与他人或社会的合作,这使他们原有的同情心得到加强,从而产生名誉感和自尊心,进而达到正义和仁慈的德行。这样便从追求长远利益的“是”得出正义和仁慈的“应该”。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黎德(Thomas Reid 1710-1796)是苏格兰哲学家,曾任阿伯丁王家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他提出了一种常识哲学以反对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怀疑论。在他的哲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哲学流派。由于其主要成员都是苏格兰哲学家,因此被称为苏格兰学派或苏格兰常识学派。黎德的常识哲学在英国近代哲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并对现代西方的某些哲学家发生过影响。黎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相似文献   

17.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题目很可能引起两种对立的反应。其一是,把休谟同任何种类的宗教联系起来纯属胡说八道。其二是,我们惯常知道,休谟是一个信徒,甚或是一个很好的基督徒,表面上他同无神论牵扯在一起,背后却掩藏着他的宗教,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使他获得不好的名声。可以把这后一种反应称作博斯威尔(Boswell)玩笑:在哲学家死后八年,他的传记作家一  相似文献   

19.
戈特洛布·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奠基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建立一种数学哲学———逻辑主义:算术真理都是逻辑真理。长久以来,哲学家一直认为,罗素悖论彻底瓦解了弗雷格的工作。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弗雷格那里隐藏着另一个证明:算术公理可以纯粹逻辑地从休谟原则推出。休谟原则是说,概念F的数和概念G的数相同当且仅当存在F和G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被称为弗雷格定理,它引发了一种新的逻辑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原始含义及其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与"应当"问题是休谟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前人的解读中,某些违背了休谟提出问题的本意.特别是那种简单地把"是"与"应当"的问题理解为事实与价值的问题,并推测休谟反对由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休谟的原意.因此,还原休谟提出问题时的本意和当时的情景,尽可能地接近休谟问题的原始含义,是解决休谟问题必须要做的工作.同时,对休谟问题的目的、实践理性推理等的新理解,也有助于推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