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世人关注。进而,对高考的议论也成了灸手可热的话题。 有人把高中学习和高考说得无足轻重。前些天,听一位“北大时的同学讲了一件“趣”事。她说第一天上中文课,老师就告诉她们:“把你们从前所学过的,全部扔掉,一点也不要留。”不知那位教师是有意贬低中学的教育来哗众取宠,还是非如此这般才能学好大学课程。也有人把高考看得命运攸关。当我参与撰稿的《等你在清华》出版后,收到一位湖北的小读者的来信。信中先说他境况不好,但我读来读去,“境况”就是指“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教授在课上对学生们说:“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什么是谎言’。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在我的一本学术著作《论谎言》中作了详尽的介绍。你们当中有谁读过我的这本书的请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3.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作讲演。作讲演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没有一个人响应。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说:“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8年1~2期合刊有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在该期第45页上说杨献珍讲哲学根本问题时,“当涉及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时候,多数话就不能听了,不仅不能听,还要批判。比如他讲,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又在同页上说我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五种经济成分是  相似文献   

5.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6.
奔跑的人生     
时先礼 《天风》2007,(9):16-17
我们每个基督徒的一生应当是个奔跑的一生,使徒保罗为我们作了榜样。我们每个基督徒的一生应当是个奔跑的一生,使徒保罗为我们作了榜样。他说:“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林前9:24—26)他在《腓立比书》3章13-14节又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就是我们基督徒应有的奔跑人生。  相似文献   

7.
雅各说:“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19—20) 这里所说的“快快地听”,听什么呢?有人以为是快快地听道。其实不然。我们参考一下新的译文,就清楚了:“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每个人都应该随时聆听别人的意见,不急于发言,更不要轻易发怒。” 由此可见,“快快地听”,原文  相似文献   

8.
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当时,你们道听而途说,无知而妄言,你们以为这是一件小事;在真主看来,确是一件大事。”(24:15),又说:“信道的人们啊!如果一个恶人报告你们一个消息,你们应当弄清楚,以免你们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49:6)。  相似文献   

9.
演讲窍门     
许多人都视当众演讲为畏途,而运用以下小窍门,能助你化畏途为坦途。 一、开场白, 讲几句俏皮话,尽快与听众沟通。例如,会议主持人一般在演讲者开讲前先介绍几句,对演讲者赞誉有加,而演讲者可以和主持人打趣:“主席先生,谢谢您的褒奖。我注意到您认读我的手写体没有任何问题。”演讲者还可以俏皮地自我介绍:“我是×××,你们坐在后排的听众可能看不太清楚,我的形象酷似大明星×××,你们看像不像?”谁都知道听众怕听冗长的演讲,所以也有演讲者这样开头:“首先,我有两个消息向各位通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  相似文献   

10.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11.
在2013年12月的一次主题为“欢喜心过生活”的演讲中,林清玄巧说数个生动幽默的故事,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自我解嘲,而其言谈挥洒自如,展现了驾驭局面的高超能力。我站着演讲,这样你们就可以看到我英俊的样子!我刚才进来的时候,听到有两位同学在交谈,一位说:“看,是林清玄,林清玄啊!”  相似文献   

12.
学会不讲话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教人演讲,收每个学员的学费是10元。有一天,来了一个要学习演讲的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学习演讲如何重要的理由,竟然讲了半个多小时。苏格拉底对年轻人说:"你得交20元的学费。"年轻人抗议道:"为什么别人只交10元,而我要交20元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只教别人‘学会讲话’就行了,可还得教你‘学会不讲话’,所以要收20元。"与苏格拉底一样,美国思想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在《三十条自  相似文献   

13.
早在五十年代我还是小学生时,经常听祖父给我们讲一些属灵的故事。有时他边讲边看书。我们好奇地问:“爷爷你看的什么书?”他风趣地说:“这是从天上刮下来的。”虽然当时我们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天风》说的,可幼小的心灵里一直认为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从神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思维的力量     
上大学了。第一节课便是逻辑,那位老师妙语连珠,有段极精彩的开场白。 他是这么说的:“你们从此就是大学生了,我特别特别为你们高兴。为什么?因为逻辑将把你们武装起来。使你们比原来更聪明更有力量。” 我们就问:“真的?” 他笑笑,说:“当然!逻辑是讲思维技巧的,它能让你如虎添翼,在论战中把论敌杀得片甲不留!” 我们不信,他也就极灿烂地爽然一笑,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关于伽利略的那个极著名的实验。他说: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手拿一大一小两  相似文献   

15.
同得福音     
“爱”是上帝最大属性。 主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 作为命令,是重要的、严肃的和一定要执行的。我们都是基督徒,换句话说,我们都是主的精兵,没有理由不听从统帅的命令。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听了?也许听了,有否服从呢?我们也许会不愧色地说,我是在爱我的弟兄姊妹和我比较喜欢的人,那  相似文献   

16.
一、说话类似背书,动作有刻意做作之嫌。面试前作些必要的准备无可厚非,面试时说些常规性“应聘介绍”来强调自己也未尝不可,但这两者必须做得自然贴切。有一位求职者一上来就以背书的口吻说“各位尊敬的考官您好,首先对我占用了你们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感谢你们让我获得这个应聘的机会……。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我叫×××,今年××岁,家中×口人,目前未婚……”等,还辅之以类似作演讲报告的夸张动作,甚至眉眼神态都明显从诸如《怎样求职应聘》等书籍上照搬或事先写就的,酷似那些常来机关办公室推销人寿保险或兜售小商品…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相似文献   

18.
甲、乙两人赶着去看电影。甲是个长腿,乙是个矮子。乙好不容易才能跟上甲,没有拉下距离。甲发现乙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就赶快打招呼,抱歉地说:“对不起,我走得太快了!”不料乙却风趣地回答甲说:“不,是我走得太快了!”甲很纳闷,没有听懂乙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位在场的第三者丙,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哈哈大笑,插上去说:“别客气了,你们二位走得一样快!”——亲爱的读者,你能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分析一下,甲、乙两人究竟谁走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天运篇》中讲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说孔子带着自己的困惑去见老子。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很久了,自以为已经熟知其中之故了。可是我把这些道理讲给七十二国君听,竟无一君主感兴趣。“道”真的是这样难以阐明吗?老子说:幸亏你没有遇上治世之君。那六经不过是先王留下的足迹,岂能是所以留下这足迹的道理本身呢?你今天说的这些,也不过是足迹。足迹从践履而出,但足迹怎么能是践履本身呢?显然,这个故事的主旨,是宣传老庄关于“道”的主张,但其中提出的如何看待古代经典…  相似文献   

20.
一、懵懂中感觉“鬼”。 我出生在大别山下一个山村里。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尤其在夏夜乘凉时,听故事是我的乐趣。记得六岁时,第一次听“鬼”的故事,是隔壁王大爷讲的,他说一次在夏夜他路过我们的村头时,听见村头的小河里有些东西在啪啪的击水声,他大声吆喝,那些东西“呼呼”地跑了,一会儿就消失了,那时我听罢觉得毛骨悚然;不久乘凉时,后院的宋老爹讲“鬼火”一事,说是人死后会变成“鬼魂”到处飘,并且当时他一边讲,一边手指着面前的大山上一闪一闪的光说,那就是的;随着听故事的内容增多。“鬼”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有一次,我在村前的小河逮鱼,一不小心栽到河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