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思想与东亚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热”.人们当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借助儒家文化,在国内外一部分学者中颇有赞成者,而且这些赞成者还举出亚洲(东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功的例证.所谓“亚洲价值”便是这些国家成功地运用儒家思想于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化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本文作者不支持后一种看法.但也不认为,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化的一切问题.究竟儒家文化在那些方面能够为现代化所利用,这要做具体分析,包括分析已经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较大成绩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把观察的视野从中国转向东亚国家的亚洲价值、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研讨会简介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儒学思想研究会主办,于1997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广东省新会市召开,来自香港、广东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对此,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是两种性质不...  相似文献   

3.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于1987年9月6日至13日在宁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儒学与传统文化”讲习班,学员2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国内外著名学者主讲。讲习内容主要包括:(1)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2)中国文化现代化前瞻;(3)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4)儒学与经学,(5)儒学研究在国外。兹就前二题纪诸家言。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和威海市府领导先后在开幕会上致词,对与会的中、  相似文献   

6.
马欣然  任孝鹏  徐江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51-1555
中国存在着集体主义的地区差异, 但学者对其内在动力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我们认为儒家文化影响力的大小不容忽视, 受儒家文化影响越深的区域集体主义倾向越强。研究运用“亲亲性(loyalty/nepotism)”的内隐文化任务对来自27个省份的745名被试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南方人对朋友更优待, 内外群体的心理界限更明显, 集体主义倾向更强。并探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中心南迁对这一差异形成的影响及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家族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中国社会的家族主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强调家族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并进而提出一个观点,即家族主义是儒家文化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或核心.[1]这种说法明显地沿袭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性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然而,由于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造成中国人性格的复杂性。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一直是中外学者和民间讨论的热门话题。严复、陈独秀、鲁迅、林语堂、胡适、潘光旦、柏杨、李敖、孙隆基、陶杰和龙应台等中国学者则写下了无数尖锐又不失深刻之作,唤醒无数中国人对民族性格中的小农思想、狭隘自私、愚忠思想、男尊女卑、奴性心理等负面因素进行反思;而李约瑟、罗素、汤恩比、费正清、史密斯、何天爵、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25日至7月19日,应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的邀请,中国无神论学会派遣我们赴美国访问。此行是继2004年8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中美学者宗教对话研讨会”之后,两个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学者宗教对话研讨会”。访问期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深藏于孔子的王道理想和教育主张之中。儒家学者对仁的执着,使他们虽四处碰壁但仍然不改初衷,他们"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在挫折面前,明知不可而为之。他们怀揣着"德不孤,必有邻"的理想寄情于物,他们从大自然中印证着人性的美与善。儒家文化强调人格之美,深究人性伦理内化的和谐,重视协调事物对立的两极,他们对美、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儒家学者的终极信念不在庙堂,而在芸芸众生之间。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真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出版总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1日在山东烟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12.
中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伟 《哲学动态》2005,(12):61-62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日本东京唯物论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中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3~24日在首都钢铁公司召开.与会学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明末清初的伊儒会通,江南、云南等地受儒家文化熏陶较深的穆斯林学者留下了一批汉文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宗教思想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而在西北地区,一些学者、经师将这些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纳入实践,并在后世部分穆斯林中形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孔祥安先生主编的《儒家文化普及读本》丛书2016年12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分《儒家文化与公务员修养》《儒家文化与青少年成长》《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文明》四个分册,分别从公务员的政治修养、青少年的人格养成、企业文化建设、社区(乡村)文明四个方面,就如何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传统,提升人文素养、推进社会文明做了深入探讨和有益尝试,堪称一部儒家文化研究如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何有效推进当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无神论》2006,(5):64-64
2006年6月25日至7月19日,应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的邀请,中国无神论学会组织代表团赴美国访问。此行是继2004年8月“第一届中美学者宗教对话研讨会”之后,两个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学者宗教对话研讨会”。访问期间,中美学者先后在费城ACE会议中心、波士顿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宗教在中美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学者还在加州基督学院举办了“当代中国宗教信仰”的报告会,并考察了纽约、费城、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硅谷等地的社会风俗和宗教文化。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中美学者有42位,提交论文36篇。多数学者在会议上发表演讲,畅…  相似文献   

16.
第19届世界哲学大会于今年8月22日至28日在莫斯科举行,来自60个国家、地区的800多位学者出席这届盛会,大会主题是:“转折点上的人类:哲学的前景”。中国方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央党校和  相似文献   

17.
正由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广东中博佛文化传播研究院、中国佛教学会协办的"第十三届青年佛教学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佛教口述历史研讨会",于2018年8月9日至8月1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谭伟伦教授、广东中博佛文化传播研究院许建华院长出席了会议。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北京、上海、江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某些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断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中断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联系,使中国思想史出现了一个断裂带。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把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仅仅看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同样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所以产生的国内根源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历史渊源。按照上述观点,就不能解释下列现象: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前,马克思主义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传播,为什么除了苏联之外,其它许多国家都没有产生出象毛泽东思想这样的能够  相似文献   

19.
李嶷 《中国宗教》2015,(4):70-71
山东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佛教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合,相辅相承,互为补充。3月15日,"佛教胜地行"采访组再次启程,首站是山东。当北京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齐鲁大地上,和煦的春风已经使蛰伏一个冬天的柳树吐出嫩黄的枝桠。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就已经传入山东。不过一般都把东晋僧朗在泰山创建精舍作为山东佛教之始。  相似文献   

20.
1986年8月18日至23日,在秋色宜人的成都举行了第二届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与会的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争鸣。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从明代中叶到清朝的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动荡年代。在这大变动的年代,涌现出了一批群星灿烂的思想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