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也有一套思想理论、教会组织、教仪教规、崇拜神灵和历史传承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对待宗教?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衍丰教授根据列宁关于宗教的精辟论述,深刻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要紧紧围绕署革命的基本任务来确立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和政策。其基本态度是既要承认宗教的合法存在,又要同宗教偏见最深刻的根源——“穷困和愚昧”作斗争。其基本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即任何公民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或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且不允许因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是赋予了还是否定了公民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民从事研究或创作,宣传自己无神论的主张,也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和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的规定是统一的,符合全体人民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主教》2005,(1):9-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  相似文献   

5.
简论宗教信仰自由及其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俊开 《天风》2007,(19):32-35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与有关国际公约一样,早已得到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障。进一步正确理解并切实保障各族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具体内容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一般群众未必明白、甚至有些宗教管理干部也不是十分清楚,只有准确把握它的内涵,才能正确行使和保障这一权利。根据宪法及相  相似文献   

6.
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就是要把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具体化,把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律化,使宗教信仰自由全面落实。作为信教公民,在学习贯彻《条例》中,首先要解决好自由与责任、保护与限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承担起信徒和公民的双重责任。在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一、《条例》确立了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原则《条例》在立法宗旨中确立了三大原则:一是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二是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原则;三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包含…  相似文献   

7.
正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5,(1):4-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蒙古国国家与寺庙关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法律宗旨本法律的宗旨在于为蒙古国宪法所赋予的公民的宗教信仰和不信仰自由提供保障并协调国家与寺庙的关系。第二条协调国家与寺庙关系的法律关于国家与寺庙关系的法律,由蒙古国宪法、本法以及与本法相符合的其它法律文件构成。第三条公民的宗教信仰与不信仰权利:1.信仰与不信仰任何宗教属于个人的信仰自由。2.禁止强迫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以及限制其权利。3.禁止从事按公民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是以信仰或不信仰来排斥、歧视和分化的活动。4.公民的宗教信仰与不信仰的权利,只有在不损害其他公民的这一权利、健康和道德…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第三十周年,在过去三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宗教工作方面,党和政府认真履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2.
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摘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四、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中国政府尊重并依法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中国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劳动法》、《人民...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是一部权威性的文献。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劳动、司法、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享有的广泛、平等的权利,显示了我国政府一贯对公民权利的重视,这必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有力地批驳了那些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言论。建国四十多年来,党和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现代各国法律上虽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有的把某种宗教定为“国教”或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不能真正确保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而我国宪法和  相似文献   

14.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在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场所无分城乡,只要有信仰宗教的人在那里生活,就应该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地按政策办事。下面转载的一则报道和一篇短文,生动地说明了各地有关部门正在根据法律和政策,认真地为一些普通僧尼解决落实宗教政策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把政策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18,(12):4-5
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提到,改革开放40年来,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各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自主办理宗教事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国人多地广,宗教教派又很多,宗教信仰也不一致。因此,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各教派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的大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相似文献   

17.
月览     
正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提到,改革开放40年来,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各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自主办理宗教事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  相似文献   

18.
沈红娟 《天风》2002,(4):34
中国发展的近20年,我国基督教向世人展现了空前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信教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拥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广大基督徒爱国爱教,回报社会“作光作盐”,一片爱心。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信教公民的关心、爱护,也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定不移地走三自爱国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公民信教自由是宪法赋予的权利,而其义务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中国的宗教现状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规定,实质在使宗教问题成为个人的私事,去社会职能化、去政治化,实现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将一切权利交给国家和公民,让宗教回归信仰的本位。它将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摆脱宗教问题的羁缚,它将让宗教歧视、宗教冲突、宗教战争以及宗教暴恐成为不可能,它也是法制社会的基础,文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