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的生存繁衍依赖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与冲突行为的研究近年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实验程序操纵Chicken Game中博弈同伴的特点,考察个体在社会困境中面对不同特点同伴时的合作行为。结果发现:(1)同伴道义论组和功利论组总和解率没有显著差异,同伴竞争组和合作组的总和解率也没有显著差异。(2)在与道义论以及合作型的同伴互动时,个体的行为没有明显受到上次博弈反馈的影响。(3)当同伴为功利论时,相比于上次博弈个体选择和解而同伴选择进攻,双方都选择和解时个体在当前博弈中更倾向于和解;(4)在同伴竞争组中,相比于上次博弈个体选择进攻而同伴选择和解,双方都选择和解时被试在当前博弈中会更倾向于和解。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博弈任务中会受到同伴特点的影响,并且同伴在博弈中的行为特点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从同伴特点来考察个体的合作行为,揭示了影响个体博弈行为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诱发条件:高奖赏、低奖赏)×3(反馈类型:欺骗成功、欺骗失败、诚实)的组内实验设计,以点判断任务操控被试的自主欺骗水平,并结合欺骗及时反馈范式来操纵被试的结果评价。结果发现:(1)在决策过程,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2)在结果评价过程,相比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欺骗失败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结果显示个体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参与和心理努力,并且对欺骗失败反馈的敏感度远高于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做出欺骗决策和面对欺骗结果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教育者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和预防青少年欺骗行为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窦炜  曲璐璐  曲琛 《心理学报》2014,46(3):405-414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对自身的认识。前人研究探讨了金钱收入的比较对个体结果评价的影响, 而非金钱的社会比较效应的神经加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离比较和金钱收入, 使用双人合作的投骰子任务, 先呈现“>”或“<”代表两人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 再呈现合作任务的输赢结果, 考察非金钱的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加工的影响, 记录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和最终合作任务结果的ERP数据。发现在任务表现比较结果阶段, FRN和P300对代表行为表现好坏的社会比较信息敏感, 呈现无金钱输赢提示的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时, 点数小于他人比大于他人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00; 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对合作任务最终的金钱输赢结果的影响并没有反应在FRN上。这些表明, 对非金钱的社会比较信息的加工始于结果快速评价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5.
自身得失对朋友博弈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 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 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 在自身获益条件下, 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 在自身损失条件下, 虽然观看朋友输赢之间的P300差异消失了, 但FRN差异依然显著。不仅如此, 无论自身得失, 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观看朋友损益上的FRN差异均不再显著, 但在自身获益后看到朋友损失能激发更强的P300波幅。本研究结果表明:(1) 对朋友的结果评价模式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会随个体自身所处得失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 相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启动组, 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面对朋友的得失时表现得更为冷漠并更具竞争性。  相似文献   

6.
陈晶  索涛  袁文萍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11,43(2):152-163
大脑不断地对环境事件产生预期并将这些预期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对反馈刺激的结果评价以优化后续行为。采用抽奖式赌博任务范式, 操纵得奖的确定性程度,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研究青少年结果预期与评价的认知和神经电生理过程, 以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反映自动、快速结果评价的FRN上, 无论在高确定性还是在低确定性条件下, 青少年与成人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组别与确定性程度在P300波幅上表现交互作用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在高确定性条件下, 青少年组输、赢的P300波幅表现出差异; 而成人组输、赢的P300波幅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对反馈刺激自动的快速结果评价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而对反馈刺激功能意义评价的控制加工能力还未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7.
