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的性是生理、心理及伦理系统的存在整体."三理"教育的实质是生理、心理及伦理的整合创新模式.从"三理"的视角理解,青少年性教育是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帮助青少年打破性无知、和谐性心理、内化性道德、培养性责任.其中以性生理教育为基础,性心理教育为重点,性道德教育为核心,做到"三理结合、三理同步".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青少年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中,帮助青少年健康"性"成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比较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性心理与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维芳  朱爱胜 《心理科学》2007,30(6):1449-1452
在从比较的视野对国内学者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类型等的大学生性心理特点以及中外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性教育的对象、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性教育的队伍、性教育的成效等差异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以推动我国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及性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文虎  雷良忻  黄海 《心理学探新》2003,23(4):39-41,54
目的:研究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心理的发展及性教育的现状。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江西省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省三县市4所中学的1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07岁,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96岁;(2)江西青少年手淫行为发生率较国外学生低,但对此行为更多表示否定态度;青少年有较强的异性交往愿望;(3)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占主导作用,而女生在学校与家庭中受到的性教育显著高于男生;结论:江西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正常,但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的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此外,青少年缺少必要的性教育,且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殷颢文  贾林祥 《心理科学》2014,37(5):1180-1184
学校联结是指个体与学校以及学校环境中的人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主要分为学校依恋、老师依恋、学校承诺三个维度。已有研究表明:学校联结与学生学业成绩和健康行为有直接相关,学校联结性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较好,健康行为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加,因此学校联结在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预防健康风险行为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联结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尝试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开放环境下,青少年交往意向和性意识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进步的因素,也有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早恋、性罪错比例上升等。因此,如何指导青少年正确地进行交往,引导青少年的性意识健康地发展,养成良好的现代人格素质,是开放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开放地区和内地中学生交往情况的比较分析,探讨开放环境下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特点和趋向,为科学地开展性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有关护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沟通的研究,从护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沟通的概念、适用范畴、实施的模式、实施的程序、实施的主客体等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和思考,以解决目前临床对两者的困惑.提出治疗性沟通和规范护理健康教育协同进步才是护理学发展之未来.  相似文献   

7.
生活史是研究身体发育与后代繁衍时间表的一种进化方法。本研究根据生活史理论调查与分析了13000余名“婚前节欲”性教育规划中青少年的性态度、性信念与性行为关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多种性信念和性态度可以整合成一个一般因子,性节制。可以假设,性节制是生活史策略的一个维度。性节制的表现主要包括:性自我克制的意愿、承认性抑制的个人和社会原因、积极肯定青少年的节欲行为、否认性行为的积极影响、回绝性行为的技能、以健康为由赞同性抑制,以及对宗教的虔诚与笃信等。研究结果显示,性节制因子上的低分与更频繁性行为有关,年龄与性别变量对二者关系没有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性态度、性行为以及人类生活史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同起步,共发展。2001年9月份学校开办后就把心理课列入正式课表,每周每班一节,由专职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同时设心理咨询室。九年过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最初的被动应对问题教育到积极主动的以预防为主的发展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性教育的现实背景1.性早熟与性教育严重滞后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文化刺激的日益增多,我国青少年的性发育相对前移。根据我国社会学家刘达临等于1989~1990年进行的2万例性调查来看,男中学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4.4岁,女中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3.04岁,都比50年代以前的青少年要提前一年半左右。伴随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前移和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性信息的广泛与频繁,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也大大提前。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提前,迫切要求中学的性教育能够适应学…  相似文献   

10.
性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青少年的性教育,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性教育工作落后于其他国家,急需实施性教育。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国内性教育研究的现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争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晶  龚海梅  谢作灿  丁洁 《心理科学》2002,25(3):303-306
通过对13个班级共67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选择出194名高中生作为被试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自尊水平、自信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水平有着重要影响。(2)外貌与体能在学生异性交往中影响不大。(3)高中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和认知失调。(4)对异性交往行为的归因表明,学校环境和学生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努力程度,会对异性交往及其效果产生影响。(5)学生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对异性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刻板印象。我们在 3 80名大学生中作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 ,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 ,女性更被动顺从 ,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但男女被试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角色被试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差异。总体而言 ,性别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比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比例的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布等相关情况。方法:2007年10月份,汉市两所性别比例不同的高校分层随机抽取了大学生共计1451人,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大学性角色量表(CSR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别角色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大学期间是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具有传统性别角色的发展趋势,其中女生的性别角色化明显而男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相对平稳。(3)性别角色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4)性别比例不的高校其性别角色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plored beliefs held by African community parents which are important in their children’s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The informant parents (n = 30) were predominantly rural dwelling (female = 70%; black = 95%; rural = 80%; age range = 30 to 65 years old) from the Free State, South Africa. They reported on their child sex education beliefs; addressing appropriateness, resources, and content issues. Thema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rents were more comfortable engaging in sex education with their older or young adult children rather than the younger children. Moreover, the parents considered sex education topics on sexual intercourse and instruments taboo subjects. Resourcing parents regarding sex education would require working around cultural barriers about the age appropriateness of sex education, as well as permissible content.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imed at predicting intentions to avoid casual sex and to use condoms, through self-efficacy, attitudes, optimistic bias in perceived risk, knowledge and past sexual risk behaviour. To this end, a mixed-sex sample of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between 16 and 25 year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t two points in time. Intentions to avoid casual sex were predicted positively by the attitude towards avoiding casual sex and assertiveness in sexual relationships, and negatively by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The intention to use condoms was predicted positively by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condom use, and negatively by past sexual risk behaviour and fatalism. Gender and sexual experience were found to have a moderating influence, implying that AIDS education should use different messages for these target groups. S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dom use is quite a powerful habit and that sexually non-active subjects had more positive intentions towards safe sex, AIDS education should start at a young age in order to establish safe sex habits from the beginning.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dispositional goal orientations and perception of different motivational climates are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sex-related egalitarian treatment and the appearance of disciplined or undisciplined behavio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alyses showed that ego orientation is a predictor of undisciplined behavior. Task orient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to discipline. The perception of task-involv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is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equal treat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perception of ego-involving climate has been linked positively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sex discrimin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negatively to the perception of equali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disciplined behavior.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related to teaching instructional actio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寿欣  宋广文 《心理学报》1994,27(4):378-384
对254名高中生,57名大学生和68名初中生(已去掉不合格者)进行了“镶嵌图形测验”,探讨了当前我国高中生认知方式场依存性-独立性发展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独立性的发展有其相对稳定性。(2)高中男女生的认知方式发展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3)文理分班对高中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并无明显影响。(4)高中生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其语文、数学学习成绩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的现状,对重庆医科大学15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大学生性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发生性心理偏差.建议在高校开展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