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因素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它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反对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在多元文化论的影响下,跨文化心理学开始摆脱“欧美中心主义”偏见,出现了普遍性研究策略和特殊性研究策略相结合、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相结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1,34(3):79-84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2)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3)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4)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作者认为,文化的转向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股仍在发展中的文化思潮,本文从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起源、主要观点作了详细的阐述,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本文重点针对后现代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刍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随着西方社会人口比例的改变,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西方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多元文化的咨询与治疗理论(MCT理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试图弥补传统咨询与治疗理论忽视文化因素的不足。MCT理论认为,应修正传统理论中的文化偏见,在咨询过程中增强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先指出本土心理学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多元文化的理念,其直接的推动力是来自于心理学内部对严格的行为主义的局限的批判和对具有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的倡导以及心理学应用方面的需要;其次,阐明了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涵义上的区别和本土心理学4种主要研究模式;最后,对本土心理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文化混搭指"不同文化在同一时空中呈现"的现象,是全球化背景下心理学中文化研究的新热点。文化混搭研究代表了继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多元文化心理学之后,心理学文化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文化会聚主义心理学,并从不同方面延伸与拓展了传统的多元文化研究。已有文献从文化混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个体对文化混搭的反应及心理机制等角度展开了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晰文化混搭的概念定义和研究范畴、提炼和比较其不同表现形式、探究既有研究结论中的不一致性、比较文化元素的混搭与非文化元素的混搭的异同、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 《心理学探新》2000,20(2):8-11
西方心理学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由来已久,构成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两 种文化的冲突表现在心理学科学观、人性观、本体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这种冲突造成了西方心理学目前的困境。作者认为,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冲突的存在揭示了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心理学统一的前提,并对心理学的本土化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后现代心理咨询也以其认识论的改变和研究范式的转移成为后现代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人们对后现代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咨询还有诸多争论,但这一思潮却能引发我们推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深化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树立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9,41(6):557-564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和互动的结果。有关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活动的形式方面的知识都是一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有许多新的收获。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理论先于经验观察,也高于经验观察,这种观点将理论建构置于经验工作之首,为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主张尊重差异,追求多元文化平等共存,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我国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提倡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设计取向,正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发展产生共鸣的体现。本文分析建筑多元化的内涵及室内装饰风格关系,阐述多元文化语境下,协调多元矛盾,多元共处是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国芳  郭雯 《心理科学》2013,36(5):1237-1241
摘 要 目的:探索西方女性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本土化的女性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献与理论分析法。结果:西方女性心理学在研究主题上更加关注女性特有的心理行为规律,如性暴力、身体意像、摄食障碍等;关注对象从过去以白人为主的主流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变;研究方法向趋向多元和整合。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深化,多理论视角与跨学科的整合,科学和价值问题的平衡等三个特点。结论:西方女性心理学的发展规律可为我国本土化的女性心理学研究提供指导。关键词 女性心理学 回顾 展望 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理治疗的文化取向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在概要分析文化心理学理论取向和传统心理治疗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文化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病因观、医患关系、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效果评价观做了相应分析,并对未来文化取向下的心理治疗理论进行了展望,希望对我国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Culturally focused research has gained momentum in many disciplines, including psychology. However, much of this research fail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unconscious dynamics that underlie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culturally influenced human beings. Such dynamics may b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when issues of marginalization and oppression are pres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ynamics, especially unconscious cultural dynamics, within depth psychological qualitative research influenced by Jungian and post‐Jungian scholarship. Inquiry that is approached with a commitment to making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seeks to empower and liberate not only the subject/object studied but also the researchers themselves. Following a brief review of multiculturalism in the context of analytically informed psychology, this paper offers several case examples that focus on researchers' integration of awareness of the cultural unconscious in their study of cultural beings and topic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即心理学的中国化之路。这样 ,我国的心理学便能在东西方两大文化的浇灌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8,31(2):219-223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在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民其分析心理学的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汉学字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 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n Second-Generation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SG-MBIs) to sport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MethodThis essay is written as a commentary on Roychowdhury et al.’s, (2021, this issue) article in this issue. Specifically, I apply theoretical insights from Roychowdhury et al., (2021, this issue) to the practical model of SG-MBIs.ResultsI find that SG-MBIs attempt to respond to ethical concerns with the ways that mindfulness has been commodified, secularized, and universalized through appeals to cultural authenticity.DiscussionWhile acknowledging the cultural contexts from which practices like mindfulness have been taken is important, appeals to cultural authenticity often reproduce fixed and essentializing constructions of culture and are easily coopted by neoliberal multiculturalism.ConclusionAs sport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 professionals reflect o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attend to the contextual flexibility of neoliberalism to universalize and essentialize.  相似文献   

18.
胡晓檬  喻丰  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81-2090
道德判断与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经历的个体, 对于同一道德现象的理解与建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复兴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文化视角的道德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心理学语境中备受关注, 并已开展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不同文化因素(比如地域、生态、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行为, 期望推动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和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