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国内有些论者把法兰克福学派归为"西方现代形式本体论",并把它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混为一谈。诚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在构建审美形式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有关文艺艺术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个学派在美学方法论、文艺研究的对象和对文艺社会职能的认识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观点。然而,两个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不同,关于文艺形式本质的观点不同,以及理论建构所要破解的时代审美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形成而兴盛的俄国形式主义,作为一个派别的活动时间虽不长,却是本世纪最有影响、最富有活力的重要文学理论派别之一,而且后来扩展到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甚至也是自然科学的结构主义思潮的真正发源地。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诞生地是莫斯科和彼得堡。以雅可布逊为首,以维诺库尔、布里克、托玛舍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组成了“莫斯科语言学小组”.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领袖的彼得堡学派,则成立了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简称为欧帕雅茨(),  相似文献   

4.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苏联A.C.Eor0Mo几OB:《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思想,出版社:《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1978) 10.H.八aBbl朋B:《法兰克福学派社会一哲学思 想批判》(1977) “思想》出版社:《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1978) H.c.ABToHoMoB:《人文科学中结构分析的哲 学问题》(1977) B.C.IllBblPeB:《科学认识中的理论和经验” B.米只Ma益T邢:《伦理学与人道主义》(1977) 3.M.qy八HHoB:<<科学真理的本性》(1977) H.H.CMHpHoB:、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进化论》 几.H.中H几,rlnoB二张萨特尔的哲学人本主义》 r.M.LIJTpaKc:<<社会矛盾》(1977) r.…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谈到“俄国哲学”时,我们必须首先更确切地界定“哲学”通常意味着什么,以及这个概念在什么意义上被使用。当然,“哲学”——或者勿宁说,以通常的具有学派倾向的、系统的形式出现的哲学著作(在西方,这是哲学的标准表现方式)在俄国存在过并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8.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9.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问题、目的和任务[英〕K.R.波普尔环境伦理学与热带雨林2001年的科学哲学[美〕P.费耶阿本德——一绿色革命应有其地位吗?爱因斯坦与哲学人类学〔法〕M.D.狄也盖晰西兰〕A.S.冈恩沦意义〔美〕W.V.().奎因社会主义的似合理性[英〕R.密利本德为符号学辩护[波兰]J.派尔茨异化与经济发展c英]S.塞耶斯书的死亡写作兴起“原始膺品”、“旅游艺术”和真实性的观念—一苏格拉底从不动笔(尼采语〕〔美]l。辛厄〔法〕J.德里达俄国哲学的特色问题〔俄〕A.T.巴甫洛夫人道主义与自然〔美〕J.奥尼尔1995年《哲学译丛》(专刊)目录~~…  相似文献   

11.
生命哲学(die Lebensphilosophie)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总称。它起源于德国。谢林(特别是他的实证哲学)、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以及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都是生命哲学的前身。但首先使用“生命哲学”这个术语的,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冯·施雷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这种哲学反对理性和启蒙,强调人的感情冲动、直觉和非理性的情感,即过分地重视人的生物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当作人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和方向。一般说来,西方文学和哲学中的浪漫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都属于这种哲学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W.狄尔泰(1833—1911)和法国的H.柏格森(1859—1941)。  相似文献   

12.
《哲学简题》 短目和作者历史哲学过程及其认撇的赓证法的某些阴题 (B.巾.A咖yc)在社会发展中的蟒证毓一的形式(B.C. yKPa“议。B)批静与自我批靓—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斜 证规律(H.B.Kapa6aHoB)拼证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的相互关系(r.A. 八。刀Kop曰ToB)“内容”和“形式”范嗜以及它们的相互褥化 (A.M.M“Hae只H)霭社会发展矛后的特点(r .UJ印aK的高等学校屏证唯物和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祈的教学大桐(C.T.Ka。~”牙H)和平共处与脊本主义的矛盾(10 .KPa山的蟒证翘辑和科学研究(n.KonH,H)毅输和自然斜证法(米,B。米的)生物机体…  相似文献   

