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渊声 《天风》2009,(1):61-61
问:我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应该说生活充满阳光.但有一件令我苦恼的事,就是平时走在街上,看到身材较好、漂亮的女孩子,总是不由自主,见"异"思"迁",神不守舍!可是每次只要想到<马太福音>第5章28节,就感到自己这样不就天天都在犯奸淫吗?所以,内心冲突很大!我当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美育何为     
一、审美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从古到今,我们有不少的美学家,也有不少的美育家,但对"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他们没能讲清楚,反而是越讲人们越糊涂了.为什么?这就在于他们总是离开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谈论美,谈论美育,没有看到美乃至美育在根本上都以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为前提,没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美乃至美育都不存在.美乃至美育问题,实际上都与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密切相关!为改变此一局面,真正弄清"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本质问题,从人的"做人"谈起.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弄清人生何为,无疑是揭示"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可能的事     
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畅。第一位发现这个道理的据说是哥伦布。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5)
<正>问:我是一个初信者,有信徒来我家探望,看见有龙图案的物品,强烈要求我清理掉,目的是避免"魔鬼做工"。对此我很不解,中国人自认"龙的传人",要完全弃绝与"龙"有关的物件很难,我该怎么办?—弟兄:小军答:小军弟兄,你好!你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会中有些人视"龙"为迷信之物,故他们认为,只要有"龙"的图案,无论是什么器物,统统打碎或弃掉,更有极端者连"建行龙卡"、"龙井茶"都不碰,理由是《启示录》中提到的"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成功证明了"正义就是幸福"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面对的挑战对于政治学是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智者认为没有人能够证明无权无势的正义者幸福而不义者不幸福,不义者只要通过最大的不义以权谋私就能获得超乎寻常的"强者幸福".柏拉图在回答中,首先调换了"正义"的含义,结果他所得出的所谓真正正义("内在正义")对于许多人来说显得恰恰是"不义",是灵魂中的理性压制欲望和政治中的君主集权等级精英制;这令民主派愤怒.而柏拉图又认为掌权者应当是哲人,这自然又令贵族派愤怒.在得罪了几乎所有人之后,柏拉图却又证明大权在手的哲人在"正义的国度"中也不幸福.由于现时代中相信智者的"聪明人"越来越多,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工作究竟是否令人信服,就不仅有学术的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值得人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夏海燕 《天风》2009,(6):52-52
不少传道人认为,我是神的仆人,应当讲究生活简单,打扮朴素.况且事工忙碌也没精力"装饰"自己外表.也有人认为,那是"属世的外表",甚至将此嘲笑为"粉饰的坟墓"!所以,一些传道人(包括义工)不注意外在形象,在台下不注意仪容的,即便在讲台上也有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如领带系歪的有之,纽扣错位的有之,衬衫染渍的有之,裤管高低的有之,甚至坐在台上掏耳屎、挖鼻子、随地吐痰的也有之!  相似文献   

7.
《荀子集解》及其它训解《荀子》的著作中存在诸多训释错误,有必要探讨其正确的训解。如《解蔽》"宇宙里矣",其意当为:大清明之人,心如明镜、止水,万物无不映现在他心里。《修身》"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遂"读为"遗",义为遗弃。《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区盖"乃"阙"之缓读。《尧问》"无越逾不见士",又"越逾好士",两"越逾"义同,都是超越、跨越序列、等级。  相似文献   

8.
我的童年是在没有电灯的时光里度过的.记得,当时如果是碰上连月光都没有的晚上,村里一片漆黑,孩子们除了搞一些捉迷藏、老鹰捉小鸡和砍龙纱尾的游戏以外,就只好去听大人们讲故事了.讲的又大都是"鬼古",听起来很有味,可听完了就不敢走了.为什么?因为讲的大多是本地"鬼",且越讲越近,直到讲到你屋边,有时甚至讲进你屋里,你还敢回家吗?……后来阿爸就慢慢地发现了问题,先是再也不准我们去听那些胡编乱造的"鬼古",一边就给我们讲"鬼怕书"的故事,也不知阿爸是为了鼓励我们用功读书,还是为了驱鬼镇邪,以抵消"鬼古"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读王家台秦墓竹简"易占"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些学者认为,王家台秦基竹简"易占"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抄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秦简"易占"少督卦中的"口小于",有人认为是"周小子",但我们认为更有可能是"晋小子","易占"右卦中的"平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宋平公",但我们认为是"晋平公"的可能性更大;秦简"易占"可能真的如有的学者所说即是汲冢‘易繇阴阳卦>,而且秦简"易占"或<易繇阴阳卦>可能与汲冢书中的其他"杂碎怪妄"之书大有关联.如果秦简"易占"涉及晋小子、晋平公的观点成立的话,则其与殷易<归藏>不相关的材料就更多,其是否为殷易<归藏>就更值得怀疑了.  相似文献   

