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神药的由来     
司马丁 《科学与无神论》2008,(5):F0003-F0003
迷信与科学本是对立的,可是在某些方面却相连一起,科学竟被迷信所利用,令人哭笑不得。请看:  相似文献   

2.
当代卫生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当代医学科学、卫生保健服务与当代卫生革命的任务相适应吗?一、疾病流行特点与卫生革命不同时期卫生革命的任务与目标,决定于不同时期健康需求及疾病流行的规律与特点。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情况看,疾病的滋生、蔓延与流行特点,总是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但也应看到,某些地方鬼神迷信的沉渣假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名义重新泛起,在社会生活中严重泛滥。为什么鬼神迷信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表现得如此严重?本文就其根源与对策作以探讨。一、鬼神迷信现象是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必然反映鬼神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开始仅是一种迷信而已,后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将人们已有的迷信思想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并进而产生出了有神论。有…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都不是信仰的对象。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相信"是否需要证明。科学的发展必须靠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足够的怀疑。科研经费运作的性质是捐助而不是交易。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某个科学家也不会认为他提出的新观点不需要验证。如果有人坚持以错误的知识为基础去生产知识,那不仅他生产出来的知识不科学,这种活动也不科学。人们接受某个理论为科学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这个接受能够持续下去只能靠该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就是随时吸收正确知识、淘汰错误知识的知识体系,就是寻找正确知识、证明已有知识正确性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5.
北京顺义区杨镇中学2006年9月18日至10月13日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为期近一月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上反邪教法制教育课、组织收看上级发放的反邪教影视、举办反邪教图片展、各班出一期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黑板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征文比赛等等。通过这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到,邪教本质就是编造歪理邪说,违背人类尊严,危害社会安定,欺骗和蒙骗善良民众,以实现不可告人的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目的。事实证明,邪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文化素质低、心态摆不正、信仰邪教、传播邪教的人。只要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用健全的心理去面对,即使再精明的邪教也会被一眼识破。因为他们是反科学的、违反科学的,是迷信的产物,是荒谬的骗局。所以要拿起科学这个武器,彻底铲除邪教,让它没有生存的土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编发,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轮功”一类的伪气功、真迷信的骗术的大曝光,全社会重新兴起了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新风,许多科学家纷纷出来,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也有不少报纸设立了用科学战胜迷信的专栏,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重新树立科学的权威的意义,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人们在宣扬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权威之时,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科学是万能的,有了科学之猫,迷信之鼠就会狼狈遁逃,从对神灵的迷信又容易走向对科学的迷信。单靠科学真能完全破除迷信吗?一般认为,科学是与理性和知识相联系的,而迷信是愚昧和无知的儿子,人类的发展是从无…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全盘否定,部分肯定到完全肯定的过程。实证主义者孔德将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神话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也就是说,在人类认识初期,人们的思想主要被宗教迷信所占据;随后,理性的思辩(即形而上学)代替宗教迷信;再进一步,实证的科学代替了理性的思辨。因此,整个人类认识史,可概括为宗教迷信的隐退史,形而上学的兴衰史和科学的节节胜利史。这种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科学的认识高于形而上学的认识,与宗教迷信相比,当然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8.
陈逸鲁 《天风》2012,(6):65
常有人问: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吗?这问题很有趣,但问者大多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科学"这词常被人挂在嘴边,其词义已被人弄得模糊不清。科学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知识"或"认知"的意思,即对已知的、过去的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见,它是有限的,而非全能。世界之大并不可以用"科学"一词来概括,超越科学范畴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多得是。人类虽然需要科学知识,但科学并不能满足人类整体的需要。没有科学,人类仍可生活,但是,假若一旦人类只有科学而没有别的,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所以,人不可迷信科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可以解释一切。后者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不等于不要去尽量解决。计划经济不是错在要解决供需矛盾.而是错在要用长官意志解决.抛弃它不是要少用科技来解决经济问题.而是要尽量多用。公众不会担心人类发现的科学规律越来越多.更不会发现的科学规律越多越不信任这些规律或它们的发现者。普及科学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让人们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让每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更理智!原子弹不是核物理研究的负面效应。后者不需要为此做任何调整。其他科学研究也无法由此反省出任何预防措施。解决滥用科技问题离不开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在“技术”前面冠以“科学”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迷信与理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轮功“被取缔后,迷信问题越发引人反思。尽管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但科学与迷信、理性与迷信的对话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目前,有一种说法更令人深思,即“对科学的盲目笃信也是一种迷信“。它似乎要把人们从盲目崇拜科学的迷梦中惊醒,比科学家更为理智地看待科学。对这一说法,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它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些说法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把迷信看成是一种思维倾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战胜迷信,以理智战胜愚昧,是人类一项长期的思想任务.本文拟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探究迷信的三种根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教授在著述中和为媒体撰文时对所谓的"科学迷信"多有抨击,他们无视科学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福祉和科学精神对促进心智自由建立开放社会的不可或缺,而抓住科学技术被不当应用中带来的环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大做文章,归咎于科学和科学家群体,甚至喊出"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这样的口号。这是一种反科学思潮,不论持这类论调的人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是在为仍充斥于国民心中的蒙昧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就近期《读书》杂志发表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此类文章提出质疑和批评,为科学辩诬。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青少年中培养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是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也是他们积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敏锐洞察到在部分青少年中对愚昧迷信、伪科学、邪教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对于超常现象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的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让人思考的社会问题非常多。若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科学与反科学或迷信可能是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现代化的程度,归根结底是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但是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从来就有崇尚科学、从事科学、相信  相似文献   

15.
迷信,是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本身不足为怪。但在阶级社会就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16.
1.6破解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与拉舍的重大发现(第五个发现)1990年前后,一个关于冠心病病因的新理论浮出了水面。新理论揭示,人类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遗传缺陷的维生素C缺乏。由于意义非凡,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个关于维生素C的第五个发现,  相似文献   

17.
是否存在能够支撑不信教者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呢?抛弃了宗教信仰。人类生命有何含义?其意义何在?世俗人文主义以科学的、哲学的和伦理的视角,用能与人类的生命激情和科学发现相共鸣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世俗人文主义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和批评性思考解决人类遇到的问题。对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为本身谋福充满信心,它质疑超自然、神秘的、超现实现象的存在。在人类民主进程和为全球人类谋福方面.它从不妥协。为了人类自由和最高实现人类自身价值,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范例来指导人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8.
是否存在能够支撑不信教者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贝4呢?抛弃了宗教信仰。人类生命有何含义?其意义何在?世俗人文主义以科学的、哲学的和伦理的视角,用能与人类的生命激情和科学发现相共鸣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世俗人文主义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和批评性思考解决人类遇到的问题。对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为本身谋福充满信心,它质疑超自然、神秘的、超现实现象的存在。在人类民主进程和为全球人类谋福方面,它从不妥协。为了人类自由和最高实现人类自身价值,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范例来指导人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就是科学战胜迷信、文明代替愚昧的过程。李洪志编造“法轮大法”,全面否定近现代科学成果,公然鼓吹神学和迷信,是对历史进步的反抗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宗教和迷信是人类野蛮时代、蒙昧时代以及封建时代(特别是西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源在于当时人们无力认识自然的本质和身体的机能。以哥白尼发表于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为标志,自然科学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太阳中心说”、“血液循环论”、“人体结构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集中介绍并阐述了钱钟书对古今中外的迷信现象、邪说和伎俩的分析批判。由于钱钟书在人文学科各领域都有精深研究,治学通观中西,打破学科界限,在破除迷信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和思想,对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理性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