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表面看来。邪教信徒的犯罪、伤害、破坏等行为是自愿、自主做出的,但实际上,他们在进行这些行为的时候精神处于一种被控制、强迫的状态。邪教组织往往有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洗脑程序,他们巧妙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通过感、知觉剥夺、群体压力等手法让信徒在不知不觉中陷于思维剥夺和意识异化.并通过持续的强化措施。使信徒产生各种异于常人的强迫性表现。甚至出现一系列强迫性精神病症状,处于一种“不自觉”地被邪教组织牵着鼻子走的精神状态.所以说邪教信徒的极端行为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邪教组织精神控制下的“强迫”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绚丽多彩的茶山瑶民间文化,深深地留下了道教文化的烙印。道教文化一旦溶汇到民族文化之中,它将成为民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一、道教文化对茶山瑶民间文化影响广泛在茶山瑶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渗透其中。茶山瑶认为孩子的出生是花仙婆送来的,因此当孩子长到七岁以后,最晚不超过十五岁,家长就得为孩子举行一种仪式来酬谢花仙婆,这就是“还花”。请师公念经、跳教舞一昼夜。“还花”之毕,给孩子穿一件在背面制有一个符箓的衣裳,即保命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美学界占压倒优势的理论是美在客观论。在他们看来,美在主观论是唯心主义,美在客观论是唯物主义。中国美学界存在着“对主观的恐惧”。我们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一审美活动的主观性。“花是红的”,“花是美的”,“红”是花的属性,“美”当然  相似文献   

4.
玫瑰之爱     
很久以前,一个男人叫“爱人”,一个女人叫“情人”。一天,男人和女人同时出现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两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为从未见过,也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不由自主地为这花的美艳而惊叹。男人出于好奇伸手采摘,一不小心被花刺刺伤,鲜红的血即刻流了出来;女人心痛地握住男人的手,不经意间流下了一滴眼泪。这滴眼泪与男人手上的那一滴血同时落下,分别掉落在那两朵鲜花上……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哲学和文化的聚焦点 ,往往在一种语言现象背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容。本文试从哲学和语源学的角度对《论语》等先秦经典著作中的“取譬”现象作一梳理 ,同时以动词“是”为焦点对西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作一研究 ,然后对二者作一番文化学考察。一、“取譬”何谓“取譬” ?《论语·雍也》有言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成现代汉语即 :能够处处以自己作比喻 ,可称得上实践仁德的方法。许慎《说文解字》 :“譬 ,谕也。”故“取譬”就是“以什么作比喻”之意。考《论语》语及“取譬”者另有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  相似文献   

6.
常人道德是道德生活中一种普遍而经常存在的道德行为类型和道德境界层次。它既不是道德上超凡脱俗的圣贤或先进的“君子”,也不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小人”,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人”之性和“常人”之德。“常人道德”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其行为特征既非应当,也非失当,而表现为正当。第二,其价值观是义利兼顾的;第三,其人己观是人我两利的;第四,其行为动机是追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统一。常人道德的存在是一种道德生活的常态真实存在。常人道德的义利统一、人己两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现代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常人道德是道德的中间层次与境界。研究常人道德并给予道德上的正面价值评价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克服我们过去的那种善恶两极的对立道德思维方式,有利于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现代道德精神,有利于当代道德研究面向生活和民众,从而有利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文化蕴涵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主张以仁爱之心爱护生物,注重环境卫生,把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等具有鲜明生态伦理色彩的思想,它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方面所表现出的强烈宇宙意识和生态情感,无疑是一股清新的思想之泉,必将为浇灌现代生态文明之花,对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有效进行环境保护运作起到启发。示范和教育作用。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伊斯兰文化具有重视整体和谐的鲜明特征,这首先体现在伊斯兰教的世界观上。在伊斯兰教看来,真主创造的世界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真主的安排使万物各得其…  相似文献   

8.
理学家,大都是严正的道德家,对于艺术创作与审美娱乐很有些瞧不起,甚至认为不正当。他们在哲学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道” 与“理”,乃是一种超越感官的道德本体。这种本体世界的实现,是通过对感官欲望的否定而达到的,即“存天理,灭人欲” 之谓。因此他们对于人的欲望以及与欲望密切相联的情很敏感,对于以情感为基本特征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常常抱着一种戒备心理,不承认艺术-审美的独立价值,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准宗教禁欲主义的认识路线。  相似文献   