10.
道教内丹学致力于为其宗教实践提供具体范式的指导,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内丹学对实证形上道体的方法、形上道体与形下经验世界的关系等诸多宗教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北宋张伯端及其内丹学思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大丹妙用法乾坤",认为宇宙生成的本原、轨则与丹道之理相契合;"逆行归元"是丹法的重要原理,人只要"返根复命"即可以"长存";又提出"先命后性"、"以命取性"的性命之学;而其宗教理想则重视"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以证得无上至真妙觉之道为目标.这些宗教哲理对宋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兰成 《天风》2008,(8):34-36
有人对受洗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有人说受洗后可保证进天国;有人不受洗,认为受洗后就不自由,也不能犯罪了.难道不受洗就可以任意妄为、犯罪吗?不可以!有人认为受洗只是外表的仪式,不必受洗,只要心里受洗就行了.  相似文献   

12.
以医患言语交际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医者一方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对医患言语交际的得体性作出定义,分析认为医忠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具有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及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基础.进一步描述了医学会话中不得体现象的表现,提出了得体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荀子心"合"物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荀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的理解,但却没有切近苟子的本意.子的认识论是心物一体的认识论,心不是"主观",物也不是"客观",他更没有提出"符合"论,也不以"客观"为认识的标准.荀子的认识论是心"合"物论,也就是心物相合不二之论.  相似文献   

14.
古代书院非常重视生徒的诚信教育.书院教育家认为"诚"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事之本然",故教育生徒要保持人的"诚"之本质,进而坚守"言行相顾"之"信",担负于他人、社会之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以前就有过一场争论,是关于"耳朵认字"的问题.当时一批科学家起来揭露它的虚伪性,但也有一批科学家却出来支持它,认为这是人体的特异功能.九十年代初,这种伪科学越演越烈,越说越神奇.这两年似乎不大听说了.但另一种歪门邪说却又泛滥起来,这就是法轮功.当然法轮功已成为残害人民、残害社会的邪教组织,与一般相信特异功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究其思想基础却同出一源,即迷信二字.  相似文献   

16.
"商业"与"和谐"似乎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商业常常是被怀疑和抱怨的领域,许多人认为"商业就是欺骗",商人就是"奸商",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公允.商业是进行商品交换的行业,商人在买卖商品中获得利润.他们为了获得利益而为他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利他、利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朱刚 《哲学动态》2008,3(4):85-90
胡塞尔后期提出的"交互主体性"问题往往被认为是"他人"问题.的确,胡塞尔本人由此出发思考"交互主体性"的"最初引导",也正是从"他人"的含义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教堂幽默     
正我跟不住牧师为新人证婚,按照程序,一般新郎与新娘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说"是的"或"我愿意",但居然也有例外的。请看这个证婚案例:牧师问新娘:"你愿一生都爱他吗?"新娘答:"是的,我愿意。"牧师又问:"今后无论他去哪,你都愿意跟他到底吗?"新娘迟迟不答,牧师再问,新娘只好摇头苦笑。牧师惊奇地问:"这是为什么?"新娘答:"牧师,他是一个邮差,我跟不住啊!"  相似文献   

19.
正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里面的道理就在  相似文献   

20.
恩惠 《天风》2012,(8):37
"只要信!"某人来到教会,问牧师:"上天堂有什么条件?"牧师说:"不要其他什么条件,只要信!"等了一会儿,那人悄悄塞给牧师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百元钱)。牧师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人回答:"没别的意思,就是一点小意思!"牧师很不解:"小意思?真不懂你是啥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