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蓬勃发展的内蒙古水彩画创作不论在文化形态、审美意识,还是绘画的图式、语言符号及题材等方面都深刻地受到内蒙古草原"地域文脉"的影响,在形成了自己集体面貌的同时,也制约了内蒙古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应摒弃"小画种"意识,拓宽材料局限,构建审美自觉,突破作品中客观性美学特质占主导的集体面貌,让内蒙古水彩画更具地区特色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乌珠穆沁草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东北部。悠久的游牧生活造就了独特的乌珠穆沁草原文化。笔者多次到乌珠穆沁草原体验牧民生活。牧民与草原亲密相处的情景感动了笔者,为笔者的油画创作提供了灵感,研究用油画语言来表达对草原的情感。创作中借鉴大师的作品的表达方法,如米勒和普拉斯托夫,把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用丰富的油画语言来表现,表达出沁人心脾的情感。其过程以具象写实为主,从构图的合理性,造型的空间感和主体的表情、姿态,色彩节奏感,紧紧相扣情感的表达。通过对乌珠穆沁草原地域文化系列创作,提高油画创作艺术的修养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蒙古马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蒙古族的生活、军事、文化都离不开马。可以说,马背肩负着整个游牧民族的荣辱兴衰。内蒙古艺术家通过各种以"蒙古马"为主题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内蒙古艺术,展现草原文化,甚至从草原先民们创造的艺术中提炼精华,吸取营养,与个人的艺术观念统一起来,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将个人成长经验与草原生存状态相沟通,是对草原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动画永远带着一种迷人的文化气质,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为之探索和造梦。在动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内涵通过各种文化艺术思潮和传媒资讯,运用动画影像异彩纷呈地展现出来,以内容形式上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创作的美好体现,使人文内涵的处理和表现的手法更加多样。在数字时代精致艺术逐渐式微的今天,动画影像不仅是具有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思想价值的文化产业,同时也是传播文化事业正能量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身体美学的内在关联。生命美学和生活美学也承认生命/生活的身体性,有意识地走向"身体之维"。随着这种转向的深入,身体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6.
通过东方美学和西画创作语素间的结合,中国本土油画创造出了符合中华传统审美习惯的美学意象,在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展现了东方视角下的精神关照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对其管理并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以与"不确定性"共存为主旨的本土生态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地方智慧.本文结合档案文本资料与田野调查经验,重构了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作为"知识-实践一信仰"复合体的整体性涵义.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不仅是以"风险感知"为中心的"关系性"的知识分类系统和以"流动性"为中心的放牧技术,更是一套以牧民自主决策、互惠合作为基础的富于弹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以"神圣自然"观念为基础的自觉保护自然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以道德心灵为基础,揭示了中国人文美的内涵与特质。他的美学接续了儒家美学的美善合一传统,以真善美的融合为理论目标,以人格美与人文风俗美的双极并建为实践目标,在现代中国生命美学、境界美学的向度之外,开出了人文美学的方向。唐君毅站在人文美学的立场上,重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人文价值,探索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路径,强调以美达善、以美成人、以美化成人文世界,努力寻求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水彩画自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通过画家的努力创作,现在在国家级展览中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文章主要阐述北方具象水彩画。水彩画凭借自身的优势,无论是材料的使用,还是留白,便于写生方面,都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先从中国具象水彩画展开,拿几个水彩大省举例说明:东北,湖北,广东。各个地区的具象水彩画各有不同。又对北方水彩画进行分析,对北方具象水彩画凭借着自身的地域特色,季节特色以及人土风情展开论述,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赵云龙老师为代表,对其风格进行简要分析,北方画家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及留恋。最后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倡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对北方具象水彩画的现状及未来作出评述,北方具象水彩画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人类生态意识的普及,纪录片创作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态灾难进行了集中的表达和揭露,形成了三种较为常见的创作类型:揭露型、批判型和审美型。以生存忧思、批判现实、强调责任担当和呼唤生态平衡为导向,创作出兼具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对于丰富中国生态纪录片的创作空间和审美维度,对于树立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的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艺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水彩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以美术学视角下的现代水彩艺术特征为主,通过对其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创造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加深对其思想观念和美学倾向的理解,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促进我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海洋文化日益丰富、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学科多元发展的今天,海洋美学应运而生。海洋美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以海洋美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海洋美的本体、美感心理、形态、审美教育为研究内容,以构建诗意的海洋自然生态、和谐的海洋社会生态和特色的海洋文化生态,并使这三大生态之间和谐发展、诗意共存为研究目的,融合哲学、美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3.
观念和意识上的拓展与进步对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彩画创作中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多样性;二是水彩画创作在中国的地域性风格的多样性;三是新颖、独特的视角为水彩画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王玮 《美与时代》2023,(4):33-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人们迎来了图像时代。由于绘画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当代水彩画的创作要积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断激发出水彩画的鲜活生命力。同时,要以图像为出发点,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不断引发关注和重视,从而拓展水彩画艺术的进步空间。基于此,通过阐述当代水彩画的精神内涵、语言特征、创作优势以及其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图像对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化"为时代背景,从国家与牧民两个角度论述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原因。"定居"不是草原现代文明的标志,游牧民族现代化的关键也不单单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去承载游牧文化的发展。随着草原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畜—草原早已失去平衡,生态移民,控制草原人口数量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适度定居",并对其内涵进行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16.
张超 《美与时代》2015,(2):19-22
与生态批评领域"生态"与"环境"之辨的针锋相对相比,我国美学研究领域对二者的区分和关联的认识却更具有包容性。"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宽泛性和包容性;"生态"是一种关系,是观察和研究事物的一种新视角。"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无所不包的"环境";"生态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立场和未来发展方向。不管是"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都是对环境审美某种模态的理论阐释,在实际审美过程中它们并不单独存在,并时常与艺术审美、生活经验和理论思维等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5,(7)
<正>一东晋与北方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阻隔不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文化落后的民族虽然在军事上可以战胜先进民族,但无法改变先进文化影响、改造乃至消融低级文化的历史事实。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以军事力量入主中原以后,以儒学为主体文化的农耕文明,以其独特的凝聚力把草原游牧文化的北方少数民族带入了封建社会。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在立国之初,就自觉地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文化洗礼,无一例外地都接受了以儒家  相似文献   

18.
曾繁仁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学研究,视角遍及美学领域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美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史、审美教育、文艺美学和生态美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繁仁先生在国内美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从学科建设的意义上讲,曾繁仁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开创者;对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则是其力求使中国美学走出困境、求得突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新体系的有益尝试。曾繁仁先生的学术研究体现了深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诗性魅力,他致力于在审美批判中实现审美救赎,以人审美地生活、诗意地栖居作为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达到了极高的治学境界。在多年的美学探索中,曾繁仁先生形成了严谨不苟与纵横捭阖、哲学思索与现实关怀、学理探究与实践追求、历史反思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治学风格。曾繁仁先生成一家之言,在中国美学界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舒适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设计以绿色、经济、可持续、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将其应用于公共休息设施,并成为公共休息设施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城市公共休息设施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将生态设计的思想注入其中,塑造功能、美学与生态并重的休息设施,对城市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苏州双塔市集在菜场设计改造过程中,从提供便民服务与多元功能空间、表达艺术趣味与生活治愈、承载生活记忆与城市文化、促进邻里互动与文旅发展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人文情怀。该设计改造有助于改善传统菜场的问题,彰显生活美学与人文叙事,满足市民购物休闲、艺术审美与文化获得等需求,也有助于促进社区邻里互动与古城文旅发展,为未来菜场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