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时间不是相同的,它因地区、国家和层次不同而不同、同一历史时刻,对确定该时刻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现在”;对超前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过去”,而且有时可能还是十分遥远的“过去”;而对那些沿同一社会文化方向运动但相对来说却仅仅走完一小段路程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未来”.虽然进步的标准不是什么无可争议的和普遍承认的东西(象进步这一概念本身一样),但毕竟存在某些有关社会体制的观念;这些观念能促使自已实现并淘汰现已过时的实在.这些思想观念在有些国家里,早已变成了现实.这些国家的历史时间与普遍的时间是一致的.而其他“落后了的”国家的“现在”,在这些国家看来,已经作为“过去”而死亡了,所以需要更新.这样就出现了现代化问题:如何把这种基本上已经过时了的“现在”改造成“现在的现在”,即在普遍的历史日历中已经翻开的公认的现在.在俄国,这场变化的方式、阶段和速度,变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它与其他国家的类似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的可能性(其基础是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必然性(必须符合历史的规律性),这些就是本刊组织的这场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存在就意味着选择。这个真理不仅对在历史的浪涛中沉浮的个别人来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只要它想航行并驶抵目的地,而不愿在一片混乱中覆灭。目前俄国就处在决定其未来运动方向的交叉路口,从西方模式的自由民主,到披着伪“共同性”或假欧亚式外衣的民族社会主义,走上哪个方向的可能性几乎都是相同的,但前景却截然不同。因此在这里,选择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冒险。实质上,这次冒险可能成为生死抉择……我们到底往哪儿游?本刊召开的“俄国历史选择的危险性”圆桌会议的参加者们,讨论了我国形势发展的社会经济、文明和文化学方案,讨论了摆脱危机的各种途径和应该(或不应)努力追求的各种目的。他们所扮演的社会领航员和观念引路人的角色,有时是有益的,但却并非总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本刊的篇幅对这条道路做些设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前言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来,在俄国的出版物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就是“欧亚主义”。本刊在1992年第六期上曾发表过“欧亚主义”创始人п.萨维茨基的“欧亚主义”一文的译文,随后又在199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两位俄国女博士的文章(《欧亚主义者的考验》)的译文。五年来,俄国的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欧亚主义的大量论文和材料,真的有点试图用“欧亚主义”来填补“现今意识形态真空”(л.и.诺维科娃语)的势头。这种动向已经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俄亥俄大学J.斯坎南教授主编的《俄国哲学研究》杂志就曾就此问题出过一期专号(1995—1996冬季刊),选译了俄国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章。本刊在这一期上发表一组译文,这些文章分别从欧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思想渊源、演化、复兴以及今天俄国人对它的理解和期望等等方面,对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Psychocardiology,顾名思义即心理心脏学,源于1985年发表在《美国心身医学杂志》的一文"Psychocardiology:Meeting place of heart and mind"。胡大一教授1995年在朝阳医院首次赋予"双心医学"的命名,二十几年过去了,"双心医学"从鲜为人知变为人人皆知,为心血管医生所用,为患者所接受,造福于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昨天:记得我院心脏外科医生会对非常成功做完心脏手术的患者说,找朱大夫去吧,您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啦!  相似文献   

5.
北京顺义区杨镇中学2006年9月18日至10月13日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为期近一月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上反邪教法制教育课、组织收看上级发放的反邪教影视、举办反邪教图片展、各班出一期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黑板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征文比赛等等。通过这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到,邪教本质就是编造歪理邪说,违背人类尊严,危害社会安定,欺骗和蒙骗善良民众,以实现不可告人的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目的。事实证明,邪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文化素质低、心态摆不正、信仰邪教、传播邪教的人。只要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用健全的心理去面对,即使再精明的邪教也会被一眼识破。因为他们是反科学的、违反科学的,是迷信的产物,是荒谬的骗局。所以要拿起科学这个武器,彻底铲除邪教,让它没有生存的土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编发,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教会的神学史上,“千禧年”又谓“千年王国”,或“千福年”,此三个词都是意译于外文的Millenium,是一个神学名词。“千禧年主义”(Millenarianism)又叫“千年国说”、“千禧年论”、“锡利亚主义”(Chiliasm,希腊文的“千禧年主义”)。这是在“千禧年”意思的基础上,于教会初期,发展出来的一种末世论思想。但无论是“千禧年”还是“千禧年主义”都与犹太教的启示文学和基督宗教的圣经中的“默示录”有关。 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信仰历程就是不断地朝向天主对他们所预许的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天下太平和天下归顺的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3)
<正>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针对近日某网络拍卖平台举行"2015祈福拍卖大典专场",公开拍卖寺院"头香""头钟"一事,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15日在回答记者询问时表示:不赞成在网络平台公开拍卖寺院"头香""头钟"。这位发言人表示,所谓"烧头香""撞头钟",并非源于佛教,不是佛教本身的内容。烧香是佛教常见的供养三宝的方式,可以使烧香者获得相应的功德。然而,烧香供佛所获功德的大小,不在于时间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 《天风》2017,(5):13-14
<正>平衡劳碌与安息,享受与神同工的喜乐一、从圣经看工作:与神"合作创造"基督徒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工作神学"是否健康,既影响到教会的社会形象,又影响到信徒的个人生活。工作神学涉及诸多方面,笔者在这里讨论工薪阶层的个体基督徒,从信仰上应当如何看待和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6,(4):63-7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单位制的研究成果,虽然多选择由国有工业企业入手的研究路径,但却对单位制起源、形成进程中工业主义这一重要面向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了单位制的组织、统治、控制、整合、福利等功能及其社会革命的含义。事实上,作为现代性的标志性要素,从单位制起源和发轫期开始,工业主义便从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组织模式等层面深深地嵌入到这一进程之中,深度地影响着其发展演进。单位制是基于工业主义和社会革命的双重原则而建立起来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改造方案,既体现了现代性,同时又在去资本主义化的前提下,表现出其范型的特殊性。作为一种以激进方式推进工业化的模式,单位制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却无法使其发展持续化,进而抑制了工业主义的发展,表现出其与工业主义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从而预示出单位制走向变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12.
毛主义与后毛主义的关系是国外当代中国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割裂对立论和继承发展论两类观点。继承发展论既看到二者的共同点,也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割裂对立论则只看到二者的差异,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国外研究坚持文本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心理分析与背景分析相结合、结构研究与案例解剖相结合、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杨泽波教授的"伦理心境"说是对孟子性善论的一种代表性诠释,他最近以"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说补充和发展了这一诠释。人性中确实有道德方面的"自然生长倾向",一方面人自然会发展出亲子之爱和恻隐之心等道德情感,另一方面人性中也具备发展出道德反思、理解和判断等理性能力的要件。而且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内容也不是自成一体的存在,"伦理心境"不只是社会生活在心灵中反复印刻的结果,它们都有"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作为基础。相较于"伦理心境","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更适合用来解释孟子性善论。据此,性善既是性本善,也是性向善,合言之是性本向善。性善是自然、经验的,而非超自然、先验的。性善有一个包含着情感和理性的立体架构。  相似文献   

