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妙安 《法音》2022,(7):68-72
<正>2021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佛教教务和教风监督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江西九江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佛教教务和教风监督委员会五年工作计划》。2022年6月,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十九次会议联合发出了《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下文简称《共同倡议》)。这次会议精神和《共同倡议》,对推进佛教教务工作与教风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贾庆林指出,这次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很有意义,相信“论坛”的举办将有助于加强各国佛教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独特的贡献。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及其他宗教一起,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3)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佛曲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二、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化及多样化阶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及衰微阶段。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9,(8)
正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传播与发展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深博宏富的中国佛教传统,内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中国佛教的历史,本质是从教理教义、戒律伦理、礼仪轨范等各方面深度中国化的历史,亦是吸纳、融合、滋养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紧密结合,相互吸收借鉴,共同发展,演绎出了中国化发展特色的汉传佛教。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始终坚持天台宗佛教的中国化方向,是国清寺1400多年发展历程史上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天台宗国清寺立足于祖庭文化,在爱国爱教、僧才培养、文化交流、服务大众方面,紧紧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政治制度、社区服务、文化习俗等发生密切关系,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样板、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7月11~12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系列研讨会之三"汉传佛教与亚洲物质文明未来学者论坛"在清华大学丙所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建筑学院共同举办,由哲学系教授圣凯召集,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国家文物局戴晓云研究馆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本次论坛是中、加、美三国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第二次聚会交流的论坛,这对三国佛教及学术交流无疑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盛事。本次论坛再次开启了中、加、美三国佛教界同心同德、同愿同行、共同发展的序幕,必将对三国佛教特别是北美汉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高兴地看到中、加、美三国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能再一次交流合作,共享共荣,携手弘扬佛陀伟大的智慧,传播优秀的佛教文化,意义深远,前景光明。当然,这也是我们全球佛教徒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相似文献   

8.
许效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5-37
关于佛教中国化的思考与探讨,已经成为政界、学界和教界的共同热门话题。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演变,就是不断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动态化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表现为佛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切合,又表现为佛教的组织形式及社会活动方式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3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云南省临沧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交流南传佛教地区管理经验,研究促进南传佛教僧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引导南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中国化方向,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凝心聚力,共同促进我国南传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会议的主题发言,从坚持中国化方向、发挥中国南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21,(1):27-27
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20年12月10日,青海省佛教协会举办以"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主题的全省第四届佛教论坛。省佛教协会理事以上人员和各市州佛协会长、秘书长,省垣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部分寺院僧人代表共180余人参加论坛。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全柏音应邀参加论坛并致辞。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4月22日至23日,庐山论坛———佛教与中国文化峰会在九江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九江市佛教协会会长辉悟法师、常务副会长纯闻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妙安法师;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曹国庆、九江市副市长彭敏;专家学者杨曾文、魏道儒、王邦维、温金玉等,以及主办和支持单位中国文化院秘书长张武、北京三智书院理事长高斌作为代表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24日至25日,"2016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隆重举行。来自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2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位高僧大德、驻华使节,以及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论坛由云南省佛教协会、云南东南亚文化交流中心、大理崇圣寺共同主办,论坛紧扣"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以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就全球化时代的佛教发展、丝路佛教、佛教经典、历史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诏等傣、副秘书长全柏音,云南省佛教协  相似文献   

13.
贤清 《法音》2012,(12):61
本刊讯11月9日至12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应邀赴美国出席"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并作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兼容性"的主题演讲,期间还应邀为参加第三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展望论坛"的中国留学生们做了题为"佛教与儒耶文明"的主旨演讲。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联合国经社部及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召开,来自中国、北美和联合国各有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超越国度,不同信仰,共同价值"这一主题,开展了五场儒家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当代佛教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弄清佛教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有助于引导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佛教界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从宗教学、社会学等学术视角,对佛教中国化的必然性进行学理分析。一、性质和关系中的佛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正古剡溪沿线,今浙东新昌一带,是佛教中国化转型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佛教弘传早、佛教中国化探索较早、佛教思想与中国诗歌文化的结合较早,推动了佛教义理和信仰中国化的进程。剡东初弘:佛教在新昌的传播较早佛教在浙东区域的传播,缺少较早期的文字记载,但考古发掘的陶瓷制品,可说明当时这一区域已有佛教传播,  相似文献   

16.
苏杭 《中国宗教》2023,(4):36-37
<正>近年来,我国宗教界积极倡导和开展崇俭戒奢活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欲知足是佛教倡导的重要理念。提倡崇俭戒奢,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是在新时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实现中国佛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佛教教理教义中对人类欲望的解读,探索以佛教中少欲知足的理念来实践崇俭戒奢和佛教中国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主流思想如来藏佛性论是否背离了真正的佛教?本文认为,契理与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佛教藉着怎样的文化载体,其随机教化的方便与印度是否一样,而在于其根本的宗旨与佛陀创教的本怀是否一致。中国佛教宗派的理论具有儒学化、道学化的特色,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或不承认其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及与之根本上的一致。中国佛教的儒道化色彩,并不影响中国佛教仍然是"佛教"。  相似文献   

18.
圣辉 《法音》2006,(5):6-6
(2006年4月13日)尊敬的各位大德长老、各位善知识,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朋友:今天,全世界佛教领袖们济济一堂,参加世界佛教论坛,纵论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大计,诸佛加被,龙天欢喜。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法师、长老、善知识,以及许多国家的政要。怀着无量的法喜,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以及承办此次论坛的浙江省,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创办世界佛教论坛,体现了国际佛教界的共同心声。最初的倡议,来自中国海峡两岸暨港澳的八位高僧。其后,在中国两岸四地佛教圆桌会…  相似文献   

19.
释悟凡 《法音》2021,(4):18-20
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的前提下,我国宗教的发展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党的宗教政策在管理与落实中的具体体现。佛教中国化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一部分。佛教中国化是坚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清净庄严的佛教本色,是在适应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和创新佛教自身建设,持续推动中国佛教现代转型,不断增强佛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佛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佛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来的佛教文化创造性吸收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在精神上相融相通,二是佛教为中国社会之所需。文章从政治、佛教义理、僧团制度、民众信仰、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容,认为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应该继续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负时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