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20年来,可以看到有关因果性的问题、分析和理论在迅猛地复兴。实际上,象其他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一样,因果性问题也包括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1.)因果的本体论问题,即什么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什么东西的关系(事物、性质、状态、事件、精神客体);因果联系的特征是什么:在什么范围内因果联系是真实的;是否存在因果律;因果性与随机性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等等。2.)因果性的方法论问题,即:因果联系的标志以及标准是什么:我们怎样认识因果的链条,又  相似文献   

2.
从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因果性与目的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因果联系分为直线式的和反馈式的两种,认为控制论中的反馈作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意义下的相互作用,它在整个宇宙中是有效的,而直线式的因果联系则是反馈式的因果联系的极限,即具有无限小的反馈作用的因果联系。作者证明,机械论与目的论的片面性在于或者是直线式的因果性或者是超自然的目的因这个错误的非此即彼。作者说明,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黑格尔的基础上,研究了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反馈系统,克服了机械论与目的论的对立。作者断言,我们迄今的机器主要是直线式因果性的机器,而我们未来的机器则将是反馈作用的机器。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及传播实践中,历史决定论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又一课题。例如,是否只要承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就是坚持了历史决定论。“决定论承认各种现象之间有普遍的规律性的联系”(《新编简明哲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页),作为社会运动规律,其具体联系类型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在对因果、目的范畴再认识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心灵因果排除的哲学背景下探讨和研究上向因果性和下向因果性的存在问题。一般认为,上向因果性与下向因果性对于人类的认知和道德等方面的能动性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心灵因果排除论证是当前心灵哲学中最广泛争议的课题之一。我国学者钟磊近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上向因果性以及下向因果性是否存在依赖于具体的因果理论。本文检验并批评了钟磊给出的相关论证,并争辩说在所有三种不同的因果理论框架下,上向因果性都存在,而下向因果性都可能存在。这些结果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灵因果排除问题及其平行主义解决方案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近现代主流因果概念仅指称一种数学化的机械因果关系,无法适用于人的生存本身。海德格尔从生存论出发,得出一种“缘-由”因果概念,然后又从人与存在的相互归属出发,揭示出一种“招致-引发”因果性。后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统称为“缘-由-引发”因果性。这种因果性所指称的乃是一种原本的生存关系,其意义在于对存在的开展或解蔽,并且与佛教的“缘起”因果概念具有很强的互释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因果性是个体主义和反个体主义争论的问题之一。福多坚持心理学个体主义,主张心理因果性随附于大脑因果性,心理状态在类型上是个体化的。本文认为,福多个体主义论证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心理因果性观念不同于物理因果性观念,心理因果性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因果性,它还受到个体-环境交互活动,以及进化历史的影响。本文提出心理学中的因果性观念不是一个有关属性或实在的描述,而是一个解释类,它可以用非个体主义方式处理而实现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就是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所谓因果联系,就是一种现象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前一现象叫原因,后一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顺序: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有句成语,叫“前因后果”,正是对客观事物因果联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行动者因果性理论是目前三种占据主导地位的不相容论的自由意志理论之一。TimothyO’Connor等人近来已经论证说,其他两种不相容论的理论(CarlGinet的简单的非决定论)和RobertKane的因果的非决定论)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因此试图发展一种行动者因果性理论作为对不相容论的自由意志问题的一个解决。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表明O’Connor自己提出的理论是不连贯的:它要么无法解决行动的控制和运气问题,要么在它解决这个问题的试图中不得不退化为一种事件因果关系理论,因此就直接威胁到这个理论本身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批判哲学试图捍卫人的自由,将之建基于人的主体自发性与自主性.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解读中,海德格尔认为,康德将自由理解为一种因果否定了人类的自由.依据康德文本,重构康德的因果自由理论,可以澄清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误读.剖析海德格尔在批评康德时所持的立场,将会看到海德格尔的自由概念的存在论—现象学维度.将双方关于自由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因果性是客观世界多种事物普遍的相互依存的一种形式。通过客观存在的因果制约,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保持其固有的秩序。人类个体认识客观世界,有赖于对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了解;科学的认识的一个任务,是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皮亚杰区分出儿童关于因果的看法的十七种类型,标志其因果性慨念的演进。他认为最初的因果性是充满主观的成分的,5、6岁以下的儿童常把心理或生物类型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骆长捷著《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基于"新休谟争论"的批判与反思》一书于201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当代"新休谟争论"入手,重点探讨了关于休谟因果性理论的三种解释模式:规则性理论、因果实在论和因果准实在论,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论战。为澄清论战中的疑点,作者着手处理了休谟因果性理论中的几个疑难:休谟的因果必然性概念及其含义;休谟理论中的"意义张力"问题;休谟的自然信念理论解读;对休谟的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疾病现象的各种联系的依存形式中,因果的逻辑联系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果逻辑关系是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的特性.医学中运用因果逻辑关系是对此问题的具体化和直观化,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一次实证.通过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规律,在临床疾病复杂的表象前做到对疾病本质的快速准确甄别,对具体的医疗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因后果之说,在中外哲学史上都是由来已久的命题,这一命题揭示了因果性联系具有时间顺序性的特点: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虽然不是所有具有时间顺序特点的现象都属于因果联系,但是可以肯定,凡属因果联系的现象都有上述时间顺序性的特点。近年来,有些同志对前因后果说提出了质疑。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特作此短文,为前因后果之说作辩。  相似文献   