14.
敦煌出土的一些实用型文书(患文、佛文、邈真赞、斋文等)以及疑伪经《法王经》中,作者在描述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时,常使用"四蛇毁箧"和"二鼠侵藤"两个譬喻。本文以"二鼠侵藤"这一譬喻为研究对象,追溯该譬喻在古代印度的多个源头,分析该譬喻以佛教文献为中介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流变,同时考察该譬喻在西亚民间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以及欧洲《伯兰及约瑟夫书》等文献中的传播,梳理该譬喻在古代欧亚的双向与多维度的传承,比较该譬喻的涵义在不同时空的宗教与文化场域中的异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跨文明语境中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敦煌出土的一些实用型文书(患文、佛文、邈真赞、斋文等)以及疑伪经《法王经》中,作者在描述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时,常使用"四蛇毁箧"和"二鼠侵藤"两个譬喻。本文以"二鼠侵藤"这一譬喻为研究对象,追溯该譬喻在古代印度的多个源头,分析该譬喻以佛教文献为中介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流变,同时考察该譬喻在西亚民间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以及欧洲《伯兰及约瑟夫书》等文献中的传播,梳理该譬喻在古代欧亚的双向与多维度的传承,比较该譬喻的含义在不同时空的宗教与文化场域中的异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跨文明语境中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文化艺术领域也要弓队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我想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实际感受。记得在80年代初期、中期,与日本的同行们交流,我有一种自豪感,说我们生活上是贫困的,在创作上却是富有的。想拍的影片只要对观众有益,就能拍,不必去考虑金钱。现在,这已成了一个遥远的梦。由于把电影业也推向市场,把电影制片厂当作企业来管理和经营,不得不更多地考虑金钱,影片的生产不得不把票房价值放在了首位,光讲商业性,不大讲艺术性,使投资方向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上电视超国力的发展,冲击…  相似文献   

17.
胡雪莲 《现代哲学》2017,(3):132-138
在中国,家庭问题是否只是个人或社会问题,与政治无关?民国期间有关家制改革的论争及其背后隐藏的从家族秩序到政治秩序的考虑,显示出中国的家庭问题与政治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南京政府立法活动的考量与取舍中,家庭并未如部分激进个人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脱离政治,而是继续被定位为政治秩序的基石,只是其服务对象已由"王朝"变成了"国家"。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代学者基于幸福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指出孔颜二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带给他们的不是乐而是苦,孔颜二人只有或超越或辩证地转化这些外在条件才能获得"道德之乐"。从这一幸福观出发,"孔颜之乐"就是从"物质之苦"中获得的"道德之乐",是"苦中作乐"。而从《论语》文本出发,孔颜二人拥有知足常乐、视贫贱如富贵的幸福观,他们能够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箪食、瓢饮、陋巷"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获得幸福。在这一幸福观下,"孔颜之乐"不仅是"道德之乐",亦是"物质之乐",即是"乐中之乐"。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8)
<正>"基督教中国化"不是现在才提出的命题,事实上,至少在明清之际就有一批皈依天主教的大儒,开始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后来中国教会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如吴雷川,赵紫宸以及吴耀宗先生都曾著书立说,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观点。尤其是吴耀宗先生的"中国教会要自己发掘耶稣福音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羁绊,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