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本文对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纯粹的个性”、“抽象的个性”、“个性的绝对自由”等谬论进行了批判,指出这些谬论是以资产阶级的个性论为基础、用以腐蚀劳动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作者说,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单纯由人的生理方面的种种特征所决定,而是由种种社会特征所决定的,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的阶级意识是决定个性的所有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规定和制约其他因素的作用。在阶级性的基础上,每个人的个性有差别,这种差别,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仍然存在。但任何时候,个性总是复杂的客观世界的产物,决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的个性的发展都是受到束缚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革命时期提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口号,虽然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个性却得不到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解放。作者批判了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全人类的爱”、“全人类的道德”等口号的虚伪性,指出这些口号所隐藏的企图是要使劳动人民放下武器,停止阶级斗争。作者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全面地发展个性的辩证关系。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发展个性,而个性的全面发展则会加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发展。作者指出,只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才能保证个性的全面发展。在集体主义制度下,每个人享有真正的人的待遇,可以过真正的人的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口号就是集体主义的实质。作者强调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同个性自由之间毫无矛盾,反对个人主义和不守纪律的无政府状态。作者最后说,在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这个运动是全面发展个性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宣言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掌握着越来越多的成千成万的人们的意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竭力从思想上腐蚀群众,歪曲社会主义和诬蔑马克思列宁主义”。宣言继续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于群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揭穿帝国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造谣诬蔑”,就成为我们首要的任务。上述意见特别适用于法国。在我国,资产阶级思想的压力最近期内大有增长。我们的党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被以下这一班人竞相攻击:专为反共产主义理论服务的一群耶稣会士,法兰西学院哲学讲座的教外主讲人,“左派”思想  相似文献   

3.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26页,下引此书均只注页码)这就是说,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坚持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任务,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的意义。后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理论上的进一步阐发。报告中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共产主义思想建设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区分了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实现了对之前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革命,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新的哲学基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未来社会思想。这种思想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准确理解这一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实现的社会主义思想革命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也有助于准确定位“手稿”的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分析方法……不是从人出发, 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自从苏联开始由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向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过渡以来,提出了“一切为了人”的口号,并开始探讨关于个人自由、尊重法制和人格尊严等新论题。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庆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成就:他们在《资本论》中,并日益频繁地在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著作中,寻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根据。这是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个相对稳定而又令人神往的命题,人们甚至可以考虑,共产党人是否可能就这个命题同社会民主党人进行对话,或者更广泛地同  相似文献   

6.
“天下回回是一家”的說法,是反社会主义的、露骨的资产阶級民族主义思想,它是由回回民族中剝削阶級提出,并在回族人民中大肆宣傳的一句反动口号哪康氖俏四:投嗣竦慕准壱庾R和維持、扩大回族中剝削阶級的利益。这种反动思想,近数十年来,在回族中散布很广。不论在解放前或解放后,“天下回回是一家”的思想都是反动的,是根本違反回族劳动人民和回回民族利益的,因而我們必須清除这种反动思想的遺毒。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说:“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27页)。所以,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是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信念是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历来利用人权问题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在最近几年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它们更把资产阶级人权观当作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在这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也发挥着一种特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积极参与了资产阶级发动的这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攻势;另方面,它又以走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自我标榜,既批评资产阶级人权观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状况,又给它自己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确定,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特征。并指出,在思想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也向各族人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共产主义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体现,是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环节。探讨这一课题,当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十九世纪,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急剧发展.使无产阶级找到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根源。从该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大机器生产中得到训练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这一社会土壤,批判地  相似文献   

10.
毛澤东同志的不断革命思想在人們中的广泛传播,它之日益深入人心,它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和运用,是当前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不論在实践上,或理論上,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設并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方面,有不可估量的特殊意义。大家知道,“不断革命”一向是无产阶級的战斗口号。我們共产党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是不断革命論者。不断革命的思想,在馬克思那里,是在很早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一道提出的,“这个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停頓革命”。这个口号,用来和各色各样的資产阶級和小資产阶級的革命家(他們企圖把革命限制在民主革命的范围內)作斗爭,坚持使民主革命不停頓地發展到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本质上批判的和革命的学说。它是在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紧密结合中,在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像列宁所说的,它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德国普遍存在着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情绪,而这种普遍的反对情绪表现为大家都以共产主义者自居。这样,在死气沉沉的德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一时成了热潮。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讲到:“无论到哪里,总碰得到共产主义者。”在报刊杂志上也大量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时“除了直接受政府影响的期刊外,没有一个刊物不是每天都在颂扬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者。”但是,由于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还处在刚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农民思想道德面貌发生了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可喜的情景。 陈根法来稿讲:生产责任制实行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有利于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勤劳美德的发扬光大。农民在经济生活中意识到自己是主人翁,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事业心。这些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有人把责任制同共产主义思想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其表现是:一、把思想范畴与政策概念混淆起来,看不到二者的区别联系;二、用政策来取代政治思想工作,认为实行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讲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道德,既有社会主义道德,也有非社会主义道德;后者讲的是“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包含非社会主义道德。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是由多种类型的道德成分所构成的。笔者认为,“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起码有以下五种道德成分所构成:第一,居于最高层次的,代表未来方向的,并带有较浓厚理想色彩的共产主义道德。现实生活中那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现。在当前,共产主义道德是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的,是先进分子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道德和法的进一步相互发展问题是同苏联现实的丰富实践不可分割的,是共产主义建设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大家知道,共产主义彻底胜利所特有的条件使得国家强制和运用这种强制的机构没有必要存在。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正如苏共新纲领所指出的,“一致公认的共产主义公共生活准则正在形成,遵守这些准则将成为一切人的内在的要求和习惯”。社会将不再需要从国家强制力量作后盾的法律规范。这时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或者说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这种情感教育,首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教育,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乃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为重点。自豪感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责任感产生献身于祖国建设的迫切心。自豪感,责任感融合、凝成振兴中华的事业心;每个人的事业心,最终落实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上。学生的事业心则落实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乃是这种民族精神在情感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问题乃是共产主义建设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向共产主义前进,创造性的思维在贯彻新文化和新技术事业中,在组织各种新的物质创造和新的劳动方法的事业中成为愈益强大的武器。在我国,自觉的创造同生产发生有机的联系。而且,这种自觉的创造已不是某些人和某些职业的武器,随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它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例如,发明者的科学技术协会和组织,目前已成为群众性的了;这些协会和组织将四百万人联合到自己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强调,这种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这些表述主要从观念文化或知识文化的角度来界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并揭示了这种文化建设无论历史任务、目标取向还是就其思想基础、社会条件而言,都具有新的属性。那么,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究竟“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就一个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传统伦理文化在民族和社会发展史上曾起过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今天仍然不可低估。我们应该利用它来养育、熏陶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精神品质,并使之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相衔接,以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心灵,为世界所仅见。其内容决不象有人所讲的仅仅是“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其功能特征,也不能仅仅归结为只是压抑人的个性、为封建剥削压迫制度服务,而是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趋向于消亡的,但这种消亡不是强制消亡的政府行为,而是“自行消灭”;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宗教的消亡条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并不重合,因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后,可能在很长的时期之内依然会存在宗教,宗教消亡过程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具有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一)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表明经济的共产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从根本来说就是共产主义经济。因为私有制后的“共产主义”一个词的本意,就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实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社会。共产主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经济之所以也是共产主义的经济,就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制度。这样的“共产主义”,是共产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