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在现代性危机四处弥漫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人们身陷信仰缺失的精神恐慌和心灵危机,另一方面,各大传统宗教自身也在面临着现代文化语境中信仰体系的重建危机。这种双重危机迫使宗教走出传统信仰模式,走向更广阔的人类思想文化新天地。通过重新开显宗教核心教义精神,更新宗教传播方式和组织制度,与民族文化传统深度对话融合,并与现代文化思潮充分交流互动,建构起具有民族文化精髓和世界新文化特质的信仰体系。这可以说是传统宗教在21世纪的中国化前景,也是世界宗教的未来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于19肥年7月27-3正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暨“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50余名理事、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作了有益的探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快慢乃至成败的问题。与会学者分析了以往讨论中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三种基本态度,认为,那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削弱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植根民族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此为研究背景,追溯江南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历史,调研江南地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研究其对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的影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 ,不仅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 ,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着巨大影响。虽然现在谈论文化全球化还有点为时过早 ,但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以致文化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态势。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如何合理引导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这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一在我国 ,多年来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主要是在“传统—现代”的框架中进行的。现在看来 ,有必要将这一框架置入“全球化—民族化”这一更大的视野或框…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的洋节流行文化现象,本文对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进行了反思,以期重振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进而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的“和而不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全球化问题由隐而显,这个历古常新的话题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探寻传统文化在其目标和机制中的现代价值,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文化全球化是文化认同与文化整合的统一,提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经典儒家的精髓思想“和而不同”在其视野中的重要价值。文章从趋势和过程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和而不同”在文化认同中的目标价值和在文化整合中的工具价值,阐发经典儒家精神的现代价值,指出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是人类文化的大传统,其过程则是传承与创新、冲突与融合的并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广告设计方面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传统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现代书法作为传统书法新的表现形态,不只是对传统书法审美特征进行革新,更重要的是它给整个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现代书法的审美思潮无疑是近20年来中国民族艺术发展史上最大的思想与观念的突破。其中,文备先生对现代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西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传统与新诠 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都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才不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而要透析传统对现代化的本根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正在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这个事实,人们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却大相径庭。本文认为,全球化其实提供了一个研究现代性的典型情景,这个典型情景意味着某种临界状态的逐步到来:由现代性的扩张直接推动的全球化,也将成为现代性的批评和矫正力量,并为其设定终极界限。在这一情景或临界状态中,构成现代性的那些基本概念的内在矛盾、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张力、现代人类的分化与整合这两个向度相反相成的关系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展示。认真地考察并分析这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将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一如果不问全球化的具体内容与性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不断地相互碰撞、交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国力极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增强,这都与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能够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与中国民族心理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社会现代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从智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阐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民族心理演变的趋势。现代化的进程可以促进民族心理演变,而民族心理又可以促进或阻碍现代化的进程。民族心理演化的总趋势是传统的民族心理中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成分不断减少,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分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3.
任何文明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道德传统则是文化传统的灵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继承、扬弃、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各国或各民族的历史兴衰相同步。 东方民族的传统道德,是东方各国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力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表明,东方民族的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并没有成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加速经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只要民族国家的时代尚未过去,民族国家的特性就在于维护、坚持这一界限。这个超越与维护、坚持的矛盾始终贯穿于现代生活之中,并表现为人们之间各种利益冲突以及反映这些冲突的各种相互对立的观念。本文试图对此矛盾及其表现作一简略评述。一、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中,哪些因素导致对民族国家界限的超越?1.商品的运动。商品总是要不断寻找市场,它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是扩大,就越要不断超越旧有的界限──从超越县界、省界到超越国界。当代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者的商品跨出国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深刻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个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时,在迎接新的历史挑战、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过程中,都必然要去回溯自己的民族传统,去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自我。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回溯自己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也就是重新来认识民族自我,认清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凡特胡拉·古莱恩是土耳其当代著名的学者和宗教活动家,其苏非主义思想既继承了新苏非主义的部分主张,又进行了适度变革,使苏非主义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中间主义是古莱恩苏非思想的核心之所在,为穆斯林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以及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实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并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族心理素质与现代化卜鼎焕对民族心理素质与现代化的探讨,有助于激发大家对民族的科学、政治、经济发展的关心,有助于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促进民族的团结,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对于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现代...  相似文献   

19.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其传承和弘扬工作,才能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各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推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商标设计的国际化与民族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各个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创造的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也是不可能形成的。强调民族化也不是简单地仿古和复古,而是将传统的形式与符号、思想精华,运用巧妙的构思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将传统发展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