14.
在因果解释中,模型既可以作为找出解释项与被解释项之间因果联系的工具,也可以与因果因素一起构成因果解释,作为因果解释模型的一部分。在非因果解释特别是模型解释中,模型能独自进行科学解释。许多理想化模型仍能进行科学解释。是否以自然律为基础不仅是区分科学模型与非科学模型的标准,也是区分科学解释与非科学解释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心灵因果性的排除论证是当前心灵哲学中最为广泛争论的话题之一。作为心灵因果性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以及排除论证的主要辩护者,金在权称因果流失论证是排除论证所面临的两个最紧迫的挑战之一。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排除论证以及流失论证,然后检验并批评金在权建立在同一性上的关于流失论证的解答。最后笔者将提出自己建立在空间性上的关于流失论证的解答,并且解释为什么流失论证是无法驳倒排除论证的。  相似文献   

16.
突现与因果     
系统的突现性质是否具有下向因果性或下向因果力,是正确理解突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一些哲学家主张修改现行的因果理论并返回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使它能容纳或说明下向因果。这不是一个合适的进路。现代哲学的因果理论主要有条件因果和作用因果两个学派,如果对这两个理论做一个统一的整合探索,将INUS条件因概念与当代因果力和因果过程概念联系起来,就能为描述下向因果提供一个现代因果理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疾病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是导致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疾病首发症状的不典型进行哲学分析,通过举例阐述如何在临床上运用因果联系的思维方法识别不典型首发症状,以及因果联系在首发症状不典型病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最后,文章分析了由因果理论得出的病因诊断和对因治疗医疗模式在临床运用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原因和结果是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经常使用。波普对因果联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因果联系的演绎解释的理论。休谟认为,人们只是在经验中看到某一现象通着另一现象而产生,但经验不能说明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必然联系。Post hoc(在这以后)决不能确证propter hoc(由于这)。他说:“一个事件随着另一个事件之后而产生,但是我们却根本不能观察到其间有任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非决定论思潮的兴起与19世纪中叶以来统计规律在各门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当代非决定论与古典朴素的非决定论有所不同,它表面上并不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而是力图取消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把因果关系归结为,至少部分地归结为或然的、几率性的联系。它宣称,人类活动于其中的那个世界在本质上服从于统计规律,必然的因果律是不存在的,或者只适用于理想客体,是现象间几率性联系的极限情况,偶然性、或然性才是这个  相似文献   

20.
课文理解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课文依赖构成句子间的联系尤其是课文具有因果相关的联系.本文描述了课文理解中的因果关系及其涉及的有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