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伏干  闫国利 《心理科学》2013,36(2):284-289
采用眼动研究中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范式探讨中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对17名初中二学生和12名初中二学生进行了汉语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实验1结果表明,初中二年级学生字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单字到右侧2个单字的范围;实验2结果表明,双字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到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本研究推论汉语阅读过程进行的是词单元加工,而不是单字。  相似文献   

2.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大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或两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三个或四个汉字的空间;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正常阅读中的眼跳距离约为三个汉字的空间,在连续注视的过程中知觉广度有较小范围的重叠。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研究以Eyelink 1000 plus眼动仪为工具,采用2(年龄)×5(窗口)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的知觉广度为右侧1-2个汉字。二年级小学生快慢读者在眼动指标上存在差异,但未发现在知觉广度上存在差异。阅读能力测验与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此外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预测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4.
阅读知觉广度通常指阅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视觉信息的范围。既往的汉语知觉广度的研究一般把单字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但在某些呈现条件下,此类呈现方式会导致阅读过程中的语义加工的完整性被破坏。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使用双字词句作为阅读材料,双字词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探讨在保证知觉呈现单元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大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一采用移动窗口范式,结果发现,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词左侧1个双字词及右侧1-2个双字词的空间。实验二采用中央凹掩蔽范式,结果验证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该结果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以双字词为基本的视觉呈现单元,较既往研究中单字为基本呈现单元的情况,更好地保证了阅读中语义的完整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知觉范围。该结果建立于视觉呈现单元的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是对现有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理论的完善和扩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探测单字词句、双字词句和混合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单字词句是完全由单字词组成的句子,双字词句是完全由双字词组成的句子,混合句的所有词由1~4个汉字组成,这些词汇的平均词长为1.5个字。结果发现:(1)老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均是从注视字至其右侧2个汉字;(2)青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3个汉字空间。由此可见,年老化促使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变小,变得更加不对称;且句子构成词汇的词长并不调节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两个或三个汉字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发展研究.结果发现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随阅读者年龄的提高而逐渐扩大;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广度的右侧范围稍大于左侧范围,这种不对称性不随阅读者年龄的发展而变化;汉语阅读者的知觉广度稍大于他们的跟跳距离.  相似文献   

8.
使用Eyelink2000型眼动仪,采用经典的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24名被试在不同窗口条件下英文阅读的眼动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考察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5-8个字符空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双字词为掩蔽单元,探究了聋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与词汇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聋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左侧范围在1个双字词之外,右侧范围为1个双字词,健听读者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至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可见聋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在范围大小和对称性上不同于健听读者;(2)提示注视点右侧词汇边界的移动窗口在平均注视时间、向右眼跳幅度上以相同趋势影响两组读者,但对两组读者注视次数、回视次数的影响模式不同。由此可见,聋生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及词汇加工有其独特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眼动技术, 从阅读知觉广度和副中央凹预视效益相结合的角度考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注视获得信息的情况。实验一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一次注视获取信息的范围, 即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二采用边界范式进一步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觉广度范围内, 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的类型。研究发现, 大学生读者知觉广度范围较大, 能够在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取字形和语音的信息, 而小学生读者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小, 在副中央凹预视中仅能获取字形的信息。上述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学生在注视时, 获取信息的范围及在副中央凹预视时获取信息的类型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重复启动条件下中文双字词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重复启动的研究范式,研究了中文合成词与单纯词的识别.结果发现,在单字启动条件下与整词启动条件下,合成词与单纯词都存在显著的重复启动效应。单字启动与整词启动的启动量没有显著差异。合成词与单纯词1(成分字的构词数大于1)之间差异显著,合成词的识别快于单纯词1.但是,单纯词2(成分字的构词数等于1)的识别却快于合成词。实验还发现,合成词与单纯词1存在着明显的位置效应,位置1的启动效果大于位置2,实验结果主要支持了词素存储的假设,但有些结果不能用这种假设解释。  相似文献   

12.
英文阅读研究发现词长对眼跳目标选择有重要影响,阅读等词长的句子时,长词的偏好眼跳长度比短词更长。但是中文文本没有词间空格,读者难以从副中央凹获取词长信息,所以基于英文阅读得出的结果是否适用于中文阅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等词长句子阅读范式,使用全部由单字词或双字词组成的句子或由各种词长的词汇组成的混合句作为实验材料,考察词长对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文阅读中的眼跳长度会随词长变化而变化,双字词句的眼跳入长度和眼跳出长度均显著长于单字词句,支持了基于词中心的眼跳长度假设;同时,实验也发现混合句中的双字词的眼跳长度和双字词句中双字词的眼跳长度没有显著差异,支持了基于加工情况的眼跳目标选择策略;综合二者,说明中文阅读中,读者眼跳目标选择可能建立在副中央凹对词长信息加工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考察汉语阅读中读者是否在副中央凹处利用首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进行词切分和词识别。采用2(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2(预视类型:相同预视、假字预视)的被试内实验设计,以双字词为目标词,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在跳读率和第一遍阅读的眼动指标中,被试在高、低首词素位置概率条件中获得的预视效益量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读者并未在副中央凹处加工首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结合前期研究推断,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没有作用于汉语阅读的词切分和词识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主观词"的概念,并探讨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以及主观词的加工特征。包括3项研究:研究1考察了普通大学生对双字结构的词汇辨别情况,发现他们倾向于将短语和词主观判断为词,即他们按照个体对词的独特表征认知词,证实了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研究2和研究3分别采用"词优效应"研究中使用的强迫选择作业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主观词加工的特征。研究2发现,读者加工词和主观词(语法上是短语但主观评定为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没有差异,但与非词条件相比,表现为正确率高,反应时短;研究3的反应时结果同研究2,而3种条件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主观词的存在具有心理现实性:读者对汉语词语的表征是主观的,不一定符合词的语法学规定;(2)在强迫选择作业下,与非词相比,表现出词优效应,主观词作为整体被识别。(3)在词汇判断任务下,主观词与词相同,与非词相比,表现出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边界范式, 在副中央凹呈现一个双字词或两个单字词, 操纵字N+2的预视(目标预视和假字预视), 来考察副中央凹中词汇特征是否影响读者随后的眼跳长度及注视位置。结果发现, 读者能够获得字N+2的预视; 双字词与两个单字词条件下注视位置没有显著地差异; 当副中央凹中为双字词时, 字N+2为目标预视时随后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假字预视条件, 随后的注视位置距离词首更远; 当副中央凹中为两个单字词时, 两种预视条件下随后的眼跳长度及注视位置没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汉语阅读中, 读者能够对字N+2进行预视加工, 这种加工的影响只发生在当副中央凹中为双字词时。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