索涛  冯廷勇  罗俊龙  罗禹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8):1047-1057
结果的接近性是指对已发生事件的实际结果与在心理上的理想结果或期待结果之间差距的接近程度。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类老虎机赌博任务探讨了结果的接近性对正性结果评价的影响。(1)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差一点输”的赢钱使被试更多感到庆幸, “最理想”的赢钱使被试感到高兴; 结果的接近性也影响了随后trial的反应时,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后的下一个trial中被试的反应时明显变长。(2)脑电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FRN和P300,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诱发了波幅更大的FRN和波幅更大潜伏期更长的P300。这说明结果的接近性明显地影响了正性结果的认知评价加工。  相似文献   

8.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2,35(3):557-562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恋人格个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减少和对他人的反馈敏感。信任是人类社会互动行为的基础,自恋人格特质可能影响他们的信任决策。为了探究自恋水平如何影响信任博弈中结果评价的大脑活动,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38名被试完成单次信任博弈时的脑电波。行为结果发现相对高自恋者的信任选择率显著低于相对低自恋者的信任选择率。脑电结果表明,相对高自恋者信任损失反馈减互惠获利反馈所得的FRN差异波(d FRN)显著地大于相对低自恋者,并且相对高自恋者结果评价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地大于相对低自恋者。本研究提供了自恋人格个体信任博弈中结果评价的初步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学探新》2011,31(5):428-433
晚正成分能够反映不同效价和不同唤醒度的情绪。作为后悔的一种现象,作为效应是否与晚正成分具有关联是研究关心的问题。采用运气轮博弈的范式,记录与分析被试在“做”与“不做”决策下的ERPs。研究发现,决策结果的正误显著影响了FRN、P300和LPC的波幅大小。作为类别对FRN、P300和LPC波幅的影响受到不同决策结果的影响,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作为类别对FRN、P300和LPC波幅不产生影响,而在决策错误的条件下,作为类别对FRN、P300和LPC波幅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效应不仅影响了FRN、P300的波幅,同时也影响了LPC的波幅,将来研究应进一步探明晚正成分与后悔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袁博  张振  沈英伦  黄亮  李颖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14,37(4):962-967
采用Chicken Game博弈任务,考察了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在面对不同社会距离的博弈对手(朋友和陌生人)时表现出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距离交互影响个体的合作与冲突行为;(2)社会价值取向影响选择策略的反应时,亲社会者选择合作的反应时长于选择冲突的反应时,亲自我者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对亲社会者还是亲自我者,反馈类型都显著影响个体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的选择率以及随后决策的反应时。上述结果表明,个体的合作或冲突行为,并非单一地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更可能是受到个人因素(社会价值取向)与其他社会因素(比如,社会距离)的共同调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根据决策后反馈信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四所不同类型大学选取1023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对其宿舍冲突方式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SPSS19.0和AMO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大学生最常见的宿舍冲突方式是合作,其次是顺从、回避,最少见的是竞争,而且男生采用竞争宿舍冲突方式的频率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与其自我分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的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积极的宿舍冲突方式(合作)相关不显著;(3)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与消极的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负相关,但只有其中两个维度(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与积极的宿舍冲突方式(合作)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消极宿舍冲突方式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女生消极宿舍冲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男生消极宿舍冲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on language express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s in same-sex relational categories based on specific in-group-out-group classifications.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367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apan. After reading a scenario, participants reported on actual language use and gave ratings on an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scal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Japanese change their expressions, along with psychological styles, depending on the relational target. They also indicated 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were related to their equivalent expres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posture inherent in various relational and situational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14.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wo persons require that consequences each receives depend at least in part on th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Historically, research in several areas has focused on two contingencie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which reinforcem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responses of both participants. A major research question in social psychology a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has been: Which contingency is more effective with regard to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f some response? Although this question has not been addressed in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this area provides a perspective and method to more fully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controlling variables. Among these are the frequency of opportunities to audit the performances of others, information (or lack of it) provided by social or nonsocial stimuli with regard to reinforcement and performance, degree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 types of reinforcement contingencies, and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 neglected dependent variable is cost effectiveness — amount of behavior maintained by a given reinforcer amount. The larger agenda for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cludes a variety of forms of reinforcement interdependence that raise issues of basic and applied interest.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为对象,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冲突处理策略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面子意识与协作策略呈显著负相关,协作式冲突处理策略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协作型冲突处理策略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社会面子意识负向预测人际关系满意度; 低社会面子意识大学生在协作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争面子意识、高护面子意识和高社会面子意识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