9.
库恩和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区别的争论金吾伦编者按:“科学追求真、伦理学追求善、艺术追求美”,科学史之父萨顿的这一见解几乎代表了整整一代人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自然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判断;而社会科学是关于价值的判断,因此两者之间有一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随着解释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这条鸿沟是不存在的,在科学理论的评价过程中,除了真理标准外,还存在价值标准,自然科学中同样存在语义、语境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重新讨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究竟何在?现发表“库恩和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区别的争论”一文,以期引起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尤其是其间的区别是哲学界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久前,在台北举行的“传统中国文化与未来文化发展”的学术研讨会上,就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意见,可见这个问题已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国际学术界对此问题也很重视。库恩与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之区别所展开的一场争论,便为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个新视角。一般人的心目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最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是对事实的认识,后者是对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曾活跃着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儒”和“西儒”。他们分别致力于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而且以和平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分析比较“回儒”和“西儒”在思想、活动、贡献等方面的异同,对现在及将来宗教自身尤其是外来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不同宗教、文化、文明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同样一斤米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己;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的眼中,包扎后它可煮成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酝酿勾兑成40元钱。可米还是那斤米。”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思想酝酿与定位阶段。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励作为“五四”东方文化思潮的主将,同时也是为现代新儒家思想定位的先驱。东方文化思潮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主张中国道路特殊论,并主张以传统儒学为根本,在学术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文化会通,以达致传统文化开新的目的。东方文化思潮的这一文化思想和学术方向为现代新儒家所延承和发展。在今天看来,尽管他们的努力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于他们在根本上固执于传统儒学的立场,因而未能构成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主流,也无法真正实现传统开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在“究元决疑”的生命进路上一个在十八、九岁时两度“几取自杀”的人,过了三十年,在一次历险后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漱溟最近文录》,中华正气出版社1944年版,第69页)这几近狂易的精神情态在常人看来是可笑的,而且即使是与之相知颇深的熊十力,也致书以“发疯”、“狂妄”相讥评。然而,它终是梁漱溟独异生命格范的真切表露。他回答他的朋友说:“狂则有之,疯则未也”。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乐曲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快,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理性和感性进行和谐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寻常人看来,女性往往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遭遇暴力危害也已成为全球妇女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对于女性自身实施的暴力性行为,以及由此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未引起社会的关注。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结的刑事案件材料表明,女性  相似文献   

16.
学会知足     
对一个常人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烦恼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如影随形;默默在心底,无声又无息。”而对于主内信徒来说,有很多的人也同样不能摆脱烦恼的纠缠。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忧心忡忡、郁郁终日而不能笑  相似文献   

17.
真花好美     
我跪着祷告时,留意到讲台前那一瓶一瓶塑料做的五颜六色的花,于是心里想:“假花保存的时间长,颜色保持的时间久,而真花却只长一季,开花也只有那么可怜的几天。如此看来,假花倒比真花的命运显得好了。”心念至此,我不禁长叹…… 由假花与真花的不同生命和与之带来的不同命  相似文献   

18.
郑州亚细亚商场总经理韩梅认为:“零售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出售的首先不应该是商品,而应该是一种服务,一种文化,应该引导消费新潮和文明的社会新时尚”.这种文化出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销人员的文化素质.推销商品不只是呆板枯燥的钱物交换过程,它应该是买卖双方一种文化知识的交流,以温文尔雅的面貌出现在“上帝”面前,就会令人赏心悦目,乐意接受.近来商家纷纷推出的“服务用语”、“服务忌语”便是一个良好的开头.中美合资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所有的营销人员既懂商业,同时也是懂医懂药的行家.他们把产品的促销活动不仅看作是商业活动,同时也看作是文化、学术活动,靠渊博的知识、一流的眼务、赢得医生、药店和患者的信任,成为施贵宝药业的宝中之“宝”.二是营销方式的文化辅助.随着新工时制的实行,休闲时间的明显增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由过去的“单纯购物型”转向“消闲享受型”.将购物、娱乐融为一体,正是迎合了这一新潮的消费方式,杭州景福百货大楼和浙江二轻大厦购物中心推出以“购物、娱乐服务”为主题的“双休日休闲夜市”.“景福”为此特意准备了一套价值数十万元的激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近读报刊,忽然发现,广告中的“文化”一词愈来愈多。譬如,某“基金会”为“弘扬中华‘××文化’,特举办×制品展销”;某地市新辟一条“小吃街”,其“意”亦在推动“饮食文化”建设;某商场新近落成,也向公众许诺,旨在“传播‘现代消费文化’欢迎惠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说不准哪一天会有一位奇才,突发奇想,举办一  相似文献   

20.
破旧必须立新。英敛之极力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同时也热心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他在创刊号《大公报序》中开宗明义就说:“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这就是说,针对当时那种国破民奴、封建专制主义乌云笼罩全国的严重局面,他们办这个报,同戊戌维新时期一样,仍然要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学术思想,对“我同胞”进行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内部新党和旧党的矛盾很尖锐,在文化思想方面,今与古、“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之争也很激烈。对于这些问题,英敛之在该报创刊后第十天,就用三天时间,连载一篇长文,《主客平议》,申述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