13.
著名现象学派美学家M.盖格尔(M.Geiger)出生于德国,为逃避纳粹的迫害,移居美国,并在那里去世。从遗稿中可以看出,他力求把美学确立为价值学,并把“美的价值学”看作是一种矛盾。他认为,美的价值是可感知、可体验和可欣赏的,美学就是以这种价值作为思考和概念的对象的,即非理性中搀杂着理性,所以,在作为美的价值学的美学中相互交织着两种冲动,即对于体验的冲动和对于认识的冲动。美的价值只在个性中才有本身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月在全国哲学规划会议中,确定了以编写《西方哲学史》(多卷本)为全国重点项目之一。会上讨论决定了组织工作负责人和顾问的名单;决定成立: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及英国经验论哲学、大陆唯理论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十九世纪俄国哲学等七个研究组,组织全国各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专业人员分别自愿参加,确定了各组负责人和研究组的主要活动任务等事项。  相似文献   

15.
法国《哲学研究》(Les 6tudes philosophlques)季刊 第18年度第1期1963年1一3月 (认识论谈话的几个方面)分析哲学与语言亡.本沃尼斯特看作为翻泽的科学与哲学R.吕耶论物理和哲学当前的诸关系R‘布朗舍哲学与心理学:两者关系的三种看法R.拉克罗茹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互作用、交换和正义的范 畴,卫.布里考 第18年度第2期1863年4一6月 (美学与哲学)哲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它.苏黎安哲学与文学M.则拉法绘画与哲学O.一P.布鲁哲学与电影人,艾弗里 第18年度第3期1863年7一9月 (克尔凯郭尔)危机和一个女演员生活中的危机5.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的《…  相似文献   

16.
一我的《实用主义美学》一书的目的之一 ,是要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哲学的美学理论 ,将它作为理解美国通俗文化的更好方法。① 尽管美国通俗文化现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国外受众和知识分子的很好理解。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笛卡尔和康德不是欣赏拉普 (Rap)音乐、甚至是法国或德国拉普音乐的恰当工具。我的方案中的美国基础 ,有可能被误解为在表达文化帝国主义和最糟糕的沙文主义。但与此相反 ,它倒是对文化差异的一种谦虚的认可 ,意味着对艺术和艺术理论的一种语境性的探究。这种对哲学中的语境的认可 ,并不必然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向读者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提供现代外国哲学思潮的资料,本刊计划不定期地编辑一些哲学专辑。这一期的《德国哲学解释学专辑》,就是这一计划的一次尝试。解释学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哲学(如语言哲学、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等)及历史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中颇为流行的人文思潮,近年来已引起我国研究者较大兴趣。由于解释学涉及多种学科领域,流派甚多,内容庞杂,在本专辑中,我们决定将介绍的范围限于德国哲学解释学。这样,本辑将既不介绍文学解释学、宗教解释学和艺术解释学这样一些十分重要的解释学领域,也不介绍法国的哲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8.
克洛德·德彪西是法国音乐最富于创造性、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熟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迷恋肖邦和瓦格纳,热爱拉莫和法国古钢琴音乐家,继承了古诺、马斯涅为代表的法国音乐传统.他在文学、音乐上的修养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由于受法兰西艺术美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抒情歌剧和舞剧)的影响并在青年时代同俄罗斯音乐家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创作的接触,以及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听到的国外艺术,为他打开了新的音响世界加强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摆脱了浪漫派的影响,开创了被称作"印象主义"的音乐学派.该学派在音乐史上独树一帜代表着19世纪的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他从客观性原则出发,认为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并对数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直觉主义、逻辑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作了分析和评论,引起数学界一些人的重视。例如S.M.莱恩说:“数学哲学中的这些学派或理论没有一个对数学的本质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N.D.古德曼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对这种缺陷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最近发表的数学哲学方面的一些著作,从普特兰、奎因到王浩,都很少提出新的见解,很少从数学输入新的东西”(《数学译林》1989年第2期第136—144页)。为了使读者了解古德曼的工作,我把它翻译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已使我们理解到美育的重要作用,但对于美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仍未很好的开展。为此,本文就美育心理学的某些基本观点进行粗浅的探索。 (一)美学、美育和美育心理学美学的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浩繁,学派纷立,美学中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一致意见。这是由于美学迄今为止还脱离不了思辨的美的哲学之故。美是艺术的本质,非美的艺术是没有的。艺术常常是美的同义词。但给两者加以区别还是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