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正义:当代伦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对正义的追求经历了一个由个人正义到社会正义、由政治正义到经济正义的过程。随着经济关系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价值取向的危害日益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在经济领域中日益凸现,经济正义已成为当代社会正义理论中最重要、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正义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凸现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价值取向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则在经济领域中集中凸现出来。从而,经济正义问题一再被提出,其现实意义正在实践中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当代社会正义理论中最重要、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和形式之一。然而,对于经济正义问题,学术界虽有所涉及,但尚未进行系统研究。葛德文的《政治正义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一向被学人视…  相似文献   

3.
民生正义的现代发生始于贫困成为社会普遍问题而进入政治法权与社会治理领域,民生从"前政治"纯粹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正义问题。这样,民生的"正义性"从社会、国家、民众的自然需要转变为政治需要,民生正义的基础也从自我所有权转变为公民的社会应得。民生正义源于市民社会但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民生福利的私人化、利益化成为社会正义问题的症结。民生正义的"再政治化"并非意味着分配正义的否弃,民生正义要终结的是以个体化需要为基础的分配,分配正义要回溯到生产劳动的正义以及共同性需要(共享)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正>一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正义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性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与阶级对立的出现,它逐渐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长期纷争不断的焦点;不仅如此,只要社会中还存在非正义的现象,正义问题就不会从人们的视域中消失,人们关于"何谓正义"的争论也不会停歇与中断。一般而言,正义作为价值范畴,既具有规范性意义,也具有评价性意义。正义作为规范性概念表  相似文献   

5.
杨莉萍  何靖 《美与时代》2007,(12):52-54
清末五口通商后,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人称"十里洋场".海派书画在这种社会转型、政治变革、都市发展、经济开放的综合因素下应运而生,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无疑首推海派首领任伯年.  相似文献   

6.
通观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有关权利问题的探究贯穿其思想始终,在正义观上马克思也有着关于道德正义、权利正义、分工正义与分配正义的多元化思考,同时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反映了他对权利问题、正义问题及其矛盾关系问题的充分认识与重要解决。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角度来看,他的生产力观在与权利观、正义观相联的过程中呈现出丰富的政治哲学意义,人们可以从权利、正义与生产力三者的关系中重新认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深入认清马克思生产力观在其权利观与正义观中所发挥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政治伦理的正义主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政治学和伦理学有关原理 ,探讨了政治伦理的主题 :正义。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现象 ,同样是一种伦理现象 ,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决定了它以实现正义为伦理目标 ;从正义的性质及内容等方面看 ,正义根本上具有政治性 ;正义是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 ,统摄诸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具体政治道德规范 ;政治的正义目标实现要以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为保证  相似文献   

8.
对约翰·罗尔斯而言,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指的是它能否得到民主社会公民的一致认可,从而帮助他们在正义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了实现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他的方法是诉诸一种抽象的组织化的理念,为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中互相冲突的理念和原则赋予融贯性.罗尔斯所提出的这一共识的基础,即一种正义观念,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公民的认可,关键在于一种为了融贯性而做出的理论重构,相对于我们对正义的日常理解如何能够具有权威性,而罗尔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回避.这表明,为了说明政治哲学如何能够解决我们的实践分歧,我们仍然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正义观的争论表明,马克思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解已经跳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探讨正义问题的理论语境。重新理解《资本论》的正义观成为重新阐发马克思现代政治批判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区分为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正义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正义从一个道德二元抉择问题转化为政治经济学问题,从根本上瓦解了现代性正义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进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危机的同时,开辟了一条超越现代"道德政治"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李栗燕 《学海》2007,(6):140-143
无罪推定原则是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首次提出的.随着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无罪推定的内涵在不断拓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的宝贵路径.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对无罪推定内涵的发展完善,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