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子》是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它在继承战国黄老学思路和资料的基础上,改造了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将“道”与“气”相整合,笋以“自然论”贯之,对黄老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两汉哲学战线上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斗争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2.
“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中心。“宇宙观”、“人生观”、“目的论”和“价值论”都可以从“知识论”的基础上去推衍,也可以划归到宗教和科学的范畴。但没有“知识论”,便没有西方哲学(“爱智”)。现代西方哲学可以说是由“知识论”发展到“分析哲学”、“科学论”、“语言分析”,因而引发“人生哲学”、“宗教哲学”(包括“存在主义”)的反应。本文探讨易学在这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东西文化、学术、思想看“易学”的意义和特色[美]陈启云“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中心。“宇宙观”、“人生观”、“目的论”和“价值论”都可以从“知识论”的基础上去推衍,也可以划归到宗教和科学的范畴。但没有“知识论”,便没有西方哲学(“爱智”)。现代西方哲...  相似文献   

4.
价值层级与伦理生活辩证法包利民正如罗尔斯在《公正论》中所指出的,伦理学中的两大基本概念是“公正”与“好”(善)。不同伦理生活实践及理论建构之间的分歧与争论,大都可以还原到对这两个概念的规定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之上。比如:何者第一性?应当从何者推导出另一者来?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伦理学中“目的论”与“义务论”两大思路。认为伦理学应当建立在“好”(善)这一价值范畴上者,被称为“目的论”。目的论思路在伦理学中影响曾十分广泛,但其地位在当代变得起伏不定了。本文将评介一下当代西方对目的论或伦理学是否可能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古代各家,如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儒家等宇宙观的文字多如牛毛,超越各家之不同观点而总论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文字,亦不少见;但取张东荪先生(1886—1973年)之角度、具东荪先生之“宏观调控力”的相关文字,却不多见。笔者以为东荪先生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很可能确已见到中国文化之深层,触到中国文化之核心。一、“函数”的或“职司”的宇宙观东荪先生《知识与文化》一书之第三编“中国思想之特征”,开篇即论“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其中谈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其与政治观的关系。东荪先生以为中国哲学不是“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不是“因…  相似文献   

6.
张新国 《现代哲学》2020,(2):124-130
儒学的核心是仁学,对求仁之方、仁体论与仁学的现代转化的考察是儒学史的主体内容。宋代新儒学,从二程到朱熹,仁说思想渐成体系。朱熹仁说是宋代仁体论的代表,李侗对朱子学仁说思想的建构具有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相对于胸中“全无见成规模”时的朱熹注重从宇宙论阐发仁,李侗注重将仁诠释为天理统体,诠释为贯通于万事万物之中的生机之根源。他还把这个根源理解和诠释为天理之未发,将人对天理根源的体认、察识理解为人心之已发,主张人应当注重在静中洞察此天地未发之理,最终将这种体验提升为对宇宙生生不已之仁道即“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气象的把握。考察朱熹早年仁论与李侗仁论思想,对于把握朱熹仁说思想以及宋代理学家仁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日昌 《学海》2002,(4):119-123
如何对当代海外新儒学进行恰如其分的定性 ,应当根据他们自己的如是说。海外新儒学力图融合中西方精神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其观点、方法和目的都很有特色 ,突出地表现为所谓“文化资源论”的深刻理念 ,而且与“新传统主义”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荀况是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在学术界几乎已经没有争论了。但是,荀况的宇宙观究竟是朴素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荀况宇宙观的基本倾向是属于朴素辩证法的,虽然还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和局限。但是,包遵信同志的《论荀况宇宙观的形而上学特征》一文(《历史研究》1977年第4期),认为苟况宇宙观是以形而上学为其“特征”的,“它没有能从根本上冲破形而上学宇宙观”。这就否定了荀况宇宙观的朴素辩证法的基本性质。我们  相似文献   

9.
在儒学宗教论中 ,由于学术动机和目的不同 ,也由于理论范式、思想进路、认定方式和方法的不同 ,人们对儒学或儒家何以为教 ,或者说是何种意义上的宗教 ,存在一些认识差异 ,有的甚至截然对立。这种差异和对立 ,概括起来可分为儒学“普通宗教”(或一般宗教 )论和“特殊宗教”论两种。任继愈认为儒学是普通或一般意义上的宗教 ;牟宗三则认为儒学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无论是儒学一般宗教论还是特殊宗教论 ,其中都不乏合理的、值得肯定的思想内容 ,但又都失之一偏  相似文献   

10.
相承先秦儒学与宋明新儒学的发展,现代新儒家以谋求“儒学之第三期发展”而自任。由于儒学之第三期发展或曰现代新儒学是在儒家传统经过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陷入“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零落困境之后兴起的,如何既保守儒家传统而又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衔接就成为儒学之现代复兴所面对的时代课题。如所周知,儒家传统素重道德理性或曰德性精神,而现代社会则以理智理性的发达为其基本特征。因此,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就进而落实为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对此,现代新儒家有着明确的理论自觉。第二代新儒家的重牟宗主将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纲领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堪称是代表了现代新儒家的基本共识。这里所谓“内圣”就是儒家所素重的心性之学,而“外王”则是指以民主和科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由于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鲜明地保持了德性优位性,而民主与科学则均是现代理性主义生活实体的产物,显然,“内圣开出新外王”实际上所论的正是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