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当好一个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主说:“召人信仰真主,力行善功,监且说:‘我确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辞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41∶33)又说:“伊卜拉欣既不是犹太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而是一个中正的穆斯林。”(3∶67)各位-朵斯提们!我们都因为自己是一个穆斯林而高兴和自豪,也从内心知感真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知道,当好一个穆斯林和当一个好的穆斯林也是不容易的。作  相似文献   

2.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3.
陈克礼译《圣训经》中有这样一则圣训:埃及王赠给穆圣医生、佣人、蜂蜜和骡子,除医生外一一接受之。穆圣说:“我们无需医生,因为我们不饥不食,食不求饱。”   我们所引的这则圣训,流传于公元 632年前的阿拉伯半岛穆斯林公社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但它对后来穆斯林的饮食养生,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3世纪初,古波斯的“诗圣”萨迪在他的《真境花园》中,写了一个与上述圣训相类似的故事:波斯的一个国王给穆圣派去一位高明的医生,他在阿拉伯住了好几年,却没有人向他求医问药。一天,他来到穆圣面前说:“我受…  相似文献   

4.
上主向梅瑟显现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欺压。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出离埃及?"(出3:9—11)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做为我派你的凭据。"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出,梅瑟再三推辞不肯去,因为他知道存在三方面的困难。第一,他看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他在咏90:10说":我们的寿  相似文献   

5.
“宗教就是忠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圣曾说:“宗教就是忠诚”,圣门弟子问:“对谁忠诚?”穆圣回答:“对真主忠诚,对他的经典忠诚,对他的使者忠诚,对穆斯林的领袖忠诚,对穆斯林大众忠诚。”穆圣把本属于宗教信仰一部分的忠诚喻为宗教,是在强调忠诚的重要。宗教一词,这里专指伊斯兰教,包括信仰、...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2013,(6):47-47
该书从一个中华穆斯林作家的角度,描述敦马哈迪医生对马来西亚现代化和世界和平的贡献。他是一位楷模式的实干领袖,具有勤劳,知识渊博,激情和坚定的信念,正是这些品德和才能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穆斯林国际领袖。为了加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友好关系,敦马哈迪于2010和2013年分别应邀专程访问了银川和云南穆斯林,作者刘宝军先生曾两次陪同,并将相关图文资料整理出版,以留为历史交流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照片     
父亲要去麦加圣地朝觐的那天,阳光是格外的灿烂,第一次要走出国门的父亲,头天晚上和母亲缝制了一面小国旗贴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上,在父亲看来,即便是远离祖国,也要和祖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他常念叨:一个不热爱自己国家的穆斯林,即便是完成了朝觐的功课,他也犹如一片脱离了枝条的枯叶。在亲人的期盼和祖国的召唤下,父亲完成了穆斯林心目中最神圣的朝觐功课,经过四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这片养他的热土,在哈密的穆斯林群众自发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父亲道出了他藏在心中数十年的真心话语:做一个中国人真好!父亲没有给我们从麦…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4)
正思考牧者定位时,笔者想到两段经文,都是主耶稣所设的比喻"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仆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还谢谢他吗?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路  相似文献   

9.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是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奋进精神,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阔步前进。在两个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采访了几位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穆斯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在接受采访时,首先谈到他去年率领宁夏穆斯林友好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等六国,受到了各国穆斯林弟兄亲切、热情的接待。中东六国对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十分赞赏,对我国政府实行这样好的政策,都十分感谢。代表团曾受到嘱托,转达他们对中国穆斯林的问候。黑伯理主席说:“今天,借  相似文献   

10.
秘密召见 我因为在一家杂志主持心理咨询专栏,在部分读者和熟人中徒有虚名。除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有一些成人喜欢找我聊聊。 去年夏季的一个礼拜天,熟人小彭来找我,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我说我很忙,不去行不行。他说你知道要见的人是谁吗?附耳告诉了我一个名字——吓了一跳,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派出二名进修生、八名本科生一行十人,于三月二十五日离京,赴埃及首都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他们是新中国的穆斯林去埃及著名学府学习、深造的首批留学生。八名本科生到爱大,先入预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3.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4.
真主说:“谁行尘微之善,谁必将见它;谁作尘微之恶,谁必将见它”。(99∶7—8)穆圣说:“真主的拷算是神速的。”在“给衙埋台”日(复生日)真主复活人类,并对每人生前言行进行审算,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安拉是公正严明的主,那一日,无我能逃脱他的拿问。为祈求真主减轻或赦免亡人的罪责,穆斯林可以为穆斯林以一定的方式作“都阿宜”(祈祷),尤其是亡人子女的“都阿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伊协接待的第一个伊斯兰代表团就是1955年应邀来访的埃及纳赛尔总统特使巴库尔长老一行访华。中国伊协派张杰秘书长陪同访问了西北穆斯林聚居地区和一部分工业基地。所到之处受到了中国人民和穆斯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特别是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两次会见和宴请。经过参观等活动,巴库尔长老了解了新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建设情况,他带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穆斯林的深情厚谊回国。翌年埃及政府便宣布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大国。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学者代表团应邀访华,中…  相似文献   

16.
心中之羊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空虚贫穷的日 子变得充实而富有。 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居住条件 太差。朋友劝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 "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智者听完他 的诉苦,这样建议道。 "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 挤不堪了!"他叫道。 "如果你想要生活得好,就按我说的试 一试吧!" "嗯,那好吧,让我试试看。" 于是他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没过几天, 他与朋友相遇了。 他一见朋友就开始嚷:"这位智者给我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近现代穆斯林留学埃及八十周年,也是早期留学埃及的中国著名穆斯林学者、《古兰经》译注家马金鹏先生归真十周年。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穆斯林留学精英和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马金鹏先生完成的《古兰经译注》,不仅续写了《古兰经》译注事业在中国的灿烂篇章,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古兰经》译注工程增光添彩。值此先生归真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相似文献   

19.
我与《中国穆斯林》刘守刚尊敬的编辑先生:色兰!我是《中国穆斯林》的老读者。遗憾的是"文革"前我保存的许多期《中国穆斯林》都被当作"四旧"给烧毁了。1981年贵刊复刊后,我每期都认真阅读,每年都装订成册。特别是我退休后,更能经常阅读,毫不夸张他说,贵刊...  相似文献   

20.
马金鹏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成达师范学校首批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留学生,是一位声名卓著的阿訇与伊斯兰教学者。今年是中国首批穆斯林留学生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80周年,又是马金鹏先生归真10周年。笔者谨以此文怀念中国穆斯林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