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系列复杂的思想意识、财政、社会和道德的危机正威胁着西欧和美国医疗保健筹资的可持续性.本文致力于罗尔斯原初境况的解释策略,以期论证一个根本上不同与约翰·罗尔斯的道德观,以及不同于驱动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国家包含医疗保健提供在内的道德和政治承诺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性别平等是实现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特征.和谐家庭应是保障男女人格尊严、人生价值、权利地位、家庭责任及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平等基础上的新型有序状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我国家庭领域基本得到贯彻,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实现基于性别平等的家庭和谐的社会途径是提高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和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各领域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有的甚至已经演化为局部风险而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布劳关于异质性与不平等的理论为我们分析道德冲突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当前,导致道德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普遍认同的原因之外,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身份确认缺失引发道德冲突;对异质性的曲解导致道德冲突;个人向上流动受阻激化道德冲突;中间阶层缺场无法缓解道德冲突;价值观和现存制度之间的矛盾也会带来道德冲突。治理和化解道德冲突的对策是:正确发挥主体性以降低道德冲突;强化异质性交叉以减少道德冲突;培育社会中间层以弱化道德冲突;实现不同群体间的有序流动以化解道德冲突;确立共享价值观以消弭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4.
《学海》2020,(1):92-98
美国中下层家庭在早期教育与保育问题上面临着困境,其中的核心难题是早期教育与保育的起点不平等、过程不平等和结果不平等。导致美国早期教育与保育不平等的直接原因,包括近年来不断增大的贫富差距和教育预算的阶级差异,早期教育与保育的高额成本和"四六"式成本分担机制,以及早期教育与保育的供需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发展以质量为核心、以公平为导向的早期教育与保育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美国早期教育与保育的不平等现状及其改革诉求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是,进一步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幼儿入园机会均等,提升与促进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与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否定"正义的概念一样,马克思在许多文本中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否定"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重视或持有一种规范性的平等概念提出质疑。遵循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马克思无疑持有一种平等观念,并且其平等观念在规范性层面上也并无缺席。应当注意的是,要承认马克思持有一种平等的立场,就必须首先对内在于马克思平等观念的平等原则与平等价值进行区分和说明,进而才能够有效澄清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分配原则和道德追求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对马克思的平等主义立场作出有效辩护。可以说,马克思的平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人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平等主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只是泛指一般对人的关怀,而且还包括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讲以人为本,只讲对人的关怀而不讲人的权利,是不全面的。当前在卫生保健服务中妨碍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不仅有技术至上的唯技术主义,还有表现以皇权思想为特征的各种特权及与权力相结合的商权。清除特权思想的影响,防止商业利润凌驾于病人健康利益之上,是保健服务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必需。  相似文献   

7.
威廉姆斯在《平等的观念》一文中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角度分别批评了康德伦理学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主体的认知维度,并以此确立了建立在理解善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诺齐克与古特曼对威廉姆斯的批评落实在政治哲学的层面,并没有触及根本的伦理学理论。相对而言沃尔泽的批评则更具建设性,弥补了威廉姆斯方法论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平等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可并致力于追求的一种核心价值.在当今这个贫富悬殊的世界,平等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平等的价值(尤其是它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对平等的追求可以有助于其他价值的实现,如自由、福祉、正义、尊严等,这表明平等具有外在(工具)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不平等本身就是坏的,这表明了平等是具有内在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如何为失能老年人群体提供体面的、有尊严的晚年生活逐渐成为一项急需制度化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的研究仍然有待完善。鉴于此,评述了目前国际上的主要长期照护服务筹资模式及其优劣势,总结了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长期照护筹资方式和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我国发展完善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江苏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技术,分析江苏居民健康不平等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在存在居民健康不平等的情况下,居住在城市、家庭规模、医疗保险等变量能够缓解健康不平等趋势,而教育、年龄等变量对健康不平等趋势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卫生改革需要有包括卫生改革伦理学理念在内的全方位改革理念的联手支撑。伦理含金量缺失或者不足,卫生改革实践就难以取得圆满成功。因此,目前展开的新一轮卫生改革,必须以“效率与公平合理兼顾”为核心准则,在完善政策、规划目标、组织实施等全过程中切实保证卫生改革伦理学理念准确到位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初启动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即“新医改”,既是改革开放前30年改革的继续,也是全新改革进程的开始。10年来医改成就惠及人民并得到广泛肯定,体现了改革在经济制度上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统一。站在生命道德哲学立场上反观改革的进程,可以为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合理性提供道德哲学的辩护。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改革是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策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也是涵括诸多哲学课题的认识和实践领域,生命道德哲学提供的是价值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Discussions of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widely assume that ageism among mental health provide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imiting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older adults. Given the widespread citation of ageism as a problem, we critically review the history of the ageism construct, and evidence for its existence in both mental health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There is surprisingl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ge bias among mental health providers. Considerable evidence does suggest differential medical treatment for older adults in such diverse areas as physician–patient interaction, use of screening procedures, and treatment of varied medical problems, although it is unclear whether age bias accounts for these differences. We suggest that innovations in delivery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s, such as collaborative medical/psychological care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may ultimately prove more useful in improving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an efforts to combat ageism.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服务一直存在着不公平的状况,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农村表现十分突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卫生服务不公平问题的讨论也已经持续很久,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新一轮的卫生体制改革寄予厚望。人们深知,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需要从理念转变到人、财、物的支持,从构建相应的制度、机制、法规到付诸实践等多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related to subsequent reductions in health care use. Studies generally measure this “offset effect” by combining medical use categories into one outcome variable, such as outpatient doctor visits. However, using a general outcome variable may obscure more specific patterns of reduction.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potential “targets” fo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outpatient care for health screening, illness visits, laboratory/X-ray, and urgent care were considered. Health care use reductions were most prominent for high utilizers and were found across a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outpatient care. With high utilizers, those who participated in MFT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68% for health screening visits, 38% for illness visits, 56% for laboratory/X-ray visits, and 78% for urgent care visits.  相似文献   

16.
重症医学科医生由于工作对象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容易遭受损害。从目前重症医学科医生心理健康损害的现状入手,陈述其心理健康损害的具体表现,分析产生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其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相关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政府在母婴保健事业中的职责,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在母婴保健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及母婴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两大方面都存在职责缺失问题。中国母亲和儿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关键在于政府是否履行其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卫生、医院和初级卫生保健的三重结构,是当代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结构的合理选择。三重服务体系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为广大公众提供疫情管控、患病人群的诊治、居民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全方位的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和其他各方面一起,担负着从源头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实现健康国家、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重任,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关键。医联体必须从健康中国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部署的大局出发做根本性的调整,强化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不仅重视提升初级卫生保健的医疗功能,更要重视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的功能,将医联体建设成为防治并重、预防优先的医疗卫生